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小區,不時聽聞鄰居喟嘆“血糖又高了”;身處辦公室,亦見同事因血糖之擾而調整飲食。血糖問題,似已悄然融入日常。事實上,糖尿病并非“驟然降臨”。諸多日常習慣,特別是睡前的舉動,皆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血糖的平穩狀態,切不可對此掉以輕心。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睡前少做哪兩件事,或許能幫我們離糖尿病遠一點。
先跟大家說清楚,這里說的 “降低風險”,不是說做了就能完全躲開糖尿病,而是通過調整習慣,讓身體調節血糖的 “工作” 更輕松。就像我們每天給自行車打氣、檢查剎車,才能讓騎行更順暢,身體也需要這樣的 “日常維護”。
![]()
睡前這 2 件事,盡量少做
1. 睡前 2 小時,別吃 “高糖高油夜宵”:晚上加班趕方案,或者追著喜歡的電視劇,到了 10 點多,肚子很容易 “咕咕叫”。這時候,有人會隨手拿幾塊曲奇、啃個蛋糕,有人干脆點份薯條、烤串當夜宵。但睡前吃這些高糖高油的食物,對血糖可不是好事。
咱們身體里有個 “血糖調節員” 叫胰島素,它的工作是把血液里的糖分送到細胞里 “利用” 掉,讓血糖降下來。到了晚上,身體要休息,代謝速度會變慢,這時候吃高糖高油的食物,相當于給 “調節員” 突然加了一大堆活。如果長期這樣,“調節員” 會慢慢 “累垮”,沒法及時處理血液里的糖分,血糖就容易一直偏高,時間長了,糖尿病的風險自然會上升。
2. 睡前別 “刷手機熬夜”:現在很多人睡前都有 “刷手機” 的習慣:刷會兒短視頻、看幾條朋友圈,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 1 點。但熬夜對血糖的影響,可能比你想的還大。
熬夜之時,人體會進入“輕度緊張”狀態,進而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此類激素會推動血糖水平上升,長此以往,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本來晚上該是血糖 “平穩休息” 的時候,這些激素一出來,血糖就容易像 “過山車” 一樣忽高忽低。熬夜會使胰島素這位 “調節員” 效能下降。即便它有心處理糖分,卻也力不從心,難以盡職。如此一來,血糖便難以維持穩定狀態了。
![]()
白天這么吃,幫血糖 “穩一穩”
除了睡前的習慣,日間的飲食對血糖的影響亦頗為顯著。良好的飲食搭配和規律的進食時間,都有助于維持血糖的穩定。因此,我們在關注睡前習慣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白天飲食的重要性。很多人覺得 “控血糖就是不吃糖”,其實不止甜的,像白米飯、白饅頭這些吃著不甜,但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吃多了也會讓血糖往上走。
給大家兩個簡單好記的小建議:
吃飯時 “粗細搭配”:煮米飯時加一把小米、藜麥,吃饅頭選全麥的。這些粗糧消化速度遲緩,會大幅減緩血糖上升的速率,避免血糖急劇飆升至過高水平。食用粗糧,有助于維持血糖的相對平穩。
每頓飯都有 “蔬菜 + 蛋白質”:飲食可擇多樣佳肴,如清炒一盤翠色西蘭花,細品一塊鮮嫩清蒸魚,亦或是煮上一枚營養雞蛋,簡單之中滿蘊生活的煙火與健康的期許。蔬菜里的纖維和蛋白質能 “拖住” 糖分的吸收速度,幫著把血糖穩住。不用刻意餓肚子,只要搭配合理,吃夠營養也能護好血糖。
![]()
簡單動一動,給血糖 “減減壓”
除了吃和睡,適量運動也是幫血糖 “減負” 的好辦法。但很多人覺得 “運動就得去健身房跑 5 公里、舉鐵”,其實不用這么復雜,日常簡單的活動也有效果。
比如這兩個小做法:
飯后別馬上坐:吃完晚飯半小時,別立刻窩在沙發上看手機,在客廳里慢慢走幾圈,或者下樓散 15-20 分鐘步。這樣能幫身體更快 “用掉” 一部分糖分,避免血糖在飯后一直 “居高不下”。
碎片時間動一動:上班時,每坐 1 小時就站起來活動 5 分鐘,伸伸胳膊、扭扭腰,或者去茶水間倒杯水;周末別總宅在家里,去公園散步、和家人打打羽毛球。這些輕度運動看著簡單,長期堅持下來,對穩定血糖特別有幫助。
![]()
其實護好血糖真的不復雜,不用一下子改變太多生活習慣。只要把睡前那兩件事調整好,再搭配白天合理的飲食、簡單的運動,身體調節血糖的 “工作” 就會慢慢變輕松。要知道,健康從不是 “一步到位” 的,而是藏在每天的小習慣里 —— 晚上少刷會兒手機、少吃點夜宵,白天多吃口蔬菜、多走幾步路,慢慢堅持,就能離糖尿病遠一點,身體也能更舒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