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CEO的任命絕非普通的人事變動,他的背景、任命方式、權力范圍以及他所要領導的組織架構(如合署辦公),本身就是雙方合作深度與戰略意圖最直接的體現,啟境的“含華量”已經達到了新高度。
近日,在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與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的共同見證下,資深汽車人劉嘉銘被正式任命為啟境汽車CEO。這場儀式規格之高,傳遞出一個超越事件本身的強烈信號:啟境汽車,這個由廣汽與華為聯合打造的新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含華量”全速啟航。
![]()
“含華量”一詞,在智能汽車圈通常指華為技術植入的深度。然而,啟境項目的特殊性在于,其“含華量”已遠超技術層面,深入至職權路徑的介入程度與體系影響力的深層維度——從雙方團隊的“合署辦公”,到華為IPD/IPMS流程體系的全面引入,技術、流程、組織架構的深度綁定,使其成為“含華量” 維度拓展中的典型案例。
本文將透過CEO任命這一切口,深度剖析華為在組織、決策、品牌與技術上的全方位嵌入,揭示這場高“含華量”的合作,如何重新定義科技巨頭與傳統車企的融合邊界,并以此標定啟境在行業中的獨特權重與期待值。
01
高層同臺,任命儀式背后的戰略意圖
9月下旬,啟境汽車CEO任命儀式在廣汽與華為高層共同出席下完成。馮興亞為劉嘉銘頒發聘書,徐直軍贈書,這一場景被鏡頭定格,成為雙方合力推進新品牌的視覺象征。儀式背后,是雙方自2024年底簽署深化合作協議以來,在組織架構、資源整合上的實質性推進。
此次高層共同站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雙方戰略共識持續深化的結果。早在今年6月,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便赴深圳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就汽車產業趨勢、營銷創新與用戶洞察等戰略層面交換意見。這次頂尖企業家之間的對話,為后續的合作奠定了高規格的戰略基調,明確了共同打造高端智能品牌的方向。
![]()
因此,9月的CEO任命儀式,可視為雙方最高層意志的延續與執行層面的落地,清晰地表明啟境項目在廣汽與華為內部均享有最高優先級的戰略地位。
劉嘉銘的履歷成為雙方信任的基石——25年汽車行業經驗,涵蓋產品規劃、銷售改革與跨文化整合,其主導漢蘭達(參數丨圖片)、凱美瑞等明星車型的業績,為啟境的產品落地提供了經驗保障。而華為高層的現場站臺,則傳遞出“啟境并非試水項目,而是雙方戰略級投入”的明確信號。
雙方高層共同出席全新品牌啟境汽車的CEO任命儀式,再次向大眾傳遞無論是在華為還是廣汽,啟境汽車都具備最高級別的戰略地位。
![]()
02
合署辦公:從“協作”到“融合”
根據雙方協議,2025年1月起,華為與啟境團隊已實行合署辦公。華為產品、營銷、財經等多領域團隊駐場廣汽,深度參與從產品定義、研發到營銷的全鏈條。這種“嵌入式協作”打破了傳統“技術方+制造方”分段合作的模式,實現了體系級的“0延遲協同”。
更具決定性的一步,是華為將其核心的IPD(集成產品開發)與IPMS(集成產品營銷)流程體系引入啟境。這套體系是華為方法論的核心,它的引入意味著從用戶洞察到產品迭代的每一個環節,其工作標準、決策流程和協同模式都打上了深刻的華為烙印。這不再是“華為出技術,廣汽造車身”的簡單分工,而是華為將其經過市場驗證的組織行為模式直接注入新品牌,從體系基礎上確保了協同的“0延遲”,也從根本上提升了華為對項目走向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03
技術賦能:乾崑系統與制造底座
華為乾崑智駕系統作為技術核心,已通過問界等品牌實現市場驗證。其WEWA架構、192線激光雷達、全維防碰撞系統等技術細節,展現了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壁壘。截至2025年8月,乾崑智駕搭載量突破100萬輛,輔助駕駛里程達46.5億公里,數據積累為啟境提供了高起點。
而廣汽則貢獻制造端的“品質護城河”——AI工廠、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體系、三合一風洞實驗室等基礎設施,以及漢蘭達、凱美瑞等“神車”制造經驗。雙方優勢疊加,形成“智造+智駕”的雙核驅動,為啟境產品定位高端智能新能源車奠定基礎。
04
商標與渠道:“含華量”的隱性指標
天眼查信息顯示,“啟境”商標由華為引望持有,這一安排引發外界聯想。華為曾將問界等商標轉讓給合作方,此次操作被部分業內人士視為“華為生態品牌”的標準化動作。商標權屬的背后,是品牌運營主導權的體現,也暗示華為在啟境品牌中的深度綁定。
![]()
此外,今年8月啟境啟動城市招募計劃,雙方共同召開招商大會,邀請奔馳、寶馬等豪華車經銷商參與。華為不僅提供技術,還直接參與渠道建設,進一步強化其在品牌中的話語權。
05
“含華量”標定行業新高度
綜上,通過“CEO任命”這個切口,我們可以做一次 “權力解剖”——從職權路徑的介入程度來看啟境,可以發現啟境項目的“含華量”之高,已經達到了行業前所未有的水平。
所謂“含華量”,不能只看華為提供了什么技術(比如激光雷達、智能座艙),而是要深入分析華為在啟境汽車的運營和決策中,到底掌握了多大的“權力”和“影響力”,并以此來判斷啟境這個項目在行業里的重要性和獨特性。
所謂“職權路徑的介入程度”,通俗講就是:華為的人能管多寬?能管多深?在產品定義、技術路線、定價策略等關鍵決策上,華為團隊是“建議方”還是“共同決策方”甚至“主導方”?
CEO劉嘉銘的任命需要雙方高層共同見證,這本身就是一種職權介入的體現。華為的駐場團隊是否直接向華為匯報?他們在項目中有沒有“一票否決權”?
引入了華為的IPD/IPMS流程,這意味著華為的做事方法和標準,成為了啟境項目的工作“法律”,從根本上影響了團隊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再從職權路徑的“影響力”來看,華為的意志和基因,在多大程度上能變成啟境汽車的實際行動和最終產品?
從品牌影響力上來看,“啟境”商標由華為引望持有,這極大地增強了華為對品牌發展方向的控制力。
再從技術影響力來看,全棧使用華為乾崑解決方案,這意味著產品的核心體驗和迭代節奏,將深度依賴華為。
最后從渠道影響力來看,華為直接參與面向經銷商的招商大會,利用其經驗影響銷售網絡建設。
通過上述分析上述“權力”和“影響力”,我們可以給啟境的“含華量”打分。
像啟境這樣,華為在組織、流程、決策、品牌、技術、渠道等多個維度都實現了深度介入和影響。這種介入不是簡單的“合作”,而是“融合”,就是高“含華量”。
我們需要剝開“戰略合作”的外衣,去看華為的“手”究竟伸得有多長,握得有多緊。如果只是賣零件,那“含華量”是零件價;但如果連怎么做事、怎么決策、品牌歸誰都要深度參與,那“含華量”就是靈魂級的。
綜合來看,通過對“職權路徑”的剖析,啟境項目的“含華量”已清晰可辨:它體現在組織上的合署辦公、流程上的IPD/IPMS植入、品牌上的商標持有、以及技術上的全棧解決方案。這種多維度、深層次的介入,標志著一種全新合作模式浮出水面。
因此,劉嘉銘的CEO任命,可被視為對這一高“含華量”合作模式的確認與強化。他的使命,正是在這個由雙方深度共建的體系內,整合資源,將潛能轉化為市場競爭力。
在智能汽車競爭的下半場,啟境不僅承載著廣汽與華為的雙重野心,更以其獨特的高“含華量”模式,為行業提供了一個觀察巨頭深度融合的范本,其后續發展,無疑值得最高級別的期待。
06
市場前景:能否復制“問界式成功”?
啟境采用的合作模式,是華為與車企合作中的一次重要演進。其特點在于權責分配更均衡。
華為在前端產品定義、智能化技術(乾崑智駕、鴻蒙座艙)及流程體系(IPD/IPMS)上深度介入,但廣汽保留整車制造主導權和獨立渠道建設權。這種設計既化解了大型車企對“喪失靈魂”的焦慮,又確保了華為技術能系統性注入。
與“界”字輩的差異化則在于啟境不進入華為終端門店銷售,而是自建“1+N”渠道體系。業內人士指出,這避免了華為渠道資源過度擁擠,也減輕了廣汽對品牌獨立性的擔憂。
這種模式被視為華為“以退為進”的策略——通過技術滲透而非品牌控制,擴大其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落地范圍。對于廣汽而言,則是在自主權與智能化短板之間找到的平衡點。
參考問界、尚界等華為賦能品牌的銷量表現(如問界M7/M9的熱銷),華為的技術背書與用戶生態賦能已成為高端市場的“信任狀”。若啟境能精準定位30萬級市場,有望借助“廣汽制造品質+華為智能科技”的組合吸引消費者。
據悉,華為已注冊“探境、臻境”等商標,未來可能以“境”字輩拓展更多合作,形成與“界”字輩并行的雙線生態。
07
非常值得期待的高端汽車新品牌
啟境汽車的誕生,并非單打獨斗的創業故事,而是兩大產業巨頭——廣汽集團與華為——戰略協同、深度綁定的結果。這決定了其起步就站在了行業高點上。
廣汽集團擁有近30年的整車研發、制造底蘊與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曾打造出漢蘭達、凱美瑞等累計銷量超百萬的“神車”;華為則憑借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的十年投入,其乾崑智駕系統已通過百萬輛級的市場驗證。
雙方的合作超越了簡單的“技術采購”,而是從產品定義、研發到營銷的全鏈條深度協同。這種“雙巨頭All In”的姿態,為啟境賦予了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使其成為業內罕見的、集“頂尖制造力”與“頂尖技術力”于一身的品牌,構成了其“最值得期待”的堅實基礎。
期待值的核心,源于產品能否帶來顛覆性的體驗。啟境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廣汽與華為技術的深度融合,而非簡單疊加。
一方面,廣汽貢獻了AI工廠、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體系以及“三合一”風洞實驗室等硬核制造能力,構筑了產品的“品質護城河”。另一方面,華為則提供全棧智能解決方案,包括感知硬件、WEWA智駕架構以及全維防碰撞系統,確保了車輛在智能化體驗上的領先性。
更為關鍵的是,雙方團隊通過“合署辦公”及引入華為IPD/IPMS體系,實現了從研發到營銷的“體系化融合”,旨在打造出1+1>2的產品力。這種“智造力”與“技術力”的化學反應,有望定義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的新標準,這正是市場對其后續產品抱有極高期待的原因。
啟境項目的另一大期待點,在于其合作模式的開創性。它采用的全新模式,試圖在“完全主導”與“失去靈魂”之間找到一條新路徑:華為深度介入技術、流程與品牌定義,而廣汽則掌控制造與渠道主導權。
這種模式既確保了華為先進技術的系統性注入,又尊重了傳統車企的核心優勢與品牌獨立性,為大型車企與科技公司的合作提供了新范本。
08
結語
對于行業而言,啟境的探索如果能成功,將證明深度協同與品牌獨立可以并行不悖,其意義將遠超單一產品的成功。
因此,市場關注的不僅是啟境的首款車,更是這一模式本身能否經受住考驗,這進一步抬升了其作為行業新變量的“期待值”。
在廣汽與華為的雙重加持下,啟境不僅承載著雙方的戰略野心,更可能成為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新變量。
正如雙方在儀式中傳遞的信號——all in 資源、合一團隊、交融技術,啟境的未來,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