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liangchaoxford 廣東涼茶煲牛津
這是第25篇閱讀隨筆。
昨日流量收入0.64元。
繼續閱讀英文原版《傲慢與偏見》。
Mrs. Bennet deigned not to make any reply; but unable to contain herself, began scolding one of her daughters.
這段英語文字是兩層意思:
1. 貝內特太太不屑于做出任何回應。
2. 但她實在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開始責罵其中一個女兒。
句子里有四個英文單詞,我先簡潔注釋:
deigned:不屑于,不愿屈尊
contain:克制,控制
scolding:責罵,斥責
reply:回應,回答
我接著逐句慢讀:
“Mrs. Bennet deigned not to make any reply;”
“deigned not to”(不屑于、不愿屈尊),這是一個短語,刻畫貝內特特太太的心態,精準。
貝內特特先生說“不指望朗太太”,貝內特太太或許不認同,卻找不到反駁的理由,就用“不屑于回答”的姿態,掩飾自己的不滿。
“but unable to contain herself, began scolding one of her daughters”
“but”,情緒突然轉化,從“不屑回應丈夫”到“忍不住責罵女兒”。
“unable to contain herself”(按捺不住怒火),貝內特太太“情緒化、無法控制情緒”。
貝內特太太“情緒轉嫁”,對丈夫的不滿、對“婚事進展”的焦慮,把“氣”撒到女兒身上。
“scolding one of her daughters”(責罵其中一個女兒),沒指明具體是哪個女兒,實際上她的責罵不是針對女兒,而是單純宣泄情緒。
這段敘述與前面貝內特夫婦對話連起來看,是對話情緒的延伸,丈夫冷靜克制,妻子情緒化,人物形立體感有了。
貝內特太太“deigned not to make any reply; but unable to contain herself, began scolding one of her daughters”(不屑于回答,卻又按捺不住,開始數落一個女兒),這個場景我們不陌生。
讀書中的這一小段文字,我想到了一個詞,“接納”,英文是“accept”,這個詞簡單,卻表達著咱們這代人實在的活法。
accept,牛津詞典的英英解釋是:
to make sb feel welcome and part of a group 接納
這是牛津高階詞典第10版的解釋,第10版的用詞比第4版簡單多了。
Mrs. Bennet的“不回答又忍不住罵”,這樣的性格,其實是沒學會“accept”,盡管貝內特太太是半老婦女。
咱們年輕時,不懂“accept”的溫柔,實際上呢,人沒有完美的,日子里總有小岔子,到了中老年,得學會accept接納。
I accept your imperfection.
我接受你的不完美。
接納accept,不是妥協,是“不完美”里藏著真性情。
We accept the change.
我們接受變化。
生活里的“疙瘩”,不是用來生氣郁悶的,用“accept”松松綁,是用來懂的。
書中Mr. Bennet講“家里的姑娘們,各有各的好”,生活的最后都是accept接納,接納“當下”就是最合適的。
人這一輩子,就是從“較勁”到“accept”的過程。
年輕時想改變世界,后來想改變家人,最后才懂: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
“心寬了,路就寬了”,那些當年擰著的、怨著的,到了現在才明白:accept不是認輸,是把日子過成了自己的模樣。
“accept”,接納不完美,接納變化,接納過往,最后笑著接納:此刻的我,真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