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視《對話》欄目里,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再提“車圈恒大”,比上次更直接,幾乎是把行業那層虛假繁榮的遮羞布撕了個干凈。
要說車圈里敢說真話的人,魏建軍絕對算一個。去年他就撂下狠話,說“汽車產業里的‘恒大’已經存在,只不過是沒爆而已”,當時就讓不少車企坐立難安。
這次老魏干脆點透了病根:全是被資本裹挾的。用他的話說:“再這么下去,整個產業都要毀掉了。”
![]()
現在的資本圈對車企就像有套固定公式,眼里只盯著市占率、滲透率這倆數,還得要求企業有漂亮利潤。
明眼人都知道,現在不少車企是虧著錢賣車,賣得越多,虧得越狠。為了讓資本高興,有人就開始玩起了恒大當年的套路:數據造假、財務粉飾。
魏建軍說得一針見血:“資本高興了股價就漲,股價漲了就套現,這公司哪還是造汽車的,分明成了金融公司。”
![]()
這股歪風已經從國內吹到了國外。最直觀的就是庫銷比,正常來說維持在1.5左右才算健康,意思是賣10輛車,經銷商庫存15輛頂天了。
可現在有的車企庫銷比能飆到3,等于賣10輛得壓著30輛的貨。經銷商扛不住啊,最后還得把風險傳導回廠家。
這些車企明明知道是自傷,為啥還要干?答案很現實:資本要的是短期熱度,哪管企業的長期死活。
魏建軍沒點名說誰是“車圈恒大”,但行業里的蛛絲馬跡早就藏不住了。
看看那些數據:威馬倒下前三年虧了超百億;哪吒的資產負債率飆到217%,這不就是當年恒大高杠桿擴張的翻版嗎?
更惡心的是“虛假繁榮”的套路。有的車企搞“續航虛標”,實際開起來連一半里程都到不了;有的玩“銷量注水”,新車剛出廠就變“零公里二手車”。
還有更瘋狂的就是降價,二十多萬的車直接干到十二三萬,魏建軍忍不住質問:“什么樣的工業產品降10萬還能保證質量?”
為了壓成本,“鋁換鐵”、用非車規級芯片、減隔音材料的造假事早就不是秘密,甚至連必要的測試周期都能省,最后坑的還是消費者。
現在的車圈確實到了分水嶺。恒大汽車的下場就在眼前。數據顯示,國內2024年18家上市車企的總利潤加起來,還不到豐田的40%。
有的新勢力每賣一輛車虧10幾萬,卻靠著資本炒作把市值堆到3000億,市盈率超過60倍,這和恒大鼎盛時的泡沫有多像?
好在政策也開始收緊了,發改委規范無序擴張,工信部嚴打虛假宣傳,資本潮水正在慢慢退去。
![]()
再說幾句
魏建軍這兩次提“車圈恒大”,其實不是想得罪誰,更像是在敲警鐘:汽車是造出來的,不是炒出來的。
靠資本套路玩短期套利的“裸泳者”,遲早會在潮水退去后現形。而那些沉下心搞技術、做產品的企業,才能在真正的市場里活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