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 春梅狐貍
新書《圖解傳統服飾搭配》已上線,請多支持
前陣子看到小紅書上有人發了一則筆記,是關于“湄洲女帆船髻上的銀鏈裝飾”——
![]()
小紅書截圖
雖然,但是……這大概率是一個融合創新的東西。
筆記作者貼圖的左半邊,看起來像是銀鏈文物版的圖片,則來自于臺北故宮的館藏,同類文物臺故有非常多,大多數名稱為“xx腰佩”。
![]()
![]()
臺北故宮官網截圖
如果定名無誤,這個腰佩的使用或許可參照同為福建三大漁女的惠安女腰鏈。
![]()
銀腰鏈,出自《福建三大漁女服飾文化與工藝》
惠安女的銀腰鏈曾經為男性所用,上世紀50年代后男性改裝成為女性專用,并開始追求銀鏈股數,直至今天這個樣子……算起來整個發展過程其實也不到一百年。
![]()
![]()
![]()
現在惠安女使用的銀腰鏈
惠安女除了在腰部裝飾這種多股銀鏈以外,還會掛款式相近的領鏈。
![]()
![]()
![]()
小岞、凈峰地區惠安女的領鏈
反而是“湄洲女帆船髻上的銀鏈裝飾”,來源令人感到疑惑,至少我翻閱過的資料里都沒見過有關這類飾品的介紹。福建漁女本身是比較特殊的族群島(相關內容見《》),即便有關服飾造型的研究起步得很晚,這么特別的配飾很難不被留意到。
這里還需要提一下,湄洲女在服飾造型的活態保存上有一定的特殊性。相比齊名的蟳埔女和惠安女,湄洲島上活態日常保存并不算特別好,80年代的資料就已經提到是“不少上了年紀的漁家婦女”梳。我去探訪“福建三大漁女”的時候也唯有湄洲島幾乎找不到路上有人梳傳統發髻的,2014年出版的《福建三大漁女服飾文化與工藝》也說“平常在湄洲島上已經看不到‘帆船髻’了”,會梳的年輕人也很少,而惠安、蟳埔至今仍是隨處可見傳統裝扮婦女的程度。
“帆船頭、大海衫、紅黑褲子”的湄洲女形象主要是和“湄洲媽祖”高度綁定。湄洲女的特定裝也主要是伴隨著媽祖信仰活動而出現、而擴散的。這也決定了湄洲女服飾造型在福建三大漁女的形象里最趨向于統一,因為她們總在特定場合上穿著使用,雖然每次出現略有差異,但在單場活動或單個場合里,群像中的湄洲女服飾卻往往像制服缺乏個體差異。
![]()
![]()
![]()
![]()
![]()
各種版本的“大海衫”與“紅黑褲子”
而“媽祖頭”的技藝傳承主要得益于2016年開始每年舉辦的“湄洲女發髻技藝表演賽”。
![]()
![]()
![]()
![]()
![]()
(“媽祖頭”技藝表演賽與培訓)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銀鏈裝飾”作為一種明顯增添隆重度和華貴度的飾品,不被使用、不被記錄的可能性是非常之低的。
我找到的網絡資料里,這種在異化燕尾“帆髻”上裝飾的“銀鏈裝飾”大約在2015年出現,之后一直有零星看到,但始終不算被正式接納吸收(現在可能有了這個趨勢),或許也是因為湄洲女的服飾造型的特殊傳承,導致它有一定的“護城河”。現在忽然開始呈現出一定的規模態勢,我覺得原因可能有三點——
①影像記錄的出現,尤其是短視頻的流行,導致鏡頭更趨向于捕捉記錄人群中更為突出的形象。不僅僅是“媽祖頭”,沒有日常基礎的裝扮往往都會在影像驅動下不斷增添和積累各種裝飾。
![]()
![]()
![]()
![]()
2015年“媽祖故里鬧元宵”網帖中,戴銀鏈的形象被多個角度特寫,但從群像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是不戴銀鏈的。
②當地人追求更華麗的裝飾和儀式化的妝造。對比不同時間的媽祖信仰活動,就會發現梳“媽祖頭”的信眾越來越多,妝造也越來越華麗了。
![]()
![]()
2019年、2023年媽祖繞境巡安時的“銀鏈”裝飾
![]()
![]()
![]()
早年的裝扮更為簡單和日常,梳“媽祖頭”的比例并不高
③“蟳埔簪花”火爆以后,游客和旅游目的地都在尋找類似的妝造文旅項目,就連蟳埔簪花本來裝飾性就很強也難逃越來越夸張的宿命,更別提湄洲女本身算是“福建三大漁女”里裝扮最為素凈的,給它增添裝飾算是需求兩邊的雙向奔赴了。
![]()
![]()
![]()
帶有妝造體驗性質的“媽祖頭”也會帶上“銀鏈”和各種夸張裝飾
“湄洲女”也有過明星打卡,裝飾上也加了一些特別的設計,如果“銀鏈裝飾”是湄洲女服飾造型中被接納的一種,裝飾部位又不沖突,棄而不用的可能性也很低。
![]()
![]()
明星打卡“湄洲女”妝扮
“銀鏈裝飾”對很多人來說又有一定的熟悉感,不會對這個裝飾感到違和。這是因為這樣的裝飾的確存在,在都柳江流域一帶的苗族多多少少都有喜歡用銀鏈裝飾的習慣,在侗族、瑤族的頭上也偶有所見。
![]()
![]()
廣西融水、三江一帶的苗族頭飾
![]()
![]()
貴州黔東南從江苗族(加勉式)
![]()
![]()
廣東連南瑤族
而在這些喜歡裝飾銀鏈的苗族里,有好幾個是以百鳥衣聞名的,所以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刷到過圖片,只是當時沒有人指出她們頭上還有這樣一個“看點”。
![]()
![]()
貴州丹寨苗族(雅灰式)
![]()
![]()
貴州榕江苗族(擺貝式)
以上舉例并不是想說明如今部分湄洲“媽祖頭”上的“銀鏈裝飾”和哪個少數民族有關系,畢竟這需要更多的證據來做論證,而是想說這些裝飾和我們目前所見的湄洲版在底層邏輯上的差異。這不是一道美術題,而是算一道物理題——“銀鏈裝飾”應該怎么固定?
少數民族版本的固定方式大致有三種——
①銀鏈掛在梳子上,梳子固定到發髻上。
![]()
![]()
![]()
貴州榕江苗族發飾
②銀鏈掛在簪子上,簪子穿環固定到發髻上。
![]()
![]()
廣西融水苗族發飾
![]()
廣西三江侗族發飾
③梳髻包頭帕后,再裝飾固定銀鏈。
![]()
![]()
貴州鎮寧、貞豐苗族頭帕與頭飾
那么,問題來了,這些湄洲女的“銀鏈裝飾”是怎么固定的呢?從目前的圖片來看,固定方式并不明確,這也是我對“銀鏈裝飾”有所疑惑的原因之一。
可以觀察到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掛在頭頂“舵髻”盤繞的最外圈上,另一種則是直接掛到兩側鬢發上。
![]()
固定方式①:掛在舵髻上
![]()
固定方式②:掛在鬢發上
![]()
兩種固定方式點位示意圖
這兩種看起來都有一些“不足”:固定在“舵髻”上比較穩固,但位置太高了,角度太小了,銀鏈難以舒展成網,視覺效果欠佳;而固定在鬢發上,雖然有效果,但鬢發主要是靠定型頭發用的啫喱發酵等和長波浪夾塑型的,不夠穩定,從照片看常會搭配小簪來加固。
然而也難以因此確定湄洲女的“銀鏈裝飾”就是憑空捏造的,因為民俗的東西即便是當地人來說,也常常有盲人摸象之貌。從目前有圖像可據的來看,這個“銀鏈”在掛到燕尾的裝飾方式出現之前,就偶爾能在“舵髻”裝飾上看到,只是不太容易被留意到,尺寸也比現在的要小一些。
![]()
![]()
掛在“媽祖頭”舵髻上的銀鏈裝飾,時間大約在2015年之前
“媽祖頭”的“舵髻”大約可以對應圓髻之類的腦后盤髻,只不過位置移動到了頭頂部位,將更大的造型空間讓渡給了異化的燕尾。
![]()
發髻與燕尾的位置變化
傳統發髻的簪釵裝飾一般是圍繞發髻展開的,尤其靠近發髻底座的部分,這是出于裝飾穩定性的考慮。有些簪釵會做得很長,使裝飾的視覺重心得以向外延展,但作用力依然會圍繞著底座。“媽祖頭”盡管視覺上產生了變化,但發髻的底層梳理邏輯并沒有改變,圍繞著“舵髻”展開裝飾才符合常理。
![]()
這張照片中右邊女子的發飾位置偏低,但實際上還是裝飾在發髻上。
![]()
圍繞舵髻展開的裝飾
異化的燕尾往往需要額外的造型支撐,這使得它的裝飾往往是保障功能性之余附加的,更何況異化燕尾本身就是一種裝飾化的發展。
![]()
豐順縣湯坑鎮“大鱉尾”發型裝飾
之所以說不排除曾經可能有過類似的“銀鏈”裝飾,是因為類似的裝飾并不罕見,罕見的是裝飾在燕尾上。如隔壁的惠安女發型、廣東東升“仙姑頭”都看到數量不等的銀鏈裝飾。
![]()
惠安女發型與發飾
![]()
東升“仙姑頭”發飾
這些銀鏈原本可能是類似防丟繩,帶有功能性的,蟳埔簪花圍上現在還能看到用銀鍍金鏈或紅繩的,后來附加了裝飾性使鏈條或變長或變多。多排的鏈條如果需要看起來比較整齊,兩頭一般會加銀牌,這也是為什么不同用處的多排鏈條看起來比較相似的原因。也有是將流蘇部分鏈條化,搭配發髻形成了類似的效果。
![]()
蟳埔簪花圍投訴帶有系繩/銀鏈的發飾
![]()
榕江苗族帶有多股銀鏈的發簪
![]()
都勻苗族戴鏈發簪
![]()
蘇南??頭上的帶鏈發飾
![]()
從江苗族帶有多股銀鏈的銀角梳
![]()
榕江苗族帶鏈銀梳
而目前所見的“湄洲女帆船髻上的銀鏈裝飾”更像是先有了裝飾預期,而后再考慮裝飾邏輯,類似于古裝妝發的思路。因為是純裝飾效果,所以一般使用發夾、短釵進行固定,可以“掛”在任何需要的地方。
![]()
![]()
![]()
![]()
很多東西存在過和夸大濫用是兩回事,就像少數民族在使用這些銀鏈裝飾時現在也有很多是類似古裝妝發,使用發夾固定,或者直接是成品的帶鏈發梳。
![]()
從江苗族的不同鏈條裝飾,最右圖就是用發夾固定的
![]()
連南瑤族的不同鏈條裝飾,左圖為成品發梳,右圖為發夾固定
![]()
購物平臺上售賣的民族發式
我們不以類似于“用了xx”或“沒用xx”來區分古今、區分族群等,這太片面了,除了在網絡上攪風攪雨、便于出警以外沒有其他益處。我們更想討論的是,觀察到的現象以及現象的成因展。
傳統不是仿古,曾經沒有不代表以后不能有(相關討論見《》),本文一開始的案例里就是百年內從無到有的惠安女銀腰鏈,如今它已經成為惠安女服飾中帶有一定標識性的配飾了。給“湄洲女帆船髻上的銀鏈裝飾”一點時間,過幾年說不定也是標志性配件了,畢竟這個配件的構成還是比較簡單的,不論是民族地區還是古風市場也算是做過“消費者教育”了,甚至不需要定制,拼夕夕有很多不錯的平替可以直接買到。
![]()
購物平臺上售賣的民族發式
本文完
作者 | 春梅狐貍
![]()
* 最近的文章 *
(點擊封面圖片可跳轉至文章頁面)
![]()
![]()
![]()
![]()
![]()
![]()
春梅狐貍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圖解傳統服飾搭配》,請多支持
如果喜歡 ? 記得關注
(小紅書搜索“大尾巴閱讀室”可解鎖更多碎片感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