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向雪山的小溪
雪松
一、青溪河邊的女
![]()
(二)會讀書的女生
1、小學狀元
母親六歲那年,父母決定送她上小學讀書。當她走進威遠縣立小學的校門時,眼里映滿了新鮮的場景——教室里有握著粉筆在黑板上寫字的老師;操場上有課間湊在一起跳繩、拍球、跑步的同學。這里的一切都那么神奇,讓她打心眼里喜歡。
最有趣的還是上課。翻開書,語文課的第一課課文是:“大狗叫,小狗跳。狗一拍,球一跳!”課文上畫著大狗、小狗伸著爪子拍皮球,母親瞅著覺得“好玩”得很,讀了幾遍就背得滾瓜爛熟,連帶著那幅畫都刻在了腦子里。算術課也沒讓母親覺得枯燥,老師先教數手指頭,從一到十數得溜了,又拿花生、貓貓做例子算加法。一顆花生加兩顆花生是三顆,三個貓貓加三個貓貓是六個,越算越多,很有意思,好玩極了!
一年級的音樂課更是快活的源泉。第一首歌學得是《外婆橋》,“搖搖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歌詞里的糖、果、餅兒和糕,唱起來甜滋滋的,她跟著老師哼了兩遍就會了,放學路上還蹦蹦跳跳地唱給娘聽。下課鈴一響,她更是像撒了歡的小鹿,跟著同學在操場跳繩、踢毽子、拍皮球,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淌,笑聲卻能飄得老遠。在母親眼里,學校里的學問都像藏在游戲里,學啥都有勁兒,學啥都覺得新鮮。
就這樣,母親在快樂中學習。很快第一學期就要結束了。放假那天,外婆給她換了身新衣服,牽著她往學校走,說是“看榜”。母親揣著滿肚子的好奇,她想,啥是“看榜”呢?
她們走到學校,只見學校的墻上貼有幾張大紙,紙上寫有名字和數字。一大群人圍著貼紙看,并議論著。外婆踮著腳在人群里看了半天,突然驚喜地拽住母親的手說:“二妹,你看!楊國華:語文100分,數學100分,音樂98分!一年級第一名,你當狀元啦!”外婆高興地搖著母親的手說:“走!獎勵你吃一個油炸綠豆粑!”當年,那軟軟的、甜甜的綠豆粑的味道,就是母親當了“狀元”最享受的味道。
后來在上小學的日子里,母親總是穩穩地站在年級第一名的位置上,順順當當拿到了小學畢業證書。
![]()
2、抗日募捐活動
母親小學畢業后,為了省學費和伙食費,她去報考了鄉村師范學校。這所鄉村師范學校學制四年,招收小學畢業生,主要培養鄉村小學老師。考上的學生免學費,還免伙食費。本以為日子會這樣順著書聲往下走,沒承想抗日戰爭的烽火漸漸燒到了威遠縣。有好幾次,日本鬼子的飛機在威遠縣的上空盤旋。
師范學校里,老師教大家唱抗日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松花江山》、《黃水謠》等。這些激昂的歌曲像鼓槌,敲得人心頭發燙。
一天,音樂老師含著淚教大家唱了一首《八百壯士》歌,唱得同學們都潸然淚下。那首歌歌詞是這樣的: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蔡團長!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在戰場!
四面都是炮火,
四面都是豺狼,
寧愿死,不投降!
寧愿死,不投降!
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
高高飄揚,高高飄揚!
八百壯士一條心,
十萬強敵不敢擋!
同胞們,起來,起來
快快走上戰場
以八百壯士做榜樣!
老師告訴同學們,1937年淞滬會戰中,這八百壯士是孤軍奮守上海的一個團,是真正的抗日民族英雄。他們與日本鬼子展開了激烈的戰斗。他們用槍、用刺刀、用手榴彈與敵人拼搏!有個壯士身上捆著手榴彈沖進鬼子堆里,與鬼子同歸于盡。戰后,壯士們有的負了傷,有的已英勇犧牲。“八百壯士”用血肉之軀捍衛祖國的國土!學校決定組織一個抗日募捐宣傳隊,到街上去唱歌、演講、募捐,把募捐的錢送到抗日前線去!
班上的同學大都參加了宣傳隊。母親除了參加唱歌外,還要作演講。內容就是《八百壯士》的故事,演講稿子是老師寫的,和那首歌差不多。
那是一個趕場天,街上擠滿了人。學生們手里舉著紅綠紙做的小旗,排成雙行,步伐整齊地唱著歌穿過大街!學生們走到哪里,人們就讓開一條路。有的鼓掌,有的擠來擠去看熱鬧。人越多,學生們唱的勁越大,聲音越響亮!老師不斷地領呼口號:“打倒日本鬼子!”“中國不會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援抗日將士!”
在一個丁字路口,老師帶著學生走進了一家茶館!經過老師的交涉,茶館騰出了一小塊空地,一張方桌子。學生們排成三行,在音樂老師的指揮下,唱起了抗日歌曲。唱得最有力的是《大刀進行曲》。當他們唱到最后一句大喊“殺”時,真有點猛士之風,贏得了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學生們連唱了五支歌,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把個茶館擠得滿滿的。唱完歌,音樂老師爬上方桌子,大聲說,同胞們!今天我們的宣傳隊,出來唱歌,講演,宣傳抗日,為前線將士募捐。現在,請聽我們的同學講演!
老師向母親眨了眨眼睛,悄聲說,上桌子,講演!母親踩著竹凳爬上方桌,先向四面八方鞠躬,然后開始了講演······
她把老師寫的稿子、上海八百壯士英勇戰斗犧牲的事全講了出來。她正講得起勁時,衣角被人一扯,她低頭一看,啊!是母親的娘!“你給我下來!跟我回去!” 外婆厲聲吼著,表情十分難看!“家里出什么事了?”母親驚恐地問。“下來跟我回去!” 外婆沒有回答,伸出雙手把母親拉下桌子,拉著母親擠開人群,走出茶館。母親邊走邊著急地問。“出什么事了?”“就你出事了!一個女孩兒家,站到桌子上大喊大叫,讓那么多雙眼睛盯著你,像什么樣子?”
啊!原來如此!
母親把“八百壯士”英勇抗日的故事,講給外婆聽,還想像著加了些戰士們死得怎樣慘,怎樣壯烈,腸子打穿了還堅持戰斗,和日本鬼子拼刺刀等等。反正母親把聽說過的,從書上、報紙上看到過的,都編出來講給外婆聽······
外婆聽著聽著,眼圈兒紅了,流淚了。她拭著淚說:“二妹,那,你明天就去茶館里繼續講,講演吧!”
學校的抗日宣傳隊,連續上街宣傳了三天,募捐的錢,由學校想辦法送到抗日前線去了。
![]()
3、東北中山中學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由于蔣介石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日本鬼子在四個月零十八天內迅速占領了東北三省(即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隨著戰爭局勢的變化,東北中山中學歷時10年從北京遷到南京,遷到湖南,于1941年來到威遠縣靜寧寺落腳。
1941年秋,母親在鄉村師范學校已讀了三年。此時,恰遇東北中山中學在威遠縣招高中生。其中一條規定是:凡各科考試成績平均上80分以上者就可以讀公費,即免交學費。母親看著招生廣告,高興地跳了起來!她想:我要去考東北中山中學高中,保證能考90分!
(1)智考中山中學高中
回到家里,母親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父母都支持。可大姐搖了搖頭說:“不行!考這所學校的高中要考英語,你在師范學校沒學過英語,怎么考?沒門!”母親著急了說:“姐,你不是會英語嗎?你教我唄。”大姐說:“離高中考試的時間只有一個月了,三年的初中英語怎么補得上?”母親張口結吞,低下了頭。
全家人都沉默了……
突然,大姐打破了沉默,她說:“我想到一個好辦法了,我去找兩篇英語作文,你記性好,死記硬背的全背下來,如果我打題打對了,你作文就能得50分,我再從英語字母開始教你一些英語應考的知識,這樣加上你其它科目的高分,平均下來也可能就上80分了。怎么樣?你有信心嗎?敢不敢考?”母親高聲地回答:“敢!”
從第二天起,姐姐就開始給母親補習英語。姐姐真有辦法,她閃著明亮的大眼睛,經過周密的思考,給母親安排了一個月的特殊的英語補習日程。第一周學英語字母、拼音;第二周記生字,背短句子。第三周死記硬背了一些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第四周是最難的了,她不知從哪里弄來了兩篇英語作文,一篇叫《我的學校》,一篇叫《我的家庭》,讓母親死記硬背。
十五歲的母親,憑著超強的記憶力拼命地記呀,讀呀!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考試的時間到了。
令人感到幸運的是,考英語時,正好考的作文題就是《我的學校》,母親欣喜若狂地把背會了的那篇作文全部寫了上去,一字不差!而且,她還寫對了幾個過去分詞和現在分詞!結果英語成績60分,及格了。
中山中學發榜了!母親不僅考上了,而且平均成績82分!獲得了讀公費的資格。
九月初,母親第一次離開了家。沿著彎彎曲曲的石板路,向那個那個離威遠縣城三十多里的古老而又神秘的靜寧寺走去。這個小學堂里的“小狀元”,正一步步走進了那難忘的東北中山中學······
![]()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雪松:本名唐雪松,生于1957年4月。1975年高中畢業后到西昌鹽源縣衛城公社下鄉。1977年高考進入大學學習。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成都市金牛區政府工作至退休!
![]()
作者:雪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