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吉州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銜接相關專項規劃要求,進一步完善區域城市功能,彰顯片區特色,強化底線管控,有效指導吉安市廬陵新區的開發建設,合理安排各類用地和設施布局,特編制《吉安市中心城區JZ-LL09、JZ-LL10、JZ-LL12、JZ-LL13單元詳細規劃》。
01
規劃范圍及規模定位
規劃區位于吉安市吉州區廬陵新區。規劃范圍北至吉福路、西至站前大道、南至禾水、東至古南大道,總用地面積約1327.33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內1189.78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外137.55公頃)。其中:JZ-LL09單元面積為270.26公頃,JZ-LL10單元面積為300.60公頃,JZ-LL12單元面積為309.59公頃,JZ-LL13單元面積為446.89公頃。
![]()
發展目標:“綜合服務中心·品質生活中心·生態宜居中心” :依托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山水資源稟賦,圍繞吉安市政府,進一步集聚金融商務、總部經濟、文化娛樂、創新創意,彰顯山水魅力、突出城市特色,形成服務中心城區、輻射全市的綜合服務中心、活力商業中心、品質生活中心。
生態景觀片區(JZ-LL09單元)依托天華山與后河,串聯山水資源,提升空間品質,強調生態景觀功能;
綜合服務片區(JZ-LL10單元)圍繞吉安市政府,完善生活配套設施,打造綜合服務中心,強調公共服務、活力商業;
![]()
高等教育片區(JZ-LL12單元)依托高等教育院校,結合周邊體育服務設施,打造教體于一體的服務片區,重點引導文化教育;
品質居住片區(JZ-LL13單元)依托自然本底優勢,加強生態景觀塑造,補充公服設施短板,提供高品質居住服務,重點引導生活居住、休閑文化、活力商業。
規劃區常住人口規模約5.15萬人,總用地面積約1327.33公頃,其中建設用地約1129.08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內1119.54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外9.54公頃),非建設用地約198.25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內70.24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外128.01公頃)。
![]()
02
交通綜合規劃
1.對外交通規劃
樟吉高速從規劃區域西側經過,其吉安南互通連接線與規劃區域內站前大道、吉安南大道形成互通立交。
2.道路交通結構
規劃總體上形成“五橫五縱”主要干路網結構。“五橫” :吉福路、吉安南大道、吉祥路、禾河路、尚德路。“五縱” :站前大道、東塘大道、君華大道、吉州大道、井岡山大道。
![]()
3.城市道路系統
結合未來城市對外道路系統發展及規劃區道路功能系統需要,本次規劃區內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干線性主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五個等級。。
規劃道路密度為5.1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快速路道路密度為0.61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道路密度為1.35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道路密度1.10公里/平方公里,支路道路密度2.12公里/平方公里。
4.公共交通體系與場站控制
(1)公交干線
規劃以干線常規公交線路支撐中、長距離區域性公交需求,以干線、支線公交服務規劃區內部連通公交需求。干線公交線路:規劃沿吉福路、吉祥路、吉州大道、東塘大道、尚德路布局干線公交線路,串聯重要公共服務設施、公交首末站、城市公園等重要節點。建議干線公交站點設置港灣式公交站。支線公交線路:結合公交干線及次干路布局支線公交,服務沿線用地居民公交出行。
(2)公交樞紐站
規劃結合現狀公交設施布局公交首末站,位于吉州大道以西,吉祥路以北,金楓路以南地塊,占地面積約0.3公頃。
![]()
03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1.總體布局
規劃構建“街道級-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街道級公服設施主要依靠單元間設施的統籌共享,社區級設施由本單元提供。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面積280.91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的23.61%。
2.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1)機關團體設施
保留現狀市、區級行政服務設施;在金楓路與天華山東路交叉口西南處擴建機關團體用地1處,為禾埠派出所;在吉州大道以北、金楓路以南布置機關團體用地1處,為國安局。用地面積共計24.11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的2.03%。
(2)文化設施
保留現狀市、區級文化活動設施,包括博物館、文化宮、科技館等。用地面積共計12.80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的1.08%。
![]()
(3)教育設施
用地面積共計224.17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的18.84%。按服務半徑和居住人口分布情況,布局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教育設施。學前教育設施:規劃13處幼兒園(含保留現狀幼兒園9處),共計84班。
義務教育設施:規劃小學3處(含保留現狀小學3所),規劃初中1處(含保留現狀初中1所),規劃九年制2處(均為規劃新增),共計小學120班、初中33班。
高級中學設施:規劃保留現狀完全中學1處,為白鷺洲中學一分校(城南校區)。
(4)體育用地規劃
規劃保留現狀2處體育場館設施;在吉安市委黨校北側新增體育設施1處。用地面積共計5.25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的0.44%。
![]()
(5)醫療衛生用地規劃
規劃保留現狀1處三甲醫院(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南院區)與1處衛生院(禾埠衛生院)。用地面積共計14.58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的1.23%。
(6)社會福利用地規劃
規基于“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建設理念,養老服務設施通過JZ-LL08單元的吉州區禾埠街道敬老院覆蓋。
3.社區生活圈公共服務設施
規劃建立“15分鐘—5分鐘”兩級社區生活圈,分級配置公共活動空間和公共服務設施。銜接《吉安市中心城區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定》的編制成果,將規劃范圍劃分為2個15分鐘生活圈、12個5分鐘生活圈。
![]()
04
商業服務用地規劃
1.總體布局
商業服務業用地主要布局在吉安南大道、井岡山大道、吉州大道兩側區域,打造廬陵新區商業中心。此外,依托規劃生活圈服務中心布局商業服務業用地。規劃商業服務業用地85.30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的7.17%。其中商業用地48.00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的4.03%;商務金融用地23.71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的1.99%;娛樂用地13.59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的1.14%。
05
藍綠空間規劃
1.綠地系統結構
通過“引綠入城”的規劃策略,形成“一帶兩軸、雙心多點”多層次、多類型、網絡化的綠地系統結構。“一帶” :依托后河水系形成一條濱水景觀綠帶。“兩軸” :依托吉安南大道、吉州大道形成兩條景觀綠軸。
“雙心” :以天華山、后河和帶狀公園為核心形成兩個城市級公園核心。“多點” :依托水系、社區中心形成多個社區級公園核心。
![]()
2.開敞空間規劃
(1)公園綠地
構建以“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兩級公園為主,濱水帶狀綠地串聯的公園綠地體系,公園綠地總面積約149.83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約29.09平方米。實現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
(2)防護綠地
規劃沿吉安南大道、吉州大道及井岡山大道設置15-20米寬防護綠地,防護綠地面積約72.48公頃。
(3)廣場用地
規劃保留現狀廣場用地,總面積為13.33公頃。
![]()
05
公共設施規劃
1.給水工程規劃
根據《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2016),取單位用地面積用水指標法和單位人口綜合用水量指標法計算的規劃區用水量平均值,則規劃區用水量為3.3萬噸/天。
規劃區由五岳觀水廠(近期5萬噸/天,遠期10萬噸/天)和吉福水廠(10萬噸/天)聯合供水。取水水源為贛江和螺灘水庫,應急水源為螺灘水庫。
2.排水工程規劃
規劃區嚴格實行雨污分流排水體制。
(1)雨水工程規劃
雨水管網規劃充分利用地形并與現狀管網對接,采用支管就近排入干管或附近水系的原則,采用分區排水、分散就近布置出水口的模式規劃布設雨水管。雨水支管管徑DN600-800,干管管徑DN1000-DN1800。
(2)污水工程規劃
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90%計,日變化系數1.3,考慮10%的地下水滲入量,則規劃區平均日污水量約為2.5萬噸∕天。保留規劃區附近的城南污水提升泵站。吉祥路以北、君華大道以西的區域,污水自南往北匯入后河西側DN1200污水干管;吉祥路以南、君華大道以東的區域,污水自西向東匯入后河東側DN800污水干管。規劃區內所有污水均通過習溪橋泵站提升后匯入螺子山污水處理廠(現狀12萬噸/日,規劃16萬噸/天)。
![]()
3.電力工程規劃
規劃用電同時率取0.7,預測規劃區規劃最大用電負荷約為16.64萬kVA,負荷密度約為1.38萬kVA/平方公里。
規劃區現狀無變電站,但周邊有現狀110kV世紀變(2X50MVA)、110kV城南變(2×50MVA),擬在規劃區內新建1座110kV天華山變(2X50MVA),規劃區周邊新建1座220kV禾埠變(2X180MVA)。
規劃區形成220kV~110kV~10kV三個電壓等級。
4.通信工程規劃
規劃遠期固定電話用戶數3.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6.7萬戶,寬帶用戶數2.32萬戶,總計12.32萬戶。
規劃區有現狀有2座電信局、3座電信郵政所和1座郵政局,規劃新建電信郵政所2座。新建通信局房因應符合通信安全保密、國防、人防、消防要求,優先以“購買”、“長租”的形式附設于配建地塊建筑一層或二層,無特殊情況不考慮獨立用地,具體位置及用地面積可靈活設置。
5.燃氣工程規劃
本規劃范圍預測用氣總量為1.49萬立方米/日。規劃區現狀有一座LNG氣化站和一座加氣站(均位于吉福路),氣化站和加氣站合建,氣化站儲罐容積100m3*6 ,加氣站規模為2.7萬m3/d。規劃保留現狀LNG氣化站和加氣站,并在氣站范圍內新建1座高中壓調壓站。
6.環衛設施規劃
規劃區生活垃圾最高日產量約為61.8噸/天。依據《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中心城區環衛專項規劃(2020—2035年)》、相關部門的意見并結合規劃區實際情況,規劃保留現狀吉福路綜合型垃圾轉運站(250t/d),但建議對其進行改造,解決其異味擾民和不滿足與燃氣場站安全間距問題。規劃在君華大道東側新增綜合型垃圾轉運站1座(位于規劃范圍外),轉運規模為250t/d,設計占地面積為16580平方米。保障與站外相鄰建筑間距大于15米。規劃區垃圾分類后經收集站收集運至轉運站,再分別轉運至餐廚垃圾處理廠(近期110t/d,遠期210t/d)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近期1200t/d,遠期2400t/d)。
![]()
05
綜合防災規劃
1.防洪工程
禾埠堤現狀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
2.排澇工程
規劃區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區,排澇標準采用30年一遇24小時暴雨24小時末排至不淹重要建筑物高程。
3.消防工程規劃
規劃保留現狀天華山消防站(二級消防站),新增1座特勤消防站,位于吉福路與君華大道交叉口處的東南側。
4.防震工程
劃區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的一般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生命線工程、重大建設工程、易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工程、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修復的建設工程,應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并按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進行抗震設防。
![]()
5.人防工程
吉安市設防類型按照國家三類重點人防城市設防。規劃區設立各類人防工程,按總人口的85%為留城人口,留城人口人均2.82平方米的人防工程面積標準,則規劃期末規劃區需要約12.35萬平方米的人防工程。專用工程(醫療救護工程與防空專業隊工程)占人防工程建筑面積的比例為6%。規劃留出足夠的綠地、廣場和疏散通道,減輕災時人口疏散的壓力。
6.公共衛生應急空間布局規劃
設置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和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由中心城區內各大醫院作為公共應急的救助站點。合理布局應急避難場所,將城市公園、廣場、體育場(館)、中大型學校操場、大型防護綠地、空地等室、內外場所作為應急避難場所,結合城市用地布局和人口分布對其進行分級、分類設置。其中緊急避難場所服務半徑控制在1公里以內,短期避難場所服務半徑控制在2.5公里以內,長期避難場所服務半徑控制在5公里以內,各避難場所的人均有效避難面積及應急設施設備和物資配置、建設標準需滿足《應急避難場所分級及分類》等相關國家標準要求。規劃區內各避難場所的布局、設置以專項規劃確定為準。
![]()
05
城市設計
1.城市設計原則
銜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要求,依托現狀山水生態要素,突出特色生態空間格局,圍繞生態基底,合理布局開發建設,形成藍綠相融、城園相融的山水城區。重點對基地從建筑風貌、景觀風貌、慢行體系、街道家具與重要節點五個方面進行引導。突出片區風貌特色,打造特色空間形態;突出景觀節點重要性和可辨識性;梳理特色街道,建立開放空間網絡。
2.城市設計空間框架
本次城市設計形成“一環定骨架、雙軸領核心、兩廊連河山、次軸織綠網”的空間框架。
一環:后河景觀廊道環。
雙軸:吉安南大道景觀主軸、文化活力主軸。
兩廊:看水視廊、看山視廊。
次軸:尚德路景觀次軸、井岡山大道景觀次軸。
想獲得更詳細的置業建議,或交流樓市資訊,可掃描識別下方二維碼,進房產資訊群(備注“姓名+電話+咨詢樓盤”)!
土拍:
工具箱:新房查房價資訊房貸計算器房產地圖
聲明:“吉安地產情報”致力于房產、建設等領域內容原創及精選。由本公眾號推送的原創文章和加工整理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惡意侵權,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
▍綜合編輯:吉安地產情報 轉載請聯系授權,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