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后,國民黨將領張發奎一下子成了“香餑餑”,周總理、蔣介石都伸出了橄欖枝。
無論臺灣還是大陸,都表示念著張發奎以往的功績,不會虧待他,這兩波“潑天富貴”,他最終選擇了哪一邊?
![]()
1949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蔣介石要張發奎去臺灣,被拒絕了。張發奎辭掉陸軍總司令的職務,帶著家人搬到香港。隨后,李宗仁找到他,想讓他重新出山,在華南組織反共軍事,他公開聲明拒絕。
新中國也在積極爭取張發奎,周總理、葉劍英元帥多次托人傳話,希望這位將軍能參與到國家建設中來。畢竟在國共合作等時期,張發奎給予了大量支持,還曾經與我黨很多將領共事過。
可張發奎的回答卻讓人失望了:“我兩頭都不會去的。”既沒跑到臺灣,又不參與大陸建設,他在香港干什么呢?答案讓人大吃一驚,他曾參加所謂“第三勢力”的活動,和顧孟余、張君勱、張國燾搞了個“中國自由民主戰斗同盟”,口號是“反共反獨裁”。
從口號就可以看出來,張發奎既不愿意加入共產黨,又對國民黨獨裁嗤之以鼻。這個組織沒翻起什么浪花,1952年成立,1955年就解散了。他一直在香港住著,1975年蔣介石去世,這才專程去臺灣吊唁。
或許,經歷了那么多風風雨雨,這位老將軍已經看透了,對國民黨的腐敗,他失望透頂。對共產黨,他心里還有幾道過不去的坎。
![]()
北伐戰爭中,張發奎戰功顯赫,一路從廣州打到武漢,第四軍因為他打出了“鐵軍”的威名,自己也從師長一路升到軍長,30歲不到就統領數萬精銳。當時國民黨內反共的聲音此起彼伏。蔣介石已經有所行動,張發奎對共產黨很友好。
張發奎部隊里共產黨員很多,曾經有葉挺、賀龍、葉劍英等人。李宗仁看不下去了,專門提醒他,說這么多共產黨,再不管,軍隊就不再聽話了,他沒把這句話放心里,還說葉挺是老鄉,不會害自己。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汪精衛也開始動搖。張發奎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一邊是共產黨的戰友們,這些人能打仗,是他的左膀右臂;另一邊是汪精衛拿出所謂的“證據”,添油加醋地說共產黨是要奪軍權的。
7月29日,汪精衛、孫科、張發奎在會議上一起討論“分共”話題。參加會議的葉劍英回來后,傳出了消息,張發奎已經被逼得沒辦法,只能投降右派,他們已經決定要解決葉挺和賀龍了。
消息傳到九江,我黨的心涼了半截,一把劍懸在頭上,只能靠自己了。8月1日凌晨,南昌城里槍聲大作,葉挺、賀龍發動了起義。張發奎得到消息,立刻往南昌趕,火車在德安被攔了下來,聶榮臻下令對空鳴槍。槍聲一響,張發奎慌忙跳下火車,連衛隊和行李都丟了。
![]()
狼狽至極,張發奎沒起一點報復心,事件發生后,聯系了郭沫若,說馬上要下戒嚴令,你趕緊離開。張發奎還寫了一封信,讓郭沫若轉交給賀龍和葉挺,信中交代他們趕快離開南昌,大家此后井水不犯河水。
這樣是不是就消停了?誰知12月11日凌晨,廣州城內又響起了槍聲,張發奎剛從李濟深手里奪回廣州,共產黨就發動了起義。他派到教導團的參謀長被殺,自己半夜從被窩里爬起來,逃了出去。
張發奎憤怒不已,認為自己對得起共產黨,但共產黨對不起自己。他認為南昌起義還能理解,畢竟大家政見不同,分道揚鑣也正常。但自己剛從桂系手里搶回來一座城市,就被趕走了,他立刻調兵,狠狠地鎮壓了起義。
這次反共,沒給他帶來好處,國民黨各派都不信任他,認為他之前對共產黨太軟弱。沒多久,他就遭到排擠,灰溜溜地跑到日本,也不再執著于反共。到抗戰期間,他部隊里又有了不少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
![]()
1941年皖南事變后,國民黨高級將領紛紛發反共通電,只有張發奎一個人拒絕發電。或許他還是放不下那些并肩作戰的回憶。新中國成立后,張發奎選擇了一條最孤獨的路,哪邊都不去。
參考資料:《論大革命后期張發奎與中共的離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