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阿里拍賣平臺上,一場看似普通的股權拍賣,卻牽出了保險業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欒川縣金興礦業持有的和泰人壽10%股權,起拍價9196萬。這個數字,對普通人來說是天文數字,但對保險圈內人來說,卻便宜得讓人心驚。
![]()
和泰人壽10%股權被拍賣
畢竟,這可是保險牌照啊。
更讓人玩味的是,就在4個月前,騰訊剛剛悄悄減持了1%。這家曾經被寄予厚望的“互聯網+保險”新貴,到底發生了什么?
1. 股權拍賣背后:40%股份被凍結
先說個數字:40%。
這是和泰人壽目前被質押或凍結的股權比例。6億股,涉及4家股東。
金興礦業這次拍賣的10%股權(1.5億股),其實早在2019年就被凍結了。在2022年12月的時候,他們14%的股權就曾掛牌拍賣,結果一周后又撤回了。
撤回的原因,官方說法是“申請執行人撤回執行申請”。
說白了,就是債主不追債了。但真相恐怕沒這么簡單。
除了此次拍賣的金興礦業所占10%股權之外,和泰人壽還有30%股權被凍結。
分別是金興礦業,剩余的6000股;中信國安,3億股;煜明房地產,4500萬股;合豐泰科技,4500萬股。
![]()
拍賣前和泰人壽被凍結的股份占比分布
這些名字,在地產圈都不陌生。2019年開始的地產寒冬,讓這些昔日的金主爺們,一個個成了“老賴”。
更要命的是,根據規定,大股東股權質押超過50%,就失去了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的表決權。
結果呢?2024年,和泰人壽開了兩次股東大會,6個議案全部沒通過。連最基本的董事會工作報告都過不了。
一家保險公司,連個工作報告都通過不了,這日子還怎么過?
2. 騰訊撤退:從15%到14%的微妙信號
今年6月10日,一則不起眼的公告,透露出更大的玄機。
騰訊全資子公司北京英克必成,把1%的股份轉讓給了深圳金世紀。別小看這1%,背后的信號可不簡單。
2017年,和泰人壽成立時,騰訊可是帶著互聯網基因來的。開業5天,互聯網用戶突破60萬。2021年,互聯網渠道保費11億。
這成績,在傳統保險公司眼里,簡直是開掛。
但現在呢?騰訊開始撤了。
為什么撤?看看財報就知道了。
![]()
7年來和泰人壽主要財務狀況變化
2017年到2024年,和泰人壽只有一年盈利。累計虧損13.1億。今年上半年,又虧了1.76億。
更慘的是,凈資產從最初的13.77億,跌到現在的2.11億。連注冊資本15億都不到了。
騰訊不傻。互聯網思維再牛,也架不住年年虧損。與其繼續耗著,不如及時止損。
3. 投資踩雷:9000萬打水漂
如果說經營虧損還能用“七平八盈”的行業規律解釋,那今年上半年爆出的兩筆投資損失,就真的讓人看不懂了。
第一筆:H20杉杉1債券,本金2億,減值7592萬。
杉杉集團,曾經的服裝大佬,后來轉型新能源。結果呢?今年2月被法院裁定重整,債券直接違約。
第二筆:20深業03債券,減值1614萬。
這個更絕,發行方是寶能系旗下的深業物流。寶能的故事,地產圈的人都懂。姚老板從地產大亨到處處碰壁,連累了多少投資人。
兩筆加起來,超過9000萬。
要知道,和泰人壽去年全年才盈利2900萬。這一下子,三年白干了。
![]()
2025年上半年和泰人壽2筆投資踩雷
更讓人擔心的是,今年上半年,和泰人壽的投資收益率只有0.96%。在整個壽險行業,基本墊底。
一個保險公司,如果連投資都做不好,還怎么給客戶保障?
4. 高管迷局:總經理空缺5年的秘密
這里面還有個更離奇的事:和泰人壽的總經理位置,已經空了5年。
2020年10月,首任總經理李玉泉因“個人原因”辭職。從那以后,這個位置就一直空著。
5年啊!一個15億注冊資本的保險公司,5年沒有總經理,這在業內簡直是奇聞。
現在的高管團隊,只有4個人:
- 副總經理崔傳波(今年7月剛上任)
- 審計負責人薛蔚
- 合規負責人郝鵬飛
- 財務負責人劉偉
但這些高管的薪酬,可一點都不低。
2023年,最高薪酬達到692萬。2024年,雖然改成了“200萬以上”的模糊表述,但關鍵管理人員總薪酬仍高達1989萬。
公司虧損,高管照樣拿高薪。這邏輯,普通人真的看不懂。
更詭異的是,為什么5年都找不到一個總經理?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還是根本沒人愿意來?
或者說,在股東內斗的背景下,誰來當這個總經理,都是個燙手山芋?
5. 保險牌照還值錢嗎?
回到開頭的拍賣。9196萬買10%的股權,算下來整個公司估值不到10億。
要知道,2017年成立時,注冊資本就是15億。7年過去了,不但沒增值,反而縮水了三分之一。
![]()
但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人搶。
為啥?因為保險牌照太稀缺了。
全國只有不到200張保險牌照。想新申請?門檻高得嚇人,審批嚴得要命。很多大佬排隊多年,也拿不到一張。
所以,哪怕公司虧損,哪怕股權糾紛,只要有牌照在手,就有人愿意接盤。
問題是,接盤之后呢?
看看和泰人壽如今的狀況,實在令人擔憂。
公司有40%的股權被凍結,導致治理機制幾乎陷入癱瘓,難以正常運轉。
更糟的是,它已經連續多年出現虧損,凈資產不斷縮水,財務根基正在動搖。
在投資方面也頻頻踩雷,暴露出內部風險控制的薄弱與隱患。
與此同時,核心高管職位長期空缺,團隊士氣低落、人心渙散,整個公司仿佛在風雨中飄搖。
這樣的公司,誰接手都是個大坑。
但保險這個行業就是這樣。有人看到的是困境,有人看到的是機會。
畢竟,中國14億人口,保險滲透率還不到5%。這個市場,太大了。
結語:一個時代的縮影
和泰人壽的故事,其實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
2017年,互聯網+萬物的年代。騰訊、中信、居然之家,各路資本蜂擁而入,都想在保險這個萬億市場分一杯羹。
結果呢?互聯網思維沒能改變保險的本質。該虧的還是虧,該雷的還是雷。
如今,地產商爆雷了,股權被凍結了。互聯網巨頭也開始撤退了。留下的,是一地雞毛。
10月23日的拍賣,會有人接盤嗎?
或許會。但接盤的人要明白,他買的不只是10%的股權,更是一個需要重建的保險夢。
中信國安,曾經的地產大佬,如今股權被凍結。騰訊,互聯網巨頭,悄然減持撤退。金興礦業,礦業公司跨界保險,最終黯然離場。
在這個故事里,沒有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