![]()
最近有位專家的一番話,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討論。他說咱們國家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比起企業退休人員和城鄉居民來說,確實高出一大截。這話可說到老百姓心坎里去了,因為這種差距不是一星半點,而是實實在在地差了好幾倍,甚至十幾倍。
就拿我認識的一位張師傅來說吧。他在國企干了一輩子工程師,退休后每個月只能拿到3000來塊的養老金。而和他同一年參加工作、同一年退休的老同學李老師,因為是事業單位退休,每個月能拿到6000多。更讓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有些特殊群體的退休金,甚至能達到普通企業退休人員的5到10倍。這種差距,擱誰心里能平衡呢?
說實話,現在咱們國家的養老問題確實挺讓人揪心的。2022年的時候,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2.8億了。專家們預測,到2035年這個數字要突破4億大關。想想看,這么多老人要養老,國家的壓力能不大嗎?每次想到這個,我就忍不住替年輕人擔心,他們將來要養這么多老人,得多不容易啊。
![]()
專家這番話能在網上引起這么大反響,就是因為它戳中了老百姓的心事。我在朋友圈看到不少人轉發,評論里都是"終于有人說實話了"、"這個問題確實該重視了"這樣的話。說實話,現在物價這么高,3000塊的養老金在大城市連房租都不夠,更別說看病吃藥了。而事業單位退休的老人們,雖然日子過得相對寬裕,但看著老同事、老朋友過得緊巴巴的,心里肯定也不是滋味。
我認識的一位退休教授就跟我說過,每次同學聚會都特別尷尬。同樣是教書育人一輩子,就因為在不同單位退休,現在的生活水平天差地別。有些老同學為了省點錢,連聚會都不好意思來。這種差距,真的讓人心里特別不是滋味。
其實老百姓心里都明白,事業單位以前工資低,現在養老金高一點也情有可原。但是這個差距實在拉得太大,而且持續的時間也太長了。現在物價年年漲,企業退休人員的那點養老金,買完菜交完水電費就所剩無幾了。要是生個病,那更是雪上加霜。
![]()
01 一位專家的“扎心發聲”,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這位專家的發言確實戳中了很多人的痛處。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每次聽到身邊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心里都會泛起一陣酸楚。我認識的一位張伯伯,在國企干了一輩子工程師,退休后每月養老金才3000出頭。而和他同一年畢業、同一年退休的老同學李叔叔,因為在機關單位工作,現在每月能領到6000多。更讓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有些特殊群體的退休金甚至能達到普通企業退休人員的5到10倍。這種差距,說實在的,確實讓人很難接受。
仔細想想,這背后反映的是我們養老金體系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不是一星半點,而是好幾倍的差距。這種結構性矛盾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直到現在才被專家公開說出來,難怪會引起這么多人的共鳴。
現在中國正在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就更加突出了。2022年的時候,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就已經有2.8億了。專家預測,到2035年,這個數字會突破4億大關。有人說:"終于有專家敢說真話了!"也有人說:"這個問題早就該重視了。"說實話,看到這些評論,我心里既欣慰又辛酸。欣慰的是終于有人站出來說這個問題,辛酸的是這個問題存在這么多年,普通老百姓的無奈和委屈終于被看到了。
![]()
02 養老金怎么就“高”了?這不是憑空來的
很多人都在討論為什么有些人的養老金看起來特別高。其實啊,這個"高"字是相對而言的,就像我們平時說某件衣服貴不貴,得看跟什么比一樣。要理解這個問題,咱們得先搞清楚養老金到底是怎么計算的,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差距。
先說說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吧。這部分人的養老金計算方式比較特殊,跟他們退休前的最后工資直接掛鉤。簡單來說,就是退休前工資越高,退休后拿的養老金也越多。具體比例大概在退休前工資的70%到90%之間,相當于退休后每個月還能拿到原來工資的大頭。想想看,要是退休前月薪一萬,退休后還能拿七八千,這日子確實過得挺滋潤的。
相比之下,企業退休職工就沒這么幸運了。他們的養老金替代率普遍在40%到60%之間,也就是說退休后只能拿到原來工資的四到六成。這個差距一下子就出來了。更讓人心酸的是農村老人,很多人的養老金一個月才幾百塊錢,連基本生活都成問題。這種巨大的差距,讓不少人都感到不公平。
![]()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要問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這還得從咱們國家的歷史說起。在計劃經濟時代,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工資普遍偏低,那時候的養老金更像是把工資的一部分留到退休后再發。而企業那邊實行的又是另一套保障體系。后來開放了,雖然一直在推進養老金制度改革,但這些歷史形成的差距就像一道深深的溝壑,不是一朝一夕能填平的。
其實啊,養老金高低的問題還跟地區發展不平衡有很大關系。咱們國家這么大,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養老金水平自然也就跟著有高有低。比如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養老金平均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地區;而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老人們能拿到的養老金可能連溫飽都成問題。這種地域差異讓養老金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
03 你以為自己交了社保,老了就能拿高工資?現實可能未必
很多人都抱著"交了社保就萬事大吉"的想法,但現實往往比想象中殘酷得多。說實話,我身邊不少長輩退休后才發現,原來養老金根本不夠花,生活質量直線下降。這讓我不得不認真思考:我們這代人老了以后,到底能靠什么養老?
先說說這個養老金計算公式吧,簡直復雜得讓人頭疼。它不僅要看你交了多少年社保,還要看每個月交多少錢,甚至跟你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資掛鉤。就拿我表姐來說吧,她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月薪一萬出頭,已經連續交了15年社保。她原本以為退休后至少能拿個七八千,結果一算才發現,按照現在的算法,30年后退休可能也就拿四五千。這還不算通貨膨脹呢!想想看,現在的四五千跟二十年前的四五千能比嗎?那時候一碗牛肉面才五塊錢,現在都漲到三十多了。
![]()
更讓人擔心的是,現在很少有人能在一家公司干到退休。我認識的朋友里,跳槽最頻繁的五年換了四份工作。每次換工作都可能出現社保斷繳的情況,特別是那些選擇創業或者自由職業的,社保一斷就是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我有個做自媒體的朋友,收入是不錯,但社保都是斷斷續續交的,他自己都說"老了可能要喝西北風"。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現在越來越多的靈活就業者。送外賣的、開網約車的、做直播的,這些人里很多都沒交社保。我認識一個外賣小哥,今年35歲,每天跑12個小時,問他養老規劃,他說"哪顧得上想那么遠"。這樣的情況真的讓人揪心。
最扎心的是養老金替代率這個數據。二十年前退休的人能拿到退休前工資的75%,現在只有40%左右。這意味著什么?就是說你退休前月薪一萬,退休后可能只有四千。試想一下,房貸還沒還完的、孩子還沒成家的、父母需要贍養的,這點錢怎么夠用?
![]()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要問了:那我們該怎么辦?難道就這樣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是。我覺得首先要認清現實,別把養老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社保上。其次要早做打算,趁著年輕多存點錢,或者考慮其他養老投資。最后就是要保持健康,畢竟身體好才能少花錢看病。
說到底,養老這件事不能光靠地方,還得靠自己。現在的社保就像是個基礎保障,想要晚年過得好,還得自己多想辦法。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養老更要靠自己。與其等到退休后后悔,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多做準備。畢竟,誰不想老了以后能過得體面一點呢?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