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間,七堇年為什么頻繁往返于城市與山野?山間的巖壁和曠野,給她帶來了什么?我們如何在自然中找到更完整的自己?
38歲這年,作家七堇年迷上了攀巖。“上癮。”她如此描述自己有多么喜歡這項運動。最近一年,七堇年頻繁出現在山里。
她去健身房的次數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每周有三四天待在巖館,為野外攀巖做準備。有時她想,過去自己是如何忍受枯燥的健身房生活的?一次臨時起意的野攀,讓七堇年感受到濃度極高的快樂——在粗糲的巖壁上,調動全身神經,專注發力。
![]()
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金門峽谷州立公園內,攀巖者奮力爬上懸崖頂部。(圖 /Lionello DelPiccolo)
從去年夏天開始,腳傷好后,七堇年開始集中訓練。反復地攀爬、掉落,在這項西西弗斯式的運動中,七堇年感到身心被治愈。“攀巖是享受失敗的運動。”她說。
在一次次掉落中,那個曾經害怕失敗、緊張于他人評價的七堇年似乎長出了新的血肉。她開始覺察到自己的變化:與失敗共處,找到自己的節奏。
以下是七堇年的自述。
山居生活
記得早年有過一段流行趨勢,一批年輕人到終南山隱居。那似乎是一種傳統的山民生活,他們自己種地、驅蟲、喂雞,清早起來鏟鴨屎、澆水、翻土。
八九年前,我也有一段短暫的山居生活。當時,母親告訴我,臨著山買了一個小公寓。那時候,作家群體流行住到郊區搞創作。
我住進公寓,開始了早上在房間寫作、下午到山里走走的生活。人在坐著的時候,身體是靜態的,但腦子會飛速運轉,很多該有的、不該有的念頭就會冒出來,紛紛擾擾。所以哪怕只是走路,也有助于轉移注意力。
![]()
(圖/視覺中國)
住進山里沒多久,我就開始搞不定。最具體的困境是吃飯。在山里,沒有盒馬,沒有美團,更沒有星巴克——我們這些城市打工人用慣了的東西,這里一概沒有。買菜要去鎮上,我不太會做飯,就吃得越來越簡單,后來索性“清水煮一切”。
我開始意識到,在城市里,一切都那樣觸手可及,自己被城市馴化的程度竟如此之深。
那段時間,我開始了洞穴探險,之后是玩滑翔傘、到更多地方徒步,擁有了很多城市生活之外的體驗。
在野外,我人生第一次自己用千斤頂換備胎。如果在城市,或許堅持一下把車開到修車店,只需花錢就可以換好。
但那天輪胎被劃了一條6厘米長的口子,像氣球一樣瞬間癟掉。當時風很大,山上沒有信號,我能求助的路人都只會講藏語。我和同伴不得不把說明書翻出來,在冷風里自己動手,最終成功了。
進入山野,無論是登山還是徒步,幾乎每次出發,我們都面臨著各種不確定和對自然的未知。
盡管人們都知道“再堅持一下”這種樸素的道理,但在極端環境中真正堅持下來,你會對自己產生一種巨大的信任感。
攀巖
我最開始接觸的攀巖是野攀。有一次登山,營地周圍有很好的大巖壁,領隊就打好錨點,掛好了頂繩,我去試了一下。
那時候我很菜,盡管爬的是最簡單的線路,也會巖壁上掙扎。或許有的人在爬過一次之后就不再嘗試,但那一次,掙扎本身也讓我投入和快樂。
在巖壁上的時候,我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并且極其專注——當身體遠離平地,處于垂直高度,習慣在平地上生活的我們會天然地調動全身神經,保持很高的警覺性。這讓我全然投入。
![]()
(圖/視覺中國)
從去年夏天開始,我決定認真對待這項運動。如今,我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運動帶來的反饋非常確切,通過日積月累,最后總能看到成果。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并非如此。很多情況下,努力是徒勞的,比如寫作。但攀巖不一樣,它很確切:這條線完成了,那就是確切的勝利。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人其實是在和失敗相處,因為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掉落,或者挑戰能力的極限。
我們東亞小孩,從小到大都缺少一種教育:如何面對挫敗。
對于失敗,我曾經是一個絕對敏感的人。我的母親用虎媽式教育獨自把我帶大。她始終需要我做得更好,我渴望被認可,恐懼失敗。
過去一年中,因為攀巖,我看待失敗的視角變得更豐富。在巖館里,你會發現有各種難度的線路,每個人面對的困境都是那樣具體。菜鳥在掉落,高手也在掉落。
我開始發現,原來過去我們如此缺乏“享受過程,一再嘗試”的精神。
身體和自由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什么都沒有意義,包括自己到底為什么寫作。
過去,我是結果導向思維,總覺得徒步就要到達終點,登山就要登頂。但進行戶外運動近10年,這個問題被逐漸解構。從形式上看,似乎沒有比攀巖、登山更沒有意義的事情了——一個人費盡力氣,上去后下來,下來后再上去。這聽上去太荒謬了。
但正是這樣一種生活方式,讓我意識到,過程即意義。
我們這代人身上的優績主義會在很多時候出現。人長久地待在一個環境里,難免會漸漸覺得,生活似乎是一條隧道,只能筆直向前。
但走進山野、探索戶外運動的這些年,不斷有新的人生解法出現在我面前。它們提醒我,或許還有很多新的樣子,或許不必一條路走到黑。
![]()
作家七堇年新書《巧克力與佛》。(圖/豆瓣)
本文原載于《新周刊》
總第691期《成為新山民:把世界和生活帶回來》
原標題:《作家七堇年:在山中,與自己相處》
作者 | 張遠山 編輯 | 鐘毅 運營 | 鄧官靖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