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的魯南,春寒還裹著刀子似的風。臨沂城北的斷墻殘垣間,一個西北軍士兵正往大刀上抹豬油,他們即將用這精心保養的中國大刀和對面的日軍展開血戰。這支被南京官場私下叫"雜牌軍"的隊伍,正用血肉之軀,堵著號稱"鋼軍"的板垣師團南下的路。
![]()
潛龍勿用
誰也沒料到,這支冬衣都湊不齊的第40軍,能把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師團拖在臨沂城下。要知道,這"鋼軍"可是日軍的心頭肉,作為七個甲種師團里的老大哥,兩萬兩千號人,擁有二十四輛坦克,百十來門火炮,基層士兵手里清一色的三八大蓋,看起來確實不可一世。
打從盧溝橋事變后在天津登陸,這支部隊就沒歇過。南口戰役撕開防線,太原會戰里半個師團追著中國軍隊打,在山西地界追著三十多支中國軍隊打,幾乎沒遇到對手。
西方記者跟著跑前線,在電報里驚嘆:"這群日軍像揣著風火輪,一天能躥幾十里。"
![]()
師團長板垣征四郎更不是善茬,"九一八"事變就是他鼓搗出來的,日軍內部都喊他"板垣之膽",說他眼神一掃,就能讓新兵腿肚子轉筋。
可他們沒瞧見,這頭"鋼軍"的爪子早磨禿了。打了大半年仗,老兵死的死、殘的殘,補充來的新兵不少是剛從朝鮮抓來的農民,扛槍都打晃,哪比得過早先那些練了十年拼刺的老兵。
忻口戰役時,他們跟中央軍郝夢齡的第九軍死磕,南懷化東北那片高地,一晝夜十三次易手。后來陳長捷接手忻口戰役,更是把這支不可一世的部隊打得一點脾氣都沒有。
東京的大官們還迷在"三個月亡華"的夢里,電報一封接一封催著進攻,對前線的損耗假裝看不見。所以當板垣師團撲向臨沂時,這把曾經吹毛斷發的戰刀,早就卷了刃。
![]()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此時在臨沂和板垣師團血拼的正是是兩支帶著血海深仇的老西北軍,國難當頭,他們在炮火里攥成了拳頭。
守城的龐炳勛第40軍,滿打滿算五個團一萬二千人,手里的家伙什寒磣得很:六十門迫擊炮,四門老掉牙的山炮,炮彈比金子還金貴,炮手們得數著發打。
可這位在軍閥混戰里總想著留一手的老將,這回一反常態竟然也把指揮部設在了城墻根下。
這時候,幾百里外的張自忠正帶著59軍往臨沂趕。1930年中原大戰那陣子,龐炳勛背后捅過他一刀,偷襲了他的指揮部,倆人的仇怨能浸出苦水來。
![]()
可當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的電報拍到59軍軍部,說"國難當頭,恩怨先擱擱"時,張自忠把電報往桌上一拍,對參謀說:"告訴李司令,自忠這條命,現在是國家的。"
張自忠部這一路急行軍,真叫拼命。士兵們背著槍,穿著磨破底的草鞋,一晝夜愣是跑了一百八十里。
等59軍趕到城外時,不少士兵的褲腳都跟血痂粘在了一起,脫下來能撕下一層皮。
兩支西北軍合在一處,戰局立馬變了味。張自忠到的當晚就沒歇著,在油燈下鋪開地圖:"小鬼子還不知道咱們到了,今夜就摸過去捅他一刀!"
3月14日天還沒亮,59軍的士兵蹚著刺骨的沂水往對岸沖,子彈嗖嗖地從頭頂飛過,有人剛上岸就倒在水里,后面的人踩著他的肩膀繼續往前撲。
城頭上的40軍也沒閑著,龐炳勛讓人把僅有的四門山炮推到城頭,炮手們瞇著眼校準,炮彈砸在日軍陣地里,炸起的泥土裹著日軍的鋼盔飛上天。
![]()
板垣師團壓根沒料到會被兩面夾擊,前線部隊跟沒頭蒼蠅似的亂竄,有個日軍小隊長慌得連指揮刀都扔了,抱著腦袋往回跑。
再次吃癟的板垣征四郎在指揮部里氣得摔了杯子,調重兵反撲。茶葉山那塊陣地,一天之內七次易手,最后一次爭奪時,59軍一個連打得就剩七個兵,全是帶傷的,可日軍沖上來時,他們還是舉著大刀站了起來。刀刃上的血凍成了冰碴,舉刀的手卻穩得很。
打到3月17日,張自忠把全軍的火炮都集中起來,炮手們把最后一發炮彈填進炮膛,他在陣地上吼:"炮彈打光了,咱們就用刺刀跟他們說話!"喊完第一個躍出戰壕,身后的士兵們跟潮水似的涌上去。
臨沂的這場仗打得太慘了,西北軍傷亡近兩萬,59軍的連排長幾乎全沒了,可日軍也被斃傷五千多,號稱"鋼軍"的板垣師團,頭一回真正嘗到了慘敗的滋味。
![]()
臨沂這一仗,像把鉗子掐斷了日軍進攻臺兒莊的鏈條。原本板垣師團該和磯谷師團在臺兒莊會師,形成夾擊。可他們在臨沂被拖得動彈不得,磯谷師團的瀨谷支隊只能孤軍往里沖。
等李宗仁調集重兵圍殲瀨谷支隊時,板垣急派坂本支隊來救,卻又被張自忠的殘部死死纏住。東西兩路日軍各打各的,暴露了他們指揮上的大毛病,后來板垣征四郎在報告里認了三個錯:太驕橫、兵力一點點添上去、各部隊不配合。
硝煙散盡之后,臨沂城外的路上,日軍一百多輛卡車裝著尸體往北逃。而中國軍隊的陣地上,許多老鄉們自發抬著門板改的擔架往后方送傷員,畢竟國難當頭,自己不能上陣殺敵,總是能盡一份力就做一些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