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ID:D-HealthExpress)
前兩天,臺風“樺加沙”來襲,作為今年的超強臺風,它攜手冷空氣帶來一波極端暴雨和特大暴雨,同時還有強烈的雷電活動,請大家務必注意人身和財產安全。
![]()
而針對這次強臺風天氣,有不少小伙伴提問,前不久北方雷暴天氣,雷暴哮喘高發,醫院人滿為患,這次南方強臺風,會不會也有這樣的問題?可以做什么預防?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臺風天可能存在的健康風險,以及臺風過后怎么安全出行。
什么是雷暴哮喘?
雷暴哮喘是指在雷雨天氣中或緊隨其后出現的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或加重,多發生在花粉季節,可表現為局部地區哮喘的大規模暴發,癥狀輕至重度不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
出現雷暴哮喘的患者大多數具有過敏體質,在雷雨天氣中或過后,突然出現咳嗽、喘息、氣促、胸悶、呼吸困難等表現,可以是既往確診哮喘的急性發作,也可能是首次哮喘發作,在哮喘首次發作的這部分患者中,大半是患有過敏性鼻炎的基礎。
雷暴哮喘雖然不會傳染,但卻具有群體性的特點,許多患者可以同時聚集發病,且任何年齡段的人群均可發生,其中成人多于兒童,年長兒多于低齡兒童。
雷暴哮喘是怎么發生的呢?
根據目前的研究所知,雷暴哮喘的發生需要有“天時”(雷電大風天氣)、“地利”(花粉播散季節)、“人和”(過敏體質人群)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
目前已發生的幾乎所有的雷暴哮喘都發生在花粉播散的高峰季節,前段時間,北方哮喘患者就診量激增,就是因為北方剛好處于花粉季節。
科研人員們提出了一個假說,認為這是因為在雷電風雨的作用下,平時那些比較大的難以進入人體下氣道的花粉微粒(直徑20-30μm)會被強風卷入高空的積雨云中,吸水膨脹,進而破裂,再被雷擊碎成10μm以下的細小顆粒,然后隨著雨水重回地面,隨著呼吸進入了有哮喘或過敏性鼻炎這部分人群的下氣道,從而引發哮喘的急性發作。
![]()
![]()
當然,除了花粉(主要是蒿類、葎草等草類花粉)以外,雷暴哮喘的患者中也有一部分是對真菌過敏,而真菌孢子也能像花粉一樣經歷這個“上天,裂解,又入地”的過程。此外,雷暴哮喘的發生還可能與溫度驟降、空氣濕度增高、電離現象和臭氧水平等相關。
我們需要擔心雷暴哮喘嗎?如何應對?
知道了雷暴哮喘發生的原理,那這次超強臺風“樺加沙”過境要不要擔心呢?
建議大家,需要注意,但不用特別擔心。以深圳為例,過敏原以螨蟲、蟑螂排泄物為主,缺乏像北方秋季那種由蒿草等植物引起的、爆發性的、極高濃度的花粉季,而強臺風一般也會把局部的花粉稀釋、沖刷,減少觸發呼吸道問題的可能。
因此,深圳雷暴哮喘很少發生。不過,當空氣濕度增加時,塵螨,霉菌等常見過敏原濃度升高,也容易誘發鼻過敏,或氣道過敏癥狀。
所以,對于呼吸道敏感者,在任何惡劣天氣下做好防護總是明智的。特別是如果出現突然鼻子不舒服、咳嗽、喘息、氣促……要警惕哮喘及其他過敏問題的可能性。
應對方式,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防雷暴
盡量避免或減少在雷暴天氣時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可以佩戴N95口罩進行呼吸道防護。
在雷雨來臨前的風暴天氣期間,進入室內后一定要關緊門窗,以避免或減少雷暴天氣時戶外過敏原涌入室內。
雷雨時可將濕門簾或濕窗簾掛在門窗上,以防開窗時花粉和真菌孢子進入室內。注意室內清潔和空調內部清潔。
2. 防真菌孢子
潮濕的環境,家庭內容易滋生霉菌,要注意日常室內濕度的調節(40-60%,注意,濕度太大有利于霉菌繁殖,可以用除濕機來降低室內濕度),可使用高濾過性空氣凈化器降低室內霉菌孢子的數量,并注意及時更換空氣凈化器的濾網。
3. 防花粉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剛好處于花粉季,花粉過敏人群需注意回避花粉。
外出時可通過戴帽子、口罩、護目鏡以減少花粉暴露。從室外回到居所后更換外衣,洗臉、洗手、洗頭、洗澡、沖洗眼睛和鼻腔以去除身體從戶外沾染回來的花粉。

睡覺時應將外出時穿的外衣放在臥室之外的房間。
4. 易感人群防哮喘
過敏體質人群可通過檢測過敏原的方式結合臨床病史評估對花粉的過敏情況。在花粉季、雷暴天氣來臨前開始使用抗過敏藥進行預防。
同時,加強身體鍛煉,以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平衡免疫穩定狀態。僅有過敏性鼻炎,未曾有過哮喘發作的患者也需要預習哮喘急性發作時的緊急處理方案以及推薦備用緊急藥物。
5. 哮喘人群防發作
哮喘患者需要規范規律用藥并且按時隨診以良好控制哮喘,降低哮喘因為各種誘因而反復發作的幾率。在花粉季、雷暴天氣頻繁時,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調整控制藥物的劑量或提前給予藥物預防。
儲備哮喘藥品和吸氧設備,并隨身攜帶哮喘急性發作時的應急藥物。
![]()
6. 公眾衛生管理策略
提高醫務人員對于雷暴哮喘的認識,加強對民眾宣傳雷暴哮喘的知識,提高民眾的警惕,告知民眾可以尋求幫助的途徑。
加強氣象部門與衛生部門的協作,對花粉監測和雷暴天氣提前預警,輔助衛生部門積極準備急救團隊和藥品設施,以應對雷暴天氣中/后可能促發的哮喘發病高峰。
雖然雷暴哮喘總體上來說還是屬于小概率事件,但自從其在1983年英國伯明翰被關注到以來,已經先后在世界各地(美國、加拿大、伊朗、沙特阿拉伯)均有發生,其中近一半在澳大利亞報告,而目前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6年的墨爾本,造成了全市3400例患者在一次雷暴后的30小時內涌入了當地醫院急診科,其中近500人需要住院治療,甚至還造成了9名患者的死亡。
而在我國,除了前段時間北方地區雷暴哮喘事件,重慶市曾1小時內近30人的雷暴哮喘發作事件,2023年的9月,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就也曾發生過一天內接診800多雷暴哮喘病例的事件。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趨勢,極端天氣可能逐漸增多,而小概率事件也可能反復發生,所以,我們便有必要警覺起來。
參考文獻
1.控制誘發因素以加強哮喘管理.UpToDate
2.關注兒童雷暴哮喘.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3.2018年榆林地區56例兒童雷暴哮喘回顧性分析.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雜志
4.氣候變化對呼吸道過敏及花粉、霉菌所致過敏性哮喘的影響. .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雜志
5.雷暴性哮喘的易感因素與社會防治對策.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內容編輯Luka
來源 | 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ID:D-HealthExpress)
未經授權,禁止二次轉載,如有需要聯系原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