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雷軍家做客能有多魔幻?
聽他講紅燒肉要燉夠 45 分鐘才出油花,清蒸魚得用 80 度溫水焯燙才鮮嫩,細節專業得能當央視美食節目腳本,結果飯點一到,端上桌的是兩份黃燜雞米飯外賣。
如今的小米,就像這場飯局的翻版 ——PPT 上的噱頭震天響,實際體驗卻總讓人摸不著頭腦。
![]()
最近老米粉圈流傳著句扎心話:“以前搶小米要定鬧鐘拼手速,現在看發布會得帶放大鏡,不然根本找不到藏在角落的免責小字”。從手機到汽車,小米的 “文字游戲” 玩得越來越溜,可人心也丟得越來越快。
![]()
最讓數碼圈炸鍋的當屬小米 17 Pro 的 “逆光之王” 鬧劇。去年 9 月新機發布時,海報上四個大字霸氣外露,配著 “無懼強光拍清細節” 的宣傳語,看得攝影愛好者心癢癢。可有人把海報放大三倍才發現,右下角藏著行 3 毫米的小字:“逆光之王為產品設計目標”。
這操作直接把網友看懵了,有人生動吐槽:“這不就像有人貼海報說自己是‘全球最美’,底下用小字備注‘是人生幻想’嗎?太離譜了!” 更諷刺的是,小米后來又拿出 LOFIC 影像技術解釋,說每個像素都有 “輔助水桶” 存光線,能實現 16.5EV 動態范圍,影視颶風評測也給了高分。可老米粉不買賬:“早說技術多牛就行了,搞‘目標’這一套不是耍人玩?”
![]()
如果說手機宣傳是 “小打小鬧”,小米汽車的操作簡直是 “大型翻車現場”。SU7 Ultra 剛推出時,“16.8 億種駕駛模式”的說法聽得人一愣一愣的,不少人以為是黑科技,結果拆解后發現全是套路 —— 把加速、轉向、懸架等 10 幾項參數排列組合,算出來的數字看著唬人,實際能用的不超過 16 種。
網友的調侃一針見血:“按這邏輯,我家電飯煲能算10億種煮飯模式,放水多一勺少一勺都算新花樣!” 更坑的是 SU7 Ultra 的 “1.98秒破百” 宣傳,小字偷偷注明“不含起步時間”,直接篡改了行業通用標準。要知道,行業里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從來都是從靜止開始算的,這種 “自定義規則” 的操作,連羅永浩都忍不住吐槽:“這哪是廣告,分明是免責聲明合集”。
比宣傳套路更讓車主崩潰的是實物縮水。有車主花 4.2 萬選裝 “復刻紐北原型車” 的碳纖維前艙蓋,拆開后發現里面全是泡沫,連導流槽都沒有。有人拿鼓風機做實驗,對著 “風道” 吹風,開孔處的紙巾紋絲不動,“這哪是性能件,就是最貴的裝飾品”。
更氣人的是 “馬力鎖喉” 操作。宣傳的 1548 匹最大馬力,被藏進了 “排位模式” 里,日常只能用 900 匹,想解鎖還得去官方賽道刷圈速。一位等了 4 個月提車的車主怒懟:“花 50 多萬買車,還得先考‘賽車駕照’?這不是半成品是什么!” 當 300 多名車主聯合維權,小米只給發 2 萬積分(合 2000 元)補償,客服還甩臉子說 “定金不退”。
![]()
這些操作堆在一起,徹底寒了老米粉的心。從小米 1 用到小米 17 的阿凱,家里還擺著初代紀念版,他盯著雷軍年度演講的直播氣得手抖:“以前出問題雷軍會鞠躬道歉,現在只會說‘這是設計目標’”。直播間里,“別灌雞湯,說提車要等多久”“泡沫機蓋怎么解釋” 的彈幕刷滿屏幕,曾經的 “米粉圣地” 成了吐槽大會現場。
有人翻出 2011 年小米 1 發布時的視頻,雷軍說 “不做廣告,只做好產品”,1999 元的高配機讓無數年輕人瘋狂。那時候論壇里全是米粉自發研究的刷機教程,用戶提的續航建議一周就落地更新。可現在呢?“用戶罵得對,工程師就得改” 的規矩沒了,換成了 “產品出問題,公關先洗白”。
數據更能說明問題。2023 年小米的研發費率只有 5.31%,居然比 6.32% 的銷售推廣費率還低。對比蘋果 7.07% 的研發費率,再看小米從手機到冰箱、汽車的 “雜貨鋪” 產品線,有限的研發費用被攤得稀碎,難怪產品問題不斷。資本市場也用腳投票,雷軍演講次日,小米股價暴跌 8%,一天蒸發幾百億市值,股吧里全是 “信小米宣傳不如信廣告小字” 的吐槽。
![]()
別再拿“設計目標”當成績單,別再用“未來可期”收割今天的信任。消費者不是傻子,尤其是那些曾因“參數真實”而死忠的理工男——他們最不怕你講數據,就怕你篡改數據。
雷總,下次講菜譜的時候,不如直接說:“這道菜我還沒學會,咱們點個外賣吧。”至少,誠實,是一種比“逆光之王”更稀缺的閃光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