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易道政策解讀
9月29日,六部委聯合發文。
![]()
這份《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圈定了一個10萬億元的大盤子,而增材制造在其中拿到了兩張政策門票:
一張通向市場需求端,另一張直指技術創新端。
![]()
一個方案兩次點名
翻開這份由工信部牽頭、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央行、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共同簽發的方案,增材制造出現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場景里。
第一處在需求側的描述很具體: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智慧旅游等新經濟新業態,擴大服務和特種機器人、養老康復裝備、冰雪裝備、文旅裝備、教育裝備、增材制造裝備等應用。
![]()
我們認為導向3D打印設備本身走向更多應用場景,而非僅僅作為生產工具。
第二處在供給側的表述更聚焦:
進一步加強農機裝備、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醫療裝備、增材制造等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與推廣應用。
![]()
這里把增材制造與農機、機器人、軌道交通、醫療裝備并列,意味著它已經被視作獨立的戰略裝備領域,需要建立國家級創新中心來解決行業共性難題。
地位升級的信號
對比2023-2024年上一輪機械行業穩增長方案,會發現一個有趣的變化。
當時的政策文件中,3D打印更多是作為智能制造的輔助技術被提及,而這一次,增材制造以獨立身份進入了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布局。
機械行業是為國民經濟、國防軍工和民生事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引領性行業,是工業經濟壓艙石,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載體。
在這樣的定位下,增材制造獲得的不只是政策支持,更是戰略地位的確認。
制造業創新中心往往是國家制造強國戰略的核心載體,負責突破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培育新興產業。
10萬億盤子里的增材制造機會
方案給出了明確的數字目標:2025—2026年,機械行業運行保持平穩向好態勢,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持續提升,發展質量效益邁上新臺階,力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達到3.5%左右,營業收入突破10萬億元。
這個10萬億背后,藏著增材制造產業化的真實機遇。
方案對機械行業的困境也說得很直白:
當前,機械行業面臨著外部沖擊影響加大、國內需求不足、非理性競爭加劇等問題,行業穩定運行面臨著挑戰。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政策選擇把增材制造同時布局在需求側和供給側,邏輯是清晰的—既要用新技術拉動新消費,也要通過技術創新提升供給質量。
務實的期待
AM易道認為,這份方案最值得關注的,不是它給了增材制造多少政策支持,而是它展現了一種務實的產業化思路。
一方面,政策沒有過度拔高增材制造的地位,而是把它放在機械行業穩增長的整體框架中來考量。
另一方面,通過需求側和供給側的雙向布局,試圖解決增材制造產業化的兩大核心:
一是應用場景要更加豐富,二是核心技術要繼續突破。
方案里還有一句話值得琢磨: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我們同樣認為,增材制造企業不能只靠頭部公司撐場面,需要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
從材料供應商到設備制造商,從工藝開發商到應用服務商,每個環節都要有一批中小企業能夠活下來、做起來。
10萬億的機械行業,增材制造能分到多少?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會寫在政策文件里,而會寫在未來兩年每一家3D打印企業的訂單里、每一個創新中心的成果里。
關注AM易道,讀懂3D打印的變化之道。
更多相關文章請點擊搜索
尋找AM易道編輯,5年以上3D打印行業經驗,不限專業領域。期待與有深度思考能力、文字能力和創作興趣的小伙伴合作,共同打造優質內容。有意者請加yihanzhong詳聊。
企業合伙人計劃:
讀者提示:添加amyidao加入讀者交流群(備注加群),獲取原始信源鏈接或不便發表內容,并與AM易道同頻讀者共同探討3D打印的一切,AM易道建議也讀者星標公眾號,以便第一時間收到AM易道更新。
免責聲明:AM易道圖片視頻來自于網絡,僅作為輔助閱讀之用途,無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權行為,請權利人及時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本文圖片版權歸版權方所有,AM易道水印為自動添加,輔助閱讀,不代表對該圖片擁有版權,如需使用圖片,請自行咨詢版權相關方。AM易道文章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AM易道不對因使用本文信息而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承擔責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