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國人民沉浸在國慶與中秋雙節同慶的喜悅中,或舉家出游賞遍山河秋色,或圍坐餐桌共享團圓盛宴時,在南京江北新區的一片熱土上,卻呈現出另一番火熱景象 —— 數千名建設者放棄休假,堅守在南京北站樞紐工程施工一線,50 余臺大型機械轟鳴運轉,焊花在夜色中閃爍如星,將節日的祝福化作推進工程的動力,用汗水澆筑著這座長三角未來的交通新標桿。
![]()
一、超級樞紐的戰略分量:為何南京北站值得 “全力以赴”
提及南京的鐵路樞紐,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南京南站 —— 這座亞洲最大的高鐵站之一,早已成為南京連接全國的重要門戶。但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以及北沿江高鐵等國家級干線的規劃建設,一座全新的超級樞紐應運而生,它就是南京北站。這座車站的意義,早已超越 “一座火車站” 的范疇,成為撬動區域發展的重要支點。
![]()
從地理位置來看,南京北站位于國家東西向沿江大通道與南北向粵海大通道的十字交會處,這一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它天生就肩負著 “承東啟西、連南接北” 的使命。作為國家 “八縱八橫” 高速鐵路網主通道北沿江高鐵沿線規模最大的鐵路樞紐,南京北站建成后,將直接串聯起上海、蘇州、無錫等長三角核心城市,以及合肥、武漢、重慶等沿江重要節點城市,形成 “1 小時直達南京都市圈、3 小時聯通長三角、6 小時輻射全國主要城市群” 的交通網絡。
![]()
更關鍵的是,南京北站的建設將徹底改變南京江北新區的交通格局。長期以來,江北新區作為南京 “擁江發展” 戰略的核心區域,盡管在產業、人口等方面快速崛起,但交通瓶頸始終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南京北站建成后,將與地鐵 3 號線、4 號線、15 號線、S4 號線等多條軌道交通線路無縫銜接,同時對接公路、水路等交通方式,形成 “站城一體、多網融合” 的綜合交通體系,不僅能讓江北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更能吸引大量產業、人才向江北集聚,為新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從數據來看,南京北站的 “超級” 體量也足以支撐其戰略定位。據公開信息顯示,南京北站站房及相關工程總建筑面積達到 69.21 萬平方米,相當于近 100 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車站設置 3 場 16 臺 30 線,遠期年旅客發送量將突破 5000 萬人次,這一規模不僅在江蘇省內名列前茅,在全國范圍內也處于領先水平。其中,由中鐵北京工程局承建的站房及相關工程總建筑面積達 17 萬平方米,涵蓋站房主體、配套商業、市政設施等多個重要部分,是整個樞紐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
對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而言,南京北站的價值同樣不可替代。當前,長三角地區正加速構建 “軌道上的長三角”,而南京北站作為北沿江高鐵的關鍵樞紐,將與上海虹橋站、杭州東站、合肥南站等形成聯動,進一步縮短長三角各城市間的時空距離,推動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的高效流動,為長三角打造 “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 提供堅實的交通保障。
![]()
二、雙節堅守的背后:精細化保障撐起 “24 小時施工熱潮”
國慶中秋假期,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但南京北站樞紐工程的建設者們卻選擇 “逆行”—— 他們中有人剛結束上一輪夜班,就立刻投入到新的施工任務中;有人為了不耽誤工程進度,特意將家人接來南京,在工地旁的臨時宿舍里度過一個簡單的節日;還有人放棄了早已規劃好的旅游行程,默默回到崗位上,只為確保工程能按計劃推進。
![]()
“其實誰不想回家過節呢?但看著工地一天一個樣,想著這座車站建成后能方便那么多人,就覺得這份堅守很值。” 來自河南的鋼筋工王師傅一邊綁扎鋼筋,一邊笑著說。他的話語,道出了數千名建設者的共同心聲。而這份 “值得” 的背后,離不開項目部精細化的保障措施 —— 正是有了完善的物資儲備、科學的施工計劃和貼心的人文關懷,建設者們才能心無旁騖地投入到施工中。
![]()
在物資保障方面,中鐵北京工程局南京北站站房 1 標項目部早在半個月前就啟動了 “節日物資儲備計劃”。考慮到假期期間物流運輸可能受到影響,項目部提前儲備了足以滿足一周施工需求的鋼材、水泥、砂石等核心建材,同時對 50 余臺大型機械進行了全面檢修和保養,確保施工過程中 “不斷料、不斷機”。“我們成立了專門的物資保障小組,每天對物資庫存進行盤點,對機械運行情況進行巡查,就是為了杜絕因物資短缺或機械故障導致施工中斷的情況。” 項目部物資負責人介紹道。
![]()
在施工組織方面,項目部采取了 “倒排計劃、掛圖作戰” 的方式,將節日期間的施工任務細化到每一天、每一個班組、每一個崗位。為了確保施工安全和質量,項目部實施 24 小時領導帶班制,每天安排一名項目領導駐守現場,協調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加強現場檢查頻次,由質量安全部門組成專項檢查組,對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焊接作業等關鍵工序進行全程監督,確保每一項施工都符合規范要求。
![]()
針對節日期間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項目部還制定了專項應急處置方案。從極端天氣應對到設備故障搶修,從人員突發疾病救治到消防安全防控,每一項預案都明確了責任分工、處置流程和應急物資儲備,確保在遇到突發情況時能夠 “快速響應、高效處置”。例如,項目部在施工現場設置了臨時醫療點,配備了常用藥品和急救設備,并與附近醫院建立了聯動機制,一旦有建設者出現身體不適,能夠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
除了工作上的保障,項目部還格外注重對建設者的人文關懷。節日期間,項目部為建設者們準備了月餅、水果、肉類等節日慰問品,讓大家在工地上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食堂特意調整了菜譜,增加了紅燒肉、糖醋排骨等大家喜愛的菜肴,滿足不同地域建設者的口味需求;同時,項目部還組織了 “中秋茶話會”“電影放映” 等文體活動,讓建設者們在忙碌的施工之余,也能放松心情、增進交流。“雖然不能回家過節,但項目部的關心讓我們覺得很暖心,在這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樣。” 一位年輕的建設者說道。
![]()
三、攻堅克難的施工亮點:技術創新與質量管控 “兩手硬”
南京北站樞紐工程不僅規模宏大,施工難度也堪稱 “世界級”。從復雜的地質條件到超大跨度的鋼結構施工,從多專業交叉作業到對周邊環境的保護,每一個環節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建設者們并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通過技術創新和嚴格的質量管控,一次次攻克施工難題,確保工程穩步推進。
![]()
目前,南京北站項目正處于基礎施工收尾與主體結構攻堅階段,這一階段既是施工的關鍵期,也是質量管控的重點期。以站房基礎施工為例,由于施工現場地質條件復雜,存在大量軟土地層,給基坑開挖和地基處理帶來了很大難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項目部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專題研究,最終采用了 “水泥土攪拌樁 + 高壓旋噴樁” 的復合地基處理技術,通過增強地基承載力,有效控制了基坑變形,確保了基礎施工的安全和質量。
![]()
在鋼結構施工方面,南京北站站房采用了大跨度空間鋼結構體系,部分區域的跨度達到了 40 米以上,這對鋼結構的加工精度和安裝質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為了確保鋼結構安裝到位,項目部引入了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通過建立三維模型,對鋼結構的加工、運輸、安裝等全過程進行模擬,提前發現并解決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在現場安裝過程中,采用了 “全站儀定位 + 實時監測” 的方式,對鋼結構的位置、標高、垂直度等進行精準控制,確保每一根鋼構件都能準確對接。
![]()
焊接作業是鋼結構施工的關鍵工序,也是質量控制的難點。為了保證焊接質量,項目部對焊工進行了嚴格的培訓和考核,只有通過考核的焊工才能上崗作業;同時,針對不同的焊接部位和焊接材料,制定了詳細的焊接工藝指導書,明確了焊接電流、電壓、焊接速度等參數,并安排專職質檢員對每一道焊縫進行無損檢測,確保焊縫質量符合規范要求。在施工現場,我們可以看到,焊工們正戴著防護面罩,專注地進行焊接作業,焊花飛濺間,一道道堅固的焊縫將鋼構件緊密連接在一起,為站房主體結構筑牢 “骨架”。
![]()
除了技術創新,項目部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質量管控體系。從原材料進場檢驗到施工過程控制,再到成品驗收,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準和流程。例如,在原材料進場時,項目部會對鋼材、水泥等主要建材進行抽樣送檢,只有檢測合格的材料才能投入使用;在施工過程中,實行 “三檢制”(自檢、互檢、交接檢),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必須經過檢驗合格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在成品驗收時,邀請監理單位、建設單位等共同參與,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驗收標準。
![]()
“質量是工程的生命,我們必須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每一項工程。” 項目部質量負責人堅定地說。正是這份對質量的執著追求,讓南京北站樞紐工程在推進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標準、高質量,為工程的順利竣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
四、未來可期:南京北站將如何重塑城市與區域發展格局
當我們站在南京北站施工現場,看著一座座塔吊忙碌運轉,一片片鋼結構逐漸成型,不禁會暢想:這座超級樞紐建成后,將給南京、給長三角帶來怎樣的變化?
![]()
對于南京而言,南京北站的建成將進一步鞏固其 “長三角特大城市” 的地位,推動城市發展格局從 “秦淮河時代” 全面邁向 “揚子江時代”。長期以來,南京的城市發展重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區,而江北新區作為南京面積最大、潛力最大的新區,卻因交通不便而發展相對滯后。南京北站建成后,將成為江北新區的 “城市門戶”,吸引大量商業、商務、文旅等業態向周邊集聚,帶動形成以車站為核心的 “站城綜合體”,從而推動江北新區實現 “產城融合、職住平衡” 的發展目標。
![]()
同時,南京北站還將與南京南站形成 “南北呼應” 的交通格局,進一步提升南京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南京南站主要服務于京滬高鐵、滬寧城際等線路,連接長三角東部和北部地區;而南京北站則主要服務于北沿江高鐵、寧淮城際等線路,連接長三角西部和沿江地區。兩座超級樞紐分工明確、互補聯動,將共同構建起南京 “全方位、立體化” 的鐵路交通網絡,讓南京成為真正意義上的 “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
對于長三角地區而言,南京北站的建成將加速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推動形成 “以上海為龍頭,蘇浙皖為兩翼” 的發展格局。北沿江高鐵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東西向干線鐵路,將串聯起上海、南京、合肥等長三角核心城市,而南京北站作為北沿江高鐵的關鍵樞紐,將成為這些城市間人員往來和物資流通的 “中轉站”,進一步縮短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促進長三角地區 “同城化” 發展。
![]()
例如,南京北站建成后,南京到上海的鐵路旅行時間將進一步縮短至 1 小時左右,南京到合肥的旅行時間將縮短至 30 分鐘左右,這意味著長三角核心城市間將實現 “1 小時通勤圈”,大量人才將可以在城市間自由流動,實現 “工作在上海、生活在南京”“工作在南京、生活在合肥” 等跨城市生活模式,從而推動長三角地區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的高效配置。
![]()
此外,南京北站還將帶動周邊區域的產業發展。依托便捷的交通優勢,南京北站周邊將吸引物流、商貿、會展、旅游等產業集聚,形成 “樞紐經濟產業帶”。例如,物流企業可以利用南京北站的交通優勢,建立區域物流中心,實現貨物的快速集散;商貿企業可以在車站周邊開設大型商場、超市等,服務于過往旅客和周邊居民;會展企業可以依托車站的交通便利性,舉辦各類大型展會,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的參展商和觀眾。
![]()
從更長遠來看,南京北站的建成還將對國家 “長江經濟帶” 發展戰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為長江經濟帶沿線的重要交通樞紐,南京北站將加強長江經濟帶與沿海經濟帶、京津冀地區的聯系,促進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間的產業協作和經濟交流,為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五、致敬堅守者:每一份付出都在書寫城市的未來
當夜幕降臨,南京北站施工現場的燈光依然明亮,50 余臺大型機械的轟鳴聲與建設者們的吶喊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首動人的 “勞動交響曲”。這些建設者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崗位,但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 —— 早日建成南京北站,為城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們中,有經驗豐富的老工匠,從事建筑行業幾十年,見證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飛速發展;有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技術員,帶著對建筑事業的熱愛,在工地上揮灑著青春的汗水;有負責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員,默默為建設者們提供著衣食住行的服務,成為大家堅強的后盾。正是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建設者,用自己的雙手托起了這座超級樞紐,用自己的堅守書寫著城市的未來。
國慶中秋雙節,對于他們而言,或許沒有豐盛的團圓飯,沒有愜意的假期旅行,但他們卻用自己的方式度過了一個意義非凡的節日 —— 他們的汗水,澆灌著城市的希望;他們的付出,推動著時代的進步。當未來南京北站正式通車,當無數旅客從這里出發,奔向全國各地時,人們不會忘記,在 2025 年的國慶中秋假期,有數千名建設者曾在這里日夜奮戰,為這座車站的誕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正如一位建設者所說:“雖然我們不能回家過節,但想到將來有一天,我可以帶著家人來這里坐車,告訴他們‘這座車站有我的一份功勞’,我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這份簡單而樸素的情感,正是建設者們最真實的寫照,也是他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南京北站樞紐工程,不僅是一座物理意義上的交通樞紐,更是一座承載著城市夢想與區域希望的 “發展樞紐”。數千名建設者在國慶中秋假期的堅守,不僅是對工程進度的保障,更是對城市發展的擔當、對區域未來的承諾。
隨著工程的穩步推進,南京北站的輪廓正逐漸清晰,它將以 “超級樞紐” 的姿態,屹立在長江之畔,連接起過去與未來,串聯起城市與遠方。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南京北站正式建成通車的那一天,它將成為長三角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南京乃至長三角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書寫出更加輝煌的篇章。而那些在節日里堅守的建設者們,也將永遠被銘記 —— 他們是這座城市的建設者,更是這座城市的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