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問你,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從哪到哪。很多人一時給不出答案。
但如果你問一位十七世紀的法國人,他多半會咬牙切齒地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從地中海到大西洋”。
![]()
翻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法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在海上商貿繁榮無比的十七世紀,這看似是一種優勢。可廣袤的地中海,只有一條窄窄的直布羅陀海峽,而且被英國占據。商船從中通過,一邊繳納重稅,一邊還要防著海盜。
于是,路易十四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法國南部修建一條240公里的運河,將自己所在的陸地一分為二。從此商船就可以通過運河直通地中海和大西洋,運河網絡也促進了法國內部的貿易流通。
這項名為“米迪運河”的龐大工程,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之一。
打破隔閡、建立連接、加速流通……這套方法,不僅僅在海洋適用。
![]()
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期間,以“鯤鵬,為更先進的數智世界而計算”為主題的鯤鵬計算產業峰會同步舉行。
鯤鵬所處的通用計算領域,在智能化時代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它適用廣泛,與智算形成協同互補。
可隨著我們逐漸建立起自己的計算生態,我們便清楚地看到,在通用計算領域一道道狹隘的海峽延緩了航行的效率。
比如老生常談的“技術海峽”。因為存算分離架構,常常造成CPU空轉等數據。尤其在通用計算利用較為廣泛的金融、科研領域,數據規模相對更大,傳輸上就更加緩慢,最終導致計算效率低下。即使未來芯片的計算能力不斷提升,數據傳輸的瓶頸仍會制約整體性能的釋放。
![]()
又比如開發者面對的“工具海峽”。通用計算領域從軟件生態建設到于智算協作,開發者面臨著種種難題,技術棧分散多樣,開發成本高;技術迭代迅速,難以跟進。這一切極大地阻礙了開發效率,讓創新困難重重,進而也影響了整個行業對于通算新趨勢的跟進。
最后是部署層面的“成本海峽”。以往行業常常通過大型機、小型機這樣的方式部署通算,但面對智能化趨勢帶來的數據量暴漲、計算需求猛增。這種部署方式的靈活性顯得太差——部署周期本身就長,跟不上業務發展的步伐,過度提前投資,又會使算力的擁有總成本過高。
面對通算領域的直布羅陀海峽,鯤鵬決定轉過頭去,造一條河。
![]()
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宣布發布全球首款通用計算超節點TaiShan 950 SuperPoD。
這款超節點采用新一代鯤鵬服務器,依托華為自研靈衢互聯協議。
而這便是鯤鵬面對“通算海峽”的關鍵之舉——打破隔閡、建立連接、加速流通。
我們先來看看超節點中最關鍵的技術靈衢。
![]()
靈衢帶來了強大的互聯能力,能讓整個超節點像一臺計算機那樣運作。因此TaiShan 950 SuperPoD具備超低時延和超大帶寬,加速數據的流通,也提升了計算效率,再結合上內存池技術,通算超節點可以改善通算領域的算力利用率困境。如同開鑿河道,聯通水域,讓數據不再壅塞。
超節點還可以靈活分合與拓展,不改變服務器形態、不改變機房部署,也能實現內存、存儲和網絡資源的跨節點池化共享與高效通信。
這種模式,讓通算算力部署更加靈活彈性,可以隨著業務需求快速擴展,不再讓業務“等算力”,也避免了過度提前部署帶來的成本壓力,而且還符合現有機房規范,讓產業客戶不需要為了部署算力而“大興土木”,平滑升級現有基礎設施。
這些能力,在大數據、數據庫、虛擬化等場景里格外凸顯。比如在大數據分析領域,超節點可以讓Spark性能提升30%;在金融領域,讓極速交易傳輸時延縮短一半。
可以說超節點的全新架構,徹底改變了通算領域的解題思路。打破計算單元間壁壘,實現高效協同與資源全局調度。就如同用一條運河來打破地理上的水系隔閡,讓航行路程變得更短。
![]()
米迪運河被稱作十七世紀最宏大的土木工程,它的誕生不光依賴設計師的奇思妙想,更依賴于工程層面的龐大隊伍。米迪運河一共有一萬兩千名工人參與建設,時長跨越十五年。
而鯤鵬也一直知道,不論是想打造計算領域的新選擇,還是想讓計算創新更快惠及產業,都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更多人的參與。
因此,鯤鵬一直秉承硬件開放、軟件開源的戰略,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運河工程中。這一次峰會上,鯤鵬幾乎把這條戰略做到了“極致”。
我們可以把硬件開放理解成修建船閘,有了船閘的調節,才能讓船只在不同河道之間順利通過,組成一張航路網。
![]()
峰會上,華為鯤鵬計算業務總裁李義提到,鯤鵬堅持硬件開放,通過主板、部件與模組等形式,助力伙伴推出多樣化產品。目前伙伴基于鯤鵬開發的產品,已經實現從數據中心到邊緣的全場景覆蓋。
為了讓伙伴打造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鯤鵬920也在不斷提升能力。這一次,鯤鵬920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上都有更新。
從開放的策略到不斷提升的產品性能,鯤鵬以此來打破封閉,快速形成產業合力。伙伴可以便利地打造各種有差異化優勢的服務器產品,把鯤鵬的算力送入各種場景,就如同船閘讓船只行駛到更多水域。
而軟件開源,則是讓更多開發者可以參與其中,深挖河道。
鯤鵬已經陸續開源了openEuler操作系統、openGauss數據庫、openFuyao算力集群軟件以及畢昇編譯器。本次峰會宣布,如今這些軟件已經第一時間完成了對靈衢的全面支持,更因為靈衢而刷新能力。
![]()
比如openGauss的業界首個開源多寫架構數據庫,可以借助靈衢節省50%的處理時間。openFuyao代碼倉此次全面開源,支持靈衢互聯設備極簡接入K8s容器生態,讓離線業務混部資源利用率提升20%。靈衢帶來的效率提升,正在通過軟件開源釋放給更多開發者。
李義還宣布,今年鯤鵬將開源更多的解決方案優化實踐。比如應用使能套件鯤鵬BoostKit、AI使能套件鯤鵬DevKit、統一并行編程框架KUPL等。這一切將持續提升開發者的開發效率和遷移效率。
基礎軟件,是計算生態的根與魂。它關系著開發者的開發習慣,也關系著技術的未來演進方向。軟件開源,讓更多開發者踏入鯤鵬的河流,一同成為運河的建設者。
有了高效而密布的運河航路,不論是軟件開發者還是硬件伙伴,他們的創新也能借此加速流動起來。
![]()
那么隨著鯤鵬的“運河網絡”不斷擴大,我們能夠飛越狹窄的海峽,加速航行時,很多人都有一個同樣的問題——這條代表著計算創新的河流,最終會把我們帶到哪里?
鯤鵬的答案,是到場景中、到產業去。
峰會現場,鯤鵬公布了一組驚人的數據:目前,鯤鵬已與7000多家伙伴合作孵化超過20000個解決方案,覆蓋政務、運營商、金融、互聯網、氣象、制造多個領域。這意味著,鯤鵬生態已經有足夠的規模與深度,將算力真正融入千行百業的核心場景。
![]()
峰會上,鯤鵬聯合38家伙伴發布2025年鯤鵬場景化解決方案,實現“出廠即用、開箱即優”,讓產業客戶無需復雜的部署調試,第一時間讓算力供能智能化業務。
這就意味著,鯤鵬的運河網絡已從技術協同的初級航道拓展至產業賦能的深水區,真正實現算力與場景的無縫對接。
接下來,鯤鵬還會進一步深化同轅開發計劃,基于全新鯤鵬DevKit和鯤鵬BoostKi,通過一套代碼、一條流水線構建多平臺版本,實現平均開發效率提升30%,應用性能提升30%以上。各行各業的開發者可以基于更高效的工具鏈加速生態遷移,并且響應業務場景的需求。
不難發現,如今鯤鵬的目標,已經不再是打造通用算力的全新選擇,而是推動通用算力從“可用”到“好用”再到“易用”的質變。企業拿到手的,不再是成本高昂、需要反復適配的硬件堆砌,而是一臺能夠直接投入生產環境的智能算力引擎。
![]()
十七世紀,法國人開鑿出了連接海洋的米迪運河,開啟貿易流通的黃金時代。
如今,鯤鵬穿越計算大陸的“米迪運河”也已經全線貫通。
它重塑了計算的流速與方向,讓數據像商船般飛速網絡,讓算力如潮水般按需奔涌。曾經被海峽阻礙的產業土壤,如今因密布的運河網絡得到滋養,煥發出智能的生機。每一條支流都通向工廠、城市與實驗室的深處,將算力輸送到生產最前線。
航路已通,河流寬廣。相信我們所開啟的會是一個更高效、更協同、更先進的智能時代。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