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化債進程正快速推進,多地表態完成“隱債清零”。據企業預警通梳理統計,已有超200 個地區在政府財政預算報告、工作總結計劃報告及其他文件中披露,轄區內隱性債務已清零。
多省統籌發力推動化債成果“批量落地”,化債進度靠前。除北、上、廣早前披露的全域清零外,吉林省通過系統性化債舉措,實現58個市縣區隱性債務清零,占全省全部市縣區的82.9%,同時同步壓降融資平臺187家,壓降比例達56.7%,形成“債務清零+平臺瘦身”的協同效應;內蒙古則有40 個地區完成隱性債務清零,其中鄂爾多斯市成為全區12 個盟市中首家實現隱債清零的地區,康巴什區更提前3 年零7個月完成全部政府隱性債務化解;江蘇省內18個地區已披露隱債清零,徐州市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域隱性債務清零,其中射陽縣2023 年末即進入債務風險綠色區間,成為江蘇省第2 家隱性債務清零的建制縣。
從行政層級觀察,區縣級是此次隱債清零的“主力陣營”。福建省內,寧德市柘榮縣提前4 年完成隱性債務清零,南平市武夷山市2025 年3 月提前完成所有隱性債務還款,龍巖市武平縣不僅實現隱性債務清零,還推動4 家融資平臺同步退出;河北省邯鄲市邱縣、大名縣,保定市安新縣、唐縣等縣域,均通過爭取專項債置換、利用再融資債券等方式,提前 1-4 年實現隱性債務清零;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牡丹江市陽明區、訥河市等區縣,也紛紛加入“清零梯隊”,其中寶清縣明確提出“提前兩年實現隱債清零,成功甩掉包袱、輕裝上陣”,將化債成果轉化為發展動能。
在“隱性債務清零”的基礎上,多地進一步探索“多維度清零”。綜合來看各地將“隱債清零”與“融資平臺退出”同步推進,從根本上切斷政府隱性債務新增路徑。西安市成為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鄠邑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隱性債務化解和平臺公司退出‘雙清零’目標基本實現”,雁塔區 2024 年底完成隱性債務全面清零,未央區則實現“債務規模和債務率雙下降,隱性債務和融資平臺雙清零”;全市層面更完成全年隱性債務化解任務的 257%,推動23 家融資平臺退出名單,9 個區縣(開發區)實現“雙清零”。
另有多地將“化解隱性債務”與“清償企業賬款”統籌推進,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以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通過增收節支、資源統籌等方式,實現“拖欠賬款和隱性債務雙清零”,既緩解政府債務壓力,又為中小企業紓困;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在完成隱性債務清零的同時,清欠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賬款 1.76 億元,鄂溫克族自治旗則清欠中小企業民營賬款 1585.4 萬元;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清理拖欠企業賬款 2588 萬元,同步實現隱性債務全部清零。這種“雙清零”實踐,體現了地方化債“既防風險又穩主體”的思路,通過清償拖欠賬款,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助力市場主體恢復活力;通過隱性債務清零,優化財政收支結構,為后續支持實體經濟預留政策空間,形成“化債-穩企-促發展”的良性循環。
從各地披露出的化債路徑看,特殊再融資債券、置換隱債專項債券成為地方化債的核心工具。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爭取特殊再融資債券 1.59 億元實現隱性債務清零;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申請特殊再融資債券 1.14 億元,推動棚改貸納入法定債務后完成清零;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貴南縣通過專項債券置換隱性債務,分別爭取 1.67 億元、2951 萬元額度,順利實現隱性債務清零。
處置存量資產、統籌各類資源,為化債提供資金補充。例如,寧夏吳忠市研究制定20 條化債措施,通過處置存量資產、核銷核減購買服務費等方式,提前實現市本級隱債清零。
強化預算管理、嚴控新增債務,是清零成果可持續的保障。上海市在“持續鞏固隱性債務清零成果”過程中,堅決防止新增隱性債務,將債務管理納入預算剛性約束;天津市河東區推動防范化解全口徑債務風險“1+8”方案體系落地,通過預算精細化管理實現隱性債務清零;西青區則提前實現“財政暫付款清理和隱性債務化解雙清零”,以預算約束倒逼債務風險出清。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