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王 菁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張 萌
“冒昧問下,你們都是一汽的嗎?”看著一屋子中國人,豐田代表疑惑地問道。
讓他困擾的,是手中收到的一打名片——這些小卡片上字體各異、顏色不一,圖樣也不盡相同。面對從未準備過的問題,一汽代表團瞬間不知該如何回復。
這是20世紀90年代,一汽與豐田合資會議上的一幕。
彼時,全球汽車市場早已進入品牌競爭階段:大眾的三個V已成為可靠的代表,奧迪的四個圈建立了高端商務印象,福特的藍色白底則成為美式普惠的代名詞。
其實,這時中國一汽的鷹標已經出爐。1956年,從美國歸來的一汽副廠長孟少農,深受福特影響,他委托時任設計處車身科科長的呂彥斌設計,在80多稿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飛鷹圖案。只可惜,由于在申請“全廠統一”時不順,鷹標還僅在小范圍使用。
這場名片尷尬,像一記重錘,砸醒了一汽人對品牌標識的重視,也讓品牌與Logo的重要性,在中國國產汽車產業擴散開來。
時移勢易,數十年過去,中國汽車產銷早已位列世界第一,品牌logo更成為我國汽車企業出海征戰、戰略轉型、消費者溝通的核心抓手。
據不完全統計,十年來更新品牌logo的乘用車企業不下二十家,甚至一個品牌在十年內多次調整。
![]()
更不用說同一時間,新誕生的品牌logo:2014年至2025年間,中國汽車市場共誕生了超過400家新品牌,其中至少30家時至今日仍產生巨大影響。
![]()
蔚來用 “天空與道路” 的符號錨定高端智能賽道;五菱靠紅標深耕國內民生市場、銀標叩開全球大門;奇瑞 QQ 的新 logo 也斬獲紅點設計獎……這些品牌logo不再是無足輕重的點綴,已然成為車企戰略落地的 “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可以說,在品牌logo領域,中國車企也用了很長時間在追趕歐美廠商的百年歷程。不過,這也帶來一個疑惑:在這場極速爬坡中,我們真的把品牌logo的理念吃透了嗎?
科特勒在《營銷管理》中提出,“品牌的首要任務是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獨特定位”,而logo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小視覺單元”。
這里不得不提下車圈“logo天花板”——奔馳logo。三叉星輝,這一極簡形象,既能在第一時間可以讓人聯想起車輪和方向盤,又能感受到德式精工的嚴謹。
有門互動CEO李康笑告訴《汽車商業評論》:“其極簡已經達到了一定境界,就像教堂中的十字架,一個符號可以成為一個信仰般的存在”。
與之可以相媲美的是特斯拉的logo。這也透露了一個好logo的三大準則:形象上美、辨識度高、關聯性強。
可實操起來,卻遠沒有這么簡單,因為logo“供”與“需”,原本就截然相反——是兩個“不同的群體”進行著“完全相逆”的過程。
從logo的“生產”來說,服務于戰略。專業的logo設計并非“設計師的主觀創作”,而是基于品牌戰略的“系統性工程”,需遵循“戰略先行、邏輯支撐、美學落地”的三步流程。
而消費者看logo,則隨性很多,都是先看第一眼的“眼緣”。“好的Logo應該是‘一見鐘情’。”平面設計大師保羅?蘭德曾強調,“第一眼就被記住,并且越看越能感受到品牌的深度。”
所以,很多汽車logo設計都掉入了“logo闡釋捧得天花亂墜,但消費者壓根不喜歡、沒印象、不了解”的陷阱。
為此,《汽車商業評論》通過信息收集、消費者訪談、專家采訪的方式,最終編輯部討論挑選出中國汽車品牌的20個logo,希望為解答這一課題提供一些參考,最終希望通過讀者投票,選出中國汽車品牌十佳logo。
我們將評估邏輯與各界評價直接放到每款logo之下。在每款logo的分析之中,讀者也能側面看到當下國產汽車品牌logo的時代使命、艱巨挑戰,以及設計理念的進化。
提請注意的是,我們現在的排列順序有相當隨機性。歡迎您投票并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理由和建議,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推動中國汽車向前進。
20長安:中國汽車logo演進代表
![]()
長安汽車logo變化將中國汽車產業對logo理解的發展變化盡數體現。這家公司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經歷了從軍轉民、從國內到海外、從燃油到電氣智能化的三大轉型。
沒錯,長安最早的車標就是漢字標和拼音標,1997年圖案化風潮開始后,在商用車上采用的草帽標,2010年啟用V字標。
近十五年,長安V字標又經歷數次小變化——2013年添加英文、2020年藍色變為透明、2024年調整V字的夾角和外框粗細,精準體現了中國汽車logo從粗獷到精益管理的過程。
發展至今,長安汽車logo終于完成了簡潔性、審美性、聯想性的原則要求,以及扁平化、數字化的時代要求的轉變。
有人認為,現在唯一框住這一標志的,還是上一個時代遺留下來的圓框式設計。它是否需要掙脫“框框”呢?
19阿維塔:極簡現代主義代表
“簡潔、干凈、精致,這就是現代標志的公式。”國際知名標志設計師喬治·博科華(George Bokhua)曾表示,“通過幾何圖形、簡單的形狀和線條,你可以使標志簡潔干凈,而且更持久。”
阿維塔品牌logo就是以線條構成的極簡美學體現,僅僅用極細的線條,就能彰顯出面和立體感,同時還能讓消費者快速聯想到網絡和科技。
而這種現代主義設計感覺,也與阿維塔車身設計相呼應。比如在阿維塔12的外形設計和內飾設計中,就能明顯看到這種線條感。
這個logo2021年發布,由長安、華為、寧德時代聯合設計。據說,其品牌名諧音 “安為德”,暗含三家企業“安全(長安)、華為(為)、品德(寧德時代)”的合作理念,而其英文名也是如此。
因此,我們能發現這款logo設計并未在汽車行業屬性上下過多功夫,而在于背后的“增益屬性”“合作理念”和“用戶態度”的表達——通過科技與設計的融合,打造智慧平行世界中的另一個自己。
18深藍:抽象的意識流選手
![]()
設計大師原研哉曾認為,符號并不意味著什么,而是作為圖像的替代品,它們越是抽象和無意義,效果就越好。
在“抽象”這方面,深藍用力最猛,其倒三角視覺,很難從品牌名稱或背景歷史上找到聯想點。
如果說像長安的V字,但實際看上去,其立體飽滿、中央集中的視覺感受,又完全是另一個輪廓特征。說它是能量晶體,這一抽象意向,如何轉換到汽車上,也需要一些理解成本。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它上面看到奔馳和特斯拉logo的影子。如果消費者能夠體察到這一層,那這個logo就更具有意義。
有人點評認為,這種“立體切割的造型比平面logo更具‘高端感’,倒三角的不穩定感反而強化了‘探索未知’的品牌聯想,這種‘反常規’的造型設計,讓新品牌在短時間內形成了記憶點”。
17極狐:低門檻記憶的代表者
![]()
極狐logo設計的特點明顯:這是一個消費者一看這個圖案,就能想到品牌名的logo。
首先,極狐logo具有不錯的辨識度,在幾何圖形當道的新能源汽車時代,極狐是一個打破圖像、幾何、字母邊界的優秀代表,僅用扁平化的三個圖形,就營造出了立體感和速度感。
其V字正如狐貍的正臉,能讓人一下子從潛意識里聯想到狐貍的優雅、智慧、靈敏。
巧妙的是,logo融入了車身外觀細節,比如大燈與尾燈,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的辨識度。而在整體構圖上,又如擊破地面的銳器。
而回歸到V字這一主流設計意象,其好處已無需多言,勝利等是普遍聯想;在新能源領域,V字還具有電壓和樹葉的可闡釋性,側面體現了這種設計的極致抽象,而具備最大的演繹空間。
抽象又不失具體,這是極狐logo給我們的啟示。
16猛士:一眼就有“肌肉記憶”
![]()
看到一個熟悉的畫面就觸發某種情緒,是大腦的自然功能。比如看到中國鐵路logo,一看到火車頭啥也不用說就懂了。猛士logo就成功營造出了這種“熟悉感”。
而猛士logo則以一個機甲猛士的畫面,既能看到“M”字頭(兼容了中英文名,猛士汽車的英文名稱 “MHERO” 是“I’m hero”的諧音),又能看到“猛士”的直觀形象,還能聯想到越野和軍工基因,又不過于繁復。
這種設計風格,在目前的汽車logo設計中還屬少見,識別性很好。官方闡釋,這一造型融合古代戰士頭盔甲胄的造型,是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保護者形象。
在越野領域新logo林立的今天,猛士logo綜合性突出。其他品牌,要么在語義字符上刻意體現歷史延續性,但對越野新手不太友好,要么突出律動與科技感,而使品牌印象泛化,對越野屬性的體現不佳。
如今,在九三閱兵場上,它身影的出現,無疑讓猛士品牌更有了場景化、故事化的背書。
15嵐圖:中式意向與韻味
實際上,目前logo設計領域仍以西方設計方法論為主。而嵐圖logo則讓我們看到一些主流意象與中國文化的融合。
翅膀是汽車行業慣用的主流意向,國際品牌如阿斯頓?馬丁、賓利、Mini,中國品牌如一汽鷹標、海馬,再比如新誕生品牌中的紅旗新能源、小鵬、螢火蟲,等等。
因而,這雙翅膀的具體設計,頗考驗品牌的設計能力。而嵐圖品牌與紅旗新能源的設計有些相似,均能體現出中式流線和意向美。
官方闡釋其設計靈感源于《逍遙游》中的鯤鵬展翅,這種神話意象的未知想象,再次應和了這種氣韻。作為中國汽車品牌中的高端品牌,在設計上有這種獨特審美是值得提倡的。
谷歌亞太區品牌工作室負責人Claudia Cristovao 表示,嵐圖品牌的logo設計極具靈感,秉承著“高級、簡約、科技感”的視覺風格,具有十分鮮明的辨識度。
網絡上流傳著一種猜想,認為其與“雙飛燕”存在視覺關聯,官方未予回應。但“鯤鵬”與“飛燕”的意象呼應,可能暗含集團基因的傳承。
14螢火蟲:獨特顏色的魅力
![]()
在黑色、灰色、藍色或金屬感主流的汽車logo界,螢火蟲的一抹黃,可以算上業界小清新。
螢火蟲的顏色,相較于其logo形態更能激發人群聯想,而這一顏色也是其目標人群年輕、潮流的審美所認可的。誕生于蔚來的黑,樂道的橘色和螢火蟲的黃色,也是品牌差異化延展的好例子。
Y型,很好地兼容了螢火蟲字母和翅膀形態。不過專業人士,并非一致認可。OPPO ColorOS設計總監陳希(蔚來車主身份)就曾在微博上評論說,螢火蟲車標圖形傳達似乎出了點問題,“像雨燕像蜂鳥,但確實不像螢火蟲”。
同時他認為,logo整體造型比較平均等分,節奏感一般,此外稍顯硬朗,呈現出一種方大于圓的感受,和目前車身圓大于方的感受不太一致;同時圖形邊角細節人工裝飾感很強,少了一些有機融合的感受。
這里“logo需與車身設計相呼應”劃重點,我們將在下面奇瑞QQ的新logo中看到一個正面案例。
13奇瑞風云:爆款獨立不脫離
![]()
近來,隨著新技術、新趨勢以及內卷式競爭,廠商們都在殫精竭慮地尋找新賽道和新增長點。爆款車型獨立為品牌已經成為一個獨特的現象。
奇瑞1999年推出的后來被命名為“風云”的車型2023年成為獨立品牌,并且主攻新能源汽車。它的新logo,中間的三角形像一座山峰,兩側像流云,官方解讀是奇瑞風云向新能源時代頂點攀登。
這一logo將奇瑞logo意象反向選取,形成開放式形態,這與中國用印的明暗有點類似,相同亦不同。
我們可以說,它明顯保留了奇瑞汽車logo的意象,在汽車母子品牌關系復雜的當下,屬于集團基因和獨特感做得比較好的,避免了品牌識別的斷檔。
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說它突破了奇瑞汽車logo那種被禁錮的局促感,審美上也得到了極大提高。
實際上,奇瑞汽車現在的logo也是在原來logo飽受非議之后修改的,修改之后,沒有了不好的聯想,但也沒有什么靈氣。如今,風云logo的出現,可以說是奇瑞傳統logo的升華。
12小鵬:新生代科技感
![]()
什么是新能源智能汽車logo的味道?如果說特斯拉是一個典型代表,那么小鵬logo則直觀讓你覺得他們是同一代際。
X意向是科技公司慣用的意向,也是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最喜歡的意象。他無論是社交、人工智能還是面向太空,都樂于以X命名。小鵬的拼音和英文名以X開頭,既是巧合,又是一種天生的優勢。
不過如何將X演繹得具備自己的特色,就要看各品牌設計師的功力了。即便是通過“鵬”字選擇了“翅膀”意象,但也屬于主流理解,但依舊考驗功夫。
小鵬logo設計也經歷了從最初形似 “大鵬展翅”,到如今更 “有棱有角”的變化。何小鵬曾表示:“新logo設計鋒利,迎合了品牌潮酷的定義。”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可能更直觀感知的是“X”意向,的確與傳統品牌logo的封閉感不同,有了敢于延展的魄力。
11理想:藝術化與整體感突出
![]()
LI兩個字母,是理想智造、創始人李想、LEADING IDEAL、鋰元素的符號,可以說是“四押”。但其巧妙之處在于將兩個字母設計出了整體感——猛一看去是個U。
而U從字形來說有天然的圓潤美感,也代表著“you”的聯想“關切與愛”。
與此同時,這個U型又帶有俏皮,像被風吹動,具備個性化和藝術感,這讓人聯想到舊時法系品牌中的靈動性。
甚至有設計師表示,從logo設計來看,它具有運動和年輕的氣息,所以也就有MEGA這樣超越的設計。
至于官方解讀,標志中圓形里的三個箭頭,分別寓意著科技、品質、用戶,內部三條平行線,兼顧家庭等平衡與增程式電動系統核心部分,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
10智己:眼就被打動和了解
![]()
在新能源品牌如雨后春筍產生的年代,我們看了太多“想要表達”的logo,但無論品牌有多深刻的內涵想要表達,也需要向“消費者的第一聯想”妥協。
比如有些品牌原本非常好的意向,被吐槽為像牙線、像飛鏢,甚至兇器。這往往已經擋住消費者想進一步了解的愿望。
在logo設計時充分自信是好事,但需要考慮目標受眾的文化與審美,除非你只想做一個極致小眾的品牌,或者花數十年來鋪墊孕育,但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品牌,顯然不是這樣想的。
智己汽車品牌精神是打動人的,“我自 由我”這種“代消費者喊話”的能力,讓看似普通的logo,多了一層精神濾鏡。
同時,其logo也通過“點”和“線”的雙元素,很好承接了品牌想表達的易經和未來智能發展趨勢,足以讓消費者順利完成從看到、知道、了解再到喜歡的遷移。
09魏牌:簡約張揚的精神傳達
![]()
魏牌logo是簡約、大氣的。單獨看還不明顯,汽車品牌logo還是要放在車頭看,這種躺在中軸線上的金屬視覺,達成了車本身設計語言的一致性。
在此基礎上,魏牌簡潔視覺,卻極具辨識度——一個簡單的長條,這在大多以圓和溫潤為基礎的汽車logo設計圈較為少見。
同時,這種有棱角的長方體是具備精神力量傳達能力的:無論是保定的旗桿,還是傳統文化中的定海神針,符合中國意向中的擔當與積極向上。這有點Nike對勾所傳遞出的積極感,極簡,但是看了就懂。
還有值得肯定的是,品牌logo與創始人關聯,有家中國傳統老店都以姓氏冠名的做法,同時還能收割互聯網時代下用戶關注的自然流量。可以說有魄力,也有智慧。
08尚界:敢解無人區的難題
![]()
如果說去火星是航天的難題,那突破獨立企業這一設定,就是logo設計的“去火星”。華為五界跨越組織架構的“認知聯合”,絕對值得上榜。
余承東說,五界Logo都以六邊形為輪廓,暗示為六邊形戰士,而每個中心都是合作的整機廠名稱,則意味著從中心向外延有無限可能。
而這其中設計得最好看的,當屬誕生較晚的尚界。尚界logo外側線條既是上海的S,又是黃浦江的蜿蜒。
尚界的寬線條輪廓,是五界中最符合圖形記憶,又方便在各個場景延展的:不至于過細缺少力量感,又不會畫面繁復到不適合APP等簡約場景。
回想從前國產車簡單借鑒海外車型,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的困惑,如英菲尼迪和奇瑞、賓利和瑞麒,對比起來,華為敢于原創還能統一認知,可以說是國產汽車logo的大邁步。
07五菱:穿越時間的可持續性
![]()
這個品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從機械、拖拉機又轉向乘用車、商用車,五菱二字承載了老一代工業人的探索精神。
而這一由五個菱形組合在一起,又具有翅膀美感的logo,可以說是這一名字的最佳傳遞者。最奇妙的是,這一logo僅通過簡單的顏色和線條微調,就可以從中國走向世界。
這種穿越時間的可持續性,跨越市場的文化兼容性,無疑證明了其logo在最初設計時所具備的審美實力。可持續的logo設計是簡約與內涵的組合,用最少的元素傳遞最持久的信息。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近些年傳統品牌煥新時的為難,“最具識別性的代表元素”是否保留?如果這一“識別元素”所體現出的氣質與當下審美語言不符怎么辦?
這并非我們國產汽車獨有的困境,海外老牌汽車品牌,甚至其它行業的logo換新都面臨著一難題。比如福特最近重啟1912年的舊標志,企圖喚醒當年的市場地位認知。
06蔚來:新品牌中延展性最佳
![]()
小米是從生活走向汽車,而蔚來則是從汽車走向生活。而因為汽車而誕生的蔚來logo,確實擔當得起這樣的可延展性。
簡潔且具有支撐力的logo,給予了蔚來足夠的延展空間,尤其在人、車、家生態中。這一符號既像小朋友手中最可愛簡約的人(圓頭短腿),又很像遮風擋雨的家,屋頂之下兩側支點足夠穩健,又與普通規則圖形的靜止不同,透著努力承托的向上感。
穩定的承托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中國書法,好看的字都是要既有呼吸又立穩不倒。這是人性內在追求的一種審美的安全感。一個反例是極越logo,難免讓網友有“走不下去是logo設計就不穩定”的聯想。
我們可以問問身邊任何一個年齡層的消費者,是否可以只要看上一眼,就可以在紙上憑記憶一秒畫出?可以說是很省腦容量了。這一符號,無論在車頭,高端旗艦店,車展廣告牌,還是在衣服、筆記本或任何一款生活用品上,都毫不違和。
從logo本身的功能性來說,它不只是象征,更是內部統一企業文化、外部傳遞理念的關鍵媒介。 這形成了logo“內涵積累”與“指導有效性”的正向循環,相信也會成為蔚來最核心的資產之一。
05QQ:敢變卻存續的親切感
![]()
奇瑞QQ也是從一款車型變成一個獨立品牌的代表。全新logo可以說完美完成了這一轉型。最重要的是,氣質完全變了,卻辨識度沒變,還兼容了最大范圍的消費者。
新的Q既像字母,又像我們都習慣于在霧氣的窗戶上隨意畫的圈,熟悉又極具親和力。原來開QQ的年輕人,已經長大,走入簡約高級的審美;新的年輕人又是數字化的一代,對這種數碼符號有天然的鐘情。
既不失去情懷,又不脫節于時代,它做到了太多國產汽車品牌甚至海外品牌想做、但沒做成功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這個logo聯想起奇瑞曾經大手筆合資合作的觀致汽車,它的logo也是Q的意象。觀致失敗了,但是QQ成功恐怕沒有懸念。
目前,這款logo目前還僅存在于車展上的概念車上,并未量產實用。 概念車,常被汽車廠商作為市場反饋的測試。而憑借這款車型和logo,奇瑞一舉拿下兩項紅點大獎。既然測試已成功,相信也會離量產不遠了。
04坦克:不言自明的代表者
![]()
這是一款放到車上,就能讓人知道車長啥樣的logo,外形、輪轂,甚至底盤調校。
無論是金屬還是二維視圖,這款logo都做到了“看得到的肌肉感”。讓消費者在沒有詳細了解的時候,就對車產生了由內而外的信任感。
視覺的影響力有多大,這款logo足以說明問題。如果你還不信,那么廣泛流行的戲語“三觀跟著五官走”,也許能讓你理解一些。
為了突出性能和精神,歐美品牌不少都采用了將人物、動物或物品放到標志里的思路,比如勞斯萊斯的飛天女神、法拉利的躍馬、蘭博基尼的公牛、瑪莎拉蒂的三叉戟。
而能將字母圖形本身演繹出力量感的,坦克還算是世間少有的。
這背后其實也透露出一種“字母不再是字母,而是圖形”的設計哲學。所謂的T和U,其實是一種典型的沖擊與包容組合。
這種榫卯鏈接的狀態,既存在于工業精密感中,又存在于各種事物甚至關系上。所以從心理學講,這種視覺組合也是熟悉,且人性友好的。
03領克:有調性地表達態度
![]()
僅看logo就能感受到領克的特立獨行,仿佛一段代碼,也好似外星球的語言。而這與領克的品牌主張如出一轍。讓用戶“處于世但不茍同于世”的張揚感,精準傳達出來。
領克logo的存在,證明了“第一眼看不懂”也有價值。
首先從視覺來說,這串字符具有首尾呼應的對稱感,而在數字化社會,“字符串”原本已是一種意象。
它與漢字、拼音、英文不同,會被很自然地聯想到出現在中央電腦后臺上、外星人通訊中,甚至是神秘的古文明。
這種夾雜著神秘感的未來味,恰好就是領克目標人群所鐘愛的,你看不懂我,才證明我是獨特的。
因而,我們也可以看到,領克的廣告片、發布會也總是獨樹一幟,這意味著logo與市場定位、目標消費者溝通達成高度一致。
這是領克在logo中極為特殊,卻依舊上榜的原因。
02FF:三位一體的高級感
![]()
這款logo身份特殊,充滿爭議,但并不妨礙它獲得大家的一致推舉:近十年由中國人主掌的最佳logo美名,也是截至目前唯一有機會媲美LOGO設計天花板奔馳車標的logo。
從審美上,金字塔意向早已是全球化認可的,而中國則向來有“疊字”的審美傳統。
厲害的是,這款logo通過最簡單的基礎元素短線,將網絡感、數字化機理疊加在這一審美傳統上。是那代新勢力車型中,唯一一款將“互聯網造車”印在logo里,仿佛一眼就能看出這款車從產品定義就是不同的。
斜著一看,還是FF。這種名字在,但好像又沒在的感覺,讓多少汽車品牌羨慕啊。
積極向上的意象,放在FF原本就充滿未來設計感的車型上凝聚出一往無前的沖勁兒,但它本身的好看,哪怕放在一款普通車型,甚至玩具車上,也會是帥氣好看的。
這就是好設計的力量。
01紅旗:有國魂的視覺王者
![]()
這款logo當之無愧稱王,因為只有它才真正訴說了logo之所以稱之為資產的根本——它是品牌歷史的積累者。
看向世界,其實各地logo設計風格各有不同,比如德系是幾何嚴謹的、法系是藝術感的、英系是騎士意向的、美系是字母語言的、日本是橢圓風的……而誰能代表中國呢?恐怕就是這一抹紅和雄渾大氣的“紅旗”二字了。
由于起步晚,國產汽車logo設計總是缺乏底氣和自信,并不可避免地將logo作為舶來品進行揣摩。因此,我們會在國產汽車logo的長河中,既看到德系風,又能看到日系風,仿佛一個世界logo大雜燴。
實際上,我們也產生過非常好看的漢字標,比如總被提起的“上海牌”就是其中之一,這兩個漢字儼然跳出“字”的功能性,有了上海街道或迷宮版的審美聯想。可惜,logo終究是主體的代表者,無法獨立存在。這一logo也因為產業與審美不自信,成為歷史遺珠。
![]()
但紅旗就有這樣的技術和文化的雙重自信。堅持自主原創的紅旗,與新中國成立后的新中國一起,出現在各種世界交流的場合,早已形成了代表性的地位。
而且回歸審美來看,中華文化對稱美學和中軸線占位,是歷代紅旗logo不變的視覺識別,也是經過五千年驗證的美學。更不要說一代領袖手寫的“紅旗”二字,將我國“字以見神”的不可言說性生動展示。
紅旗在,中國汽車產業的來處就在。看到紅旗logo,相信每個中國汽車人和消費者,都會一致地感動與肅然起敬吧。
總結
一路看過來,好logo的評價體系多元且嚴苛:有審美、高辨識、強關聯、情感共鳴、穩定與適應平衡、合規性,這六點是采訪中被提及最多的。
除了以上最基礎的原則外,當下它們還要能承擔起國產車企當下的新使命,如出海過程中的全球文化兼容、沖擊高端時承擔的與舊體系切割、人群溝通中對新銳和年輕人群體的友好,以及在logo延展過程中對更多使用場景的兼容。
大道至簡,如果總結到一點,“最好的設計是沒有設計,很輕巧;最好的設計味,是沒有設計味,很自然。” 一位營銷領域專家強調,“因為沒有設計、沒有設計味,反而有了更多闡釋空間。你會發現真正的好logo都是極簡的,是可以包容一切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