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5日,高通在驍龍峰會上正式推出旗艦芯片驍龍 8 Elite Gen 5。這款芯片是高通當下移動計算領域的性能標桿,另外,據傳聞稱,這是高通處理器最后一次采用臺積電3納米工藝,其接下來兩代旗艦芯片將全面轉向臺積電2nm制程節點。
不過,高通選擇的并非臺積電初期規劃的 2nm N2工藝,而是性能與能效更優的N2P工藝;出于成本考量,未來兩代旗艦處理器 —— 驍龍 8 Elite Gen 6與驍龍 8 Elite Gen 7都將采用該工藝。
為何高通會選定 N2P 工藝?又為何計劃讓兩代旗艦共享這一制程?這些選擇背后,既關乎技術迭代的效率,更牽扯著成本控制的現實考量。
一、選 N2P 而非 N2:技術適配與能效提升的雙重優勢
對高通而言,選擇臺積電 N2P 工藝,核心是平衡 “技術升級” 與 “落地效率” 的結果。
根據臺積電官方披露的技術細節,N2P 并非全新制程架構,而是 2nm N2 工藝的 “優化進階版”,它完全沿用N2的核心設計規則,這意味著高通無需對芯片架構進行大規模重構、重新完成復雜的適配驗證,就能直接基于現有設計框架導入N2P工藝。對芯片研發而言,這種 “低適配成本” 的特性,能大幅縮短研發周期,降低技術落地的風險。
N2P工藝的優勢如下:在相同核心時鐘頻率下,N2P 工藝可使芯片性能提升 5%;若保持性能輸出不變,則能將功耗降低 5%。對智能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來說,這一提升直接轉化為 “更強的游戲算力” 與 “更持久的續航表現”,恰好契合高通旗艦芯片對 “極致能效比” 的追求。
二、兩代復用 N2P:成本壓力下的理性選擇
讓驍龍 8 Elite Gen 6 與 Gen 7 連續兩代采用 N2P 工藝,本質是高通應對先進制程成本飆升的 “無奈之舉”。
行業數據顯示,先進制程的代工成本正呈指數級上漲:高通為驍龍 8 Elite Gen 5 采購臺積電 3nm N3P 晶圓時,成本已較上一代(4nm 工藝)上漲 24%;而更嚴峻的是,臺積電計劃將 2nm 制程(含 N2 與 N2P)的代工價格進一步提高 50%。對高度依賴先進制程的旗艦芯片而言,這一漲幅會直接傳導至終端設備 —— 手機廠商若想搭載新芯片,要么接受硬件成本上漲、壓縮利潤空間,要么提高售價,最終可能削弱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兩代復用同一步進工藝” 成為高通的最優解:一方面,避免了頻繁切換制程帶來的重復研發投入(如架構適配、測試驗證等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兩代產品的持續打磨,能更充分地挖掘 N2P 工藝的性能潛力,形成 “研發成本攤薄 + 技術體驗優化” 的雙重效果,同時為用戶提供更穩定的產品迭代節奏(避免因制程切換導致的體驗波動)。
三、關鍵補充:傳聞仍存變數,雙代工策略待驗證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目前關于驍龍 8 Elite Gen 6/7 的制程規劃,均來自坊間傳聞,高通與臺積電尚未發布任何官方信息,最終方案仍可能因技術成熟度、成本談判結果等因素發生變動,因此讀者需理性看待,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此外,行業還流傳著另一則關鍵傳聞:為進一步降低成本、分散產能風險,高通有意為驍龍 8 Elite Gen 6 采用 “雙代工方案”。也就是說,除了臺積電外,高通還有意同時委托三星以其 2nm GAA(全環繞柵極)工藝代工。
目前三星的 2nm GAA 工藝已進入量產籌備階段,計劃于 2025 年晚些時候為 Galaxy S26 系列的 Exynos 2600 芯片啟用該制程,技術成熟度逐步得到驗證。若這一傳聞屬實,高通既能通過 “雙供應商制衡” 爭取更優惠的代工價格,也能避免因單一廠商產能不足導致的產品延期風險,但截至目前,這一方案同樣缺乏確切的官方信息支撐。
小編將在第一時間分享更多相關最新動態和爆料,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