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麗俊
來源:張麗俊
在管理工作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人:
他們總是在抱怨,講著一些不痛快的經歷。
比如,抱怨工作太多,壓力太大;客戶太挑剔,流程不合理;跨部門協作難,效率太低;
難道他們是心態差,是一個渾身負能量的人嗎?
在我看來,事實,未必如此。
1
抱怨的背后
是沒有被看見的需求
心理學認為,每一個抱怨的背后,都是內心深處未被滿足的需求。
工作中,下屬的抱怨,也是如此,可能背后就藏著一個需求。
這就像嬰兒哭鬧,表面上是在發脾氣,實際上可能是在說“我餓了”、“我困了”、“我需要關注”。
所以,從這個維度來講,抱怨不是問題,而是問題的癥狀。
如果一個人反復抱怨同一件事,通常意味著:要么你給的解決方案沒觸達核心問題,要么他根本不是在要解決方案。
根據我這些年的觀察和管理經驗,我發現團隊里的反復抱怨,多半藏著3類未被看見的需求:
1.被認可的需求
很多管理者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是:“我只看結果,不管過程”。
他們覺得把事做好是本分,卻忘了下屬也是普通人。
下屬需要通過 “被看見” 確認自己的價值,需要通過 “被認可” 獲得繼續努力的動力。
當付出一次次被忽視,抱怨就成了下屬唯一的情緒出口。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做銷售的同學抱怨“客戶太難搞”,他是真的在抱怨客戶么?
也許不是。他可能是在表達自己連續跟進一個月的堅持,卻沒人認可。
2. 被支持的需求
相對于管理者而言,下屬永遠是資源稀缺的一方,他缺乏內部人脈和外部渠道的支持,所以很多時候,管理者不提供支持,下屬就難以拿到績效。
哈佛商學院的一項研究也顯示:一個人在工作中能否取得績效,72%是由他的上級決定的,他自身決定績效的比例只占28%。
問題是,很多人不太會做向上管理,也不知道怎么向上級需求幫助。
怎么辦呢?只好用“抱怨” 的方式傳遞難處。
比如,下屬抱怨跨部門協作太難了,是他溝通能力差么?未必是,可能就是
因為他推不動,你作為上級,幫他協調了,解決了,抱怨也就不會有了。
3. 被尊重的需求
現在的年輕下屬,比老一輩更在意 “被尊重、被重視”。
他們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被傾聽,哪怕不被采納;希望自己的意見能被回應,哪怕被否決。
當他們的表達一次次被忽視、被打斷、被否定,抱怨就成了 “爭取尊重” 的方式 。
比如,很多員工會抱怨開會沒用,是真的在抱怨開會沒有意義么?
很可能他只是在抱怨,自己在會議上的意見不被在意,像個透明人,沒有存在感。
所以說,員工抱怨的背后,可能是未被看見的需求。
你只有看見這些需求,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2
如何從抱怨背后,看到真實需求?
作為管理者,面對下屬的抱怨,最忌諱的是批評,或者是裝聾作啞。
而是要做“翻譯”,把模糊的抱怨翻譯成具體的需求。
那么,怎么做呢?可以歸納為4個步驟:
1.先要傾聽,接住情緒
很多管理者一聽到抱怨,第一反應就是反駁或說教。
比如,員工抱怨客戶難搞,他首先是挑下屬的毛病:“別總抱怨,你怎么不想想是自己溝通能力差?”
可這么做,只會把 “溝通的門” 關上。
所以,你要注意傾聽,接住他的情緒,你要讓他覺得 “你站在他這邊”。
接住情緒的核心,是先共情,再溝通。
不要急于判斷 “誰對誰錯”,先讓下屬把情緒發泄出來,設身處地地代入自己,聆聽對方的傾訴,理解對方的難處并感同身受。
只有這樣,他才愿意說出背后的真話。
2.拆解抱怨,定位需求
抱怨往往是模糊的,比如“客戶太難搞了” “工作太累了”“團隊氛圍不好”,如果不拆解,根本找不到需求。
拆解的核心,是用提問代替判斷。
豐田公司著名的“5Why”分析法,同樣適用于挖掘抱怨背后的真實需求。
比如,下屬抱怨客戶難搞,你就可以連續追問:
問:為什么你會覺得客戶“難搞”?
答:客戶頻繁變更需求,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問:客戶為什么這樣?
答:客戶覺得我們提供的產品不是他們想要的。
問:為什么不是他們想要的呢?
答:我們只介紹了我們的產品,沒關注客戶的需求。
問:為什么沒關注客戶需求呢?
答:在服務期間,我們沒有隨時了解客戶的需求,缺少和客戶高層的溝通。
問:為什么缺少和客戶高層的溝通呢?
答:我們只關注做事了,沒有建立客戶需求溝通的渠道。
你看,通過5個連續的設問,你發現,客戶不滿意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建立客戶需求的溝通渠道。
那么接下來,你要做的其實就是去建立一個客戶溝通的機制。
3.驗證假設,確認需求
有時候你拆解出來的需求,可能只是自己的猜測,而不是對方真實的需求。
比如下屬抱怨 “加班太多”,你以為他需要 “減少任務”,結果他可能是希望加班要有相應的補償,能給加班費。
所以,拆解后,一定要驗證假設,確認需求。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復述需求 + 確認”。
比如,下屬抱怨跨部門協作難,你拆解需求后,就可以問他:“是不是需要我幫你跟技術總監協調人手?如果是這樣,我明天就去對接。”
管理者最怕 “我以為你需要,結果你不需要”,通過這個法子,可以找到下屬的真需求,避免做無用功。
4. 回應需求,閉環解決
看到需求、確認需求還不夠,最關鍵的是回應需求,解決問題。
否則,下屬會覺得 “你只是聽聽而已,根本不打算解決”。
回應需求,通常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能立刻解決的,馬上行動。
如果需求是“被認可”,那么就去表揚他,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如果需求是 “需要資源支持”,就立刻協調、幫他解決。
你能立刻回應需求,就能立刻瓦解抱怨。
第二種,不能立刻解決的,明確節點。
如果需求是 “調整考核標準”“優化流程”,沒法立刻解決,一定要明確給出節點。
很多時候,下屬在意的不是“需求馬上被滿足”,而是 “需求被重視、有進展”。
明確的節點能讓他覺得問題在被解決,事情在推進。
所以,回應需求的核心,是你要有反饋,有行動。 哪怕需求暫時滿足不了,只要讓下屬看到 “你在為他的需求努力”,抱怨就會慢慢減少。
最后,總結一下:員工反復抱怨的背后,可能是沒有被看見的需求。所以,下次當下屬又開始抱怨時,不妨先壓下反駁的沖動,問問自己:“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我看見他的付出?是我認可他的價值?還是我支持他的成長?”
好的管理者,不是抱怨的終結者,而是需求的翻譯官。
共勉。
![]()
Photo by Nik MacMillan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號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系。
【必學線上課程】
【全面專業系統的管理服務體系】
陪伴企業成長——幫助企業持續管理能力改進
輔導/微咨詢/實踐工作坊/定制服務
為組織賦能——幫助企業管理績效提升
線上/線下課程/專題內容
詳情請咨詢:
電話: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獲得更多管理思想與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