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網約車平臺抽傭高一直飽受外界爭議,可是最近各大平臺宣布下調傭金后,部分司機卻并不買賬,這是為何?
最近有關網約車的話題再次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起因就是幾乎在同一時間,許多家網約車平臺表示要降低抽成比例。
在過去網約車平臺對于司機的抽成,一直被許多人曲解為是對司機的一種“變相剝削”。甚至因為有許多人覺得,網約車平臺就是通過抽成來“躺賺”的。
然而讓其奇怪的是,如今許多網約車平臺共同宣布,將不同比例的降低平臺的抽成,其中高德更是宣布將推動與其合作的80多家網約車平臺,共同降低相關的抽成比例。
![]()
此事一經宣布,許多普通人紛紛拍掌叫好,他們認為降低了抽成比例,那就意味著網約車司機就多了一份收入。
可是降低抽成一事在圈內,具體到網約車司機身上,反應卻不一。有的司機對此事很是看好,覺得會增加自身的收入。
但是有一部分司機卻坦言對降低抽成一事,并不抱有期望,甚至不太買賬。這是為何?莫非降低抽成比例,對于部分司機來說,獲益并不大?
另外一邊,主流的網約車平臺,在宣布降低相關抽成比例的同時,也公開了去年平臺對司機的平均抽成比例。
![]()
這個數據一出,直接讓不少人驚訝,因為大家竟然發現,平臺的抽成并沒想象中的那么高,乃至和國外的同等量級的網約車平臺相比,這個抽成也不高。
更加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有一個大家熟知的網約車平臺,竟然在5年內虧了1084億。一邊是平臺的不斷虧損,一邊是部分網約車司機抱怨,錢沒有以前好賺了。
那么乘客付出的車費,到底是給誰盈利了,進了誰的錢袋子?
![]()
顧客付154元司機只收到95元
在2021年的時候,部分網約車司機在網上發布了相關信息,抱怨平臺的高抽成。高到什么程度?
有司機表示,乘車的顧客明明付了154元的車費,然而司機到賬卻只有95元。換而言之還有59元被抽走了,而其流向自然不言而喻。
154元的車費抽走59元,這個抽成比例甚至接近了40%。而根據相關走訪調查,在當時對于在抽成比例上,甚至達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
![]()
多個網約車司機向記者表示,平臺對于他們的抽成,基本上是在20%到25%之間,有時候會達到35%,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時期,這個比例甚至高達50%。
司機出人出車,抽成比例竟然一度高達50%,這樣的抽成比例是難以想象的,怪不得當時有許多人對于平臺來說,網約車這門生意是“躺賺”的。
而根據部分司機發布在網上的視頻看來,其詢問滴滴的客服,具體的抽成比例是怎么樣的?
但是對面的卻說比例無法查詢,甚至就連上級也沒有查詢權限。在2019年的時候,有滴滴的高管曾對外宣布,滴滴在2018年最后一個季度的平均抽成比例為19%。
![]()
但即使這樣,有關于網約車平臺抽成比例過高的爭議依舊不停。時間到了4年之后的2025年,隨著官方的推動,網約車平臺的抽成比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
平臺5年虧了1084億
錢進了誰的口袋?
即使多家網約車平臺在近期做出承諾,宣布平臺對于抽成比例將不會高于27%。但這依然有許多人覺得抽成還是太高。
這其實存在一個誤區,許多人覺得27%的抽成比例太高,是覺得平臺對于司機進行27%的抽成就是平臺獲得了27%的利潤。
平臺對于網約車的抽成只是一種說法,如果需要更準確的來說,平臺的抽成其實是平臺對司機收取的相關的服務費。
![]()
這個服務費是存在于乘客實付車費和司機實收報酬之間的差額。把平臺收取的服務費,簡單的理解為平臺對于司機的抽成,其實也是對于網約車行業的一種刻板印象。
畢竟在當今的社會,幾乎各行各業在從事盈利性活動中,都會收取服務費,比如去高檔一些餐廳吃飯,餐廳會對食客收取10%左右的服務費。
而一些中介平臺或者是電商平臺,在從事經營性行業的時候,也會收取不等的服務費作為自身的報酬。
而這個抽成或者說是服務費,并不等于平臺的實際利潤。司機雖然是出人出車,通過營運來取得報酬,而平臺相較于司機而言,則要做更多的相關運營工作。
![]()
比如平臺的技術維護,乘客和車主的保險服務、客服團隊的維護,整個平臺的生態,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去運轉。
更加重要的是,不超過27%的抽成比例,并不等于平臺對于司機的普遍抽成。滴滴在宣布降低抽成的同時,也公布了滴滴去年的平均抽成僅為14%。
這個平均數據和27%的上限抽成比例相比,相差了幾1倍。如果和國外對比的話,國內甚至“更加良心”。
國外大型網約車平臺Uber對車費的抽成率大概是在30%歐洲的網約車平臺在車費上的抽成則是18%
![]()
即使相較Uber來說,歐洲網約車平臺的抽傭比例低了不少,但是和滴滴這樣的國內主流網約車平臺14%的平均抽成比起來,依然較高。
這一點也體現在了滴滴的營收上面。在2018年到2022年的5年之間,其前后虧損了1084億。
在外人看起來是暴利行業的網約車,其實在資本市場眼中是一個嚴重虧損的行業。
這些虧損的錢,有許多都用到了平臺營銷推廣、系統維護、新業務的推廣等等之中。
![]()
超80家網約車平臺下調抽傭比例
為何還有司機不買賬?
滴滴不僅僅宣布設置27%的最高抽傭比例,同時一個月滿50單的網約車司機,超出25%的抽傭還將進行返還。
但是對于各大平臺的調整抽傭,一些司機卻表示并不買賬。甚至有司機表示平臺每年都會推出相關的調整通知,但是對于司機的實際收入影響卻不大。
![]()
這種情況是特例還是普遍存在的情況呢?根據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的介紹,在此之前一些平臺的抽成,大概是在29%左右。
而在北京地區,一些全職的網約車司機,每個月跑車的營收大概是九千到一萬元上下,經過平臺的抽傭之后,司機的實際收入大概在六千上下。
如今各大平臺紛紛宣布最高抽傭不超過27%,也就是說下降了兩個點,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每個司機理論上可以下調抽傭中,每個月多兩百元的收入。
![]()
根據針對網約車司機的職業調查顯示,網約車司機的月均收入在7623元,在六大藍領職業中排名第二,僅次于貨車司機的8424元。
但是網約車的高工資,也是網約車司機用高強度的營運換來的。這也是官方要推動各大平臺降低抽傭的重要原因,就是要讓繼續提高網約車司機的收入,讓他們勞有所得。
但是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實際上司機到底有沒有從抽傭下調中獲利,這還有待觀察。因為司機的收入到底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增加,抽傭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
這就得從他們實際收入的底層邏輯說起了,導致他們收入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運價的高低。
![]()
對于運價的問題,甚至有司機公開直言,并不關心抽傭,只要可以把運價往上面漲一漲,哪怕是抽成80%都沒有問題。
這就是部分網約車司機,對于抽成降低并不買賬的重要原因。因為對于實際收入的影響大小來說,運價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運價問題并不是平臺想漲就漲的,畢竟在競爭很大的網約車市場中,漲運價就意味著漲車費,而貨比三家的乘客,看到這個平臺漲價了,肯定會去選擇更加便宜的平臺。
所以這個問題目前看來,似乎“無解”,如果提高運價,乘客勢必選擇更加便宜的平臺。
![]()
而網約車司機的運價雖然高了,但是單量卻少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網約車司機來說,未必是一個好的結果。
![]()
在此之前,外界對于網約車平臺,還存在很大的刻板印象,認為網約車平臺的高抽成,極大地損害了司機的利益。
然而其實國內的主流網約車平臺的抽傭比例,和國外主流網約車的抽傭比例相較,其實還算比較低的。
而在網約車司機的實際營運中,相關的抽成比例并沒外界傳言的那么高。部分全職的網約車司機,在一個月跑了482單的情況下,抽成比例甚至去到了6.9%。
![]()
如今看來,抽傭比例的多少,只要在一個比較合理的范圍里面,大多數全職網約車是并不反感的。
與之相反的是,許多網約車司機對于運價的提升,與抽傭的降低比起來,更加的迫切。在抽成比例不再是爭議問題的時候,依然有網約車司機表示自身收入,并沒有得到實際提升。
![]()
那么在如今抽傭越來越低的背景下,如何切實的真正提升網約車司機的收入,這恐怕要網約車平臺、司機、車主,乃至整個社會共同去開出藥方。
對此,你怎么看?請留下你的看法,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