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長寧警方的一張罰單炸了基金圈。
9月8號有人被拘留十天,罰款五百塊,籌碼當場收走,罰單上 “解某增” 三個字讓圈子立刻炸開。
![]()
金融圈的人總擅長吃瓜深扒,很快有金融圈同仁就發現某基金公司有個基金經理叫解文增,而且這個基金就在上海。
你說這不巧了嗎,很快各種小道消息開始在各個群聊里發酵。
局長一向嚴謹,對于未經證實的消息一概不胡亂猜測。這個行政處罰的主人公到底是不是解文增,咱們不做評價。
但是僅僅寫寫基金經理解文增,局長還是很樂意的。
這解文增可不是普通人,復旦大學的博士。他的職業生涯軌跡頗具戲劇色彩,從地方公務員到基金經理的轉型路徑在業內并不多見。
據公開履歷顯示,他最早在河南長葛市金融服務辦公室擔任副主任職務,之后選擇轉型進入金融機構,先后任職于中原銀行、中原證券和德邦證券等機構,積累了較為豐富的金融從業經驗。
2022年10月,他正式加入這家基金公司,開始其公募基金經理生涯。
公司對他的宣傳還是很賣力的,說他是 “趨勢投資踐行者”,牛市做多,熊市不抄底;同事夸他能 “長期陪伴” 投資者,他自己也說愛讀經典,懂能力圈。
![]()
更厲害的是他管的錢,兩只債券基金合計 35.22 億,全是投資者的真金白銀。利率債投資最講理性,最忌賭性。賭徒心態和投資紀律根本是死對頭,賭博靠運氣,投資靠邏輯。
如果此次傳聞得到證實,這種看似沉穩、理性的專業形象與可能涉及的“賭博”行為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果基金經理自己都管不住自己,怎么管別人的錢?
根據網傳消息,涉事地點為商K。
大家伙都知道商K就是夜總會,在夜總會里面除了可以喝酒、唱歌、搖色子,還可以……
![]()
![]()
基金公司的回應更耐人尋味,就一句 “不知情,不予置評”。換平時,這種傳聞早該緊急澄清了,沉默就意味著……
根據證監會《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管理人員管理指導意見》,投資管理人員因涉嫌違法違紀被有關機關調查或者處理,督察長應在知悉信息起3個工作日內向證監會報告。
但目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信息系統顯示,解文增仍為在任基金經理。
金融圈也不是第一次見這種事了。
股市稍微好點,有些人就飄了,拿著別人的錢當底氣,自己偷偷放縱,忘了基金經理前面還有 “職業” 兩個字。
前兩年某頭部基金經理酒駕被查,公司先捂了三天才公告;還有人借著調研名義游山玩水,拿著投資者的錢付酒單。這些事藏不住時,總有借口說 “個人行為,不影響工作”。
可金融這行,哪有純粹的 “個人行為”?
基金經理的手,攥著上萬人的養老錢、教育金,一絲松懈,可能就是無數家庭的窟窿。賭癮和貪念從來都是慢慢滋長的,今天敢在 KTV 玩牌,明天會不會在操盤時動歪心思?用 35 億基金籌碼去賭一把高風險行情,這種猜測不是空穴來風。
去年就有債券基金經理暗箱操作,用公募資金接自己的私貨,最后虧了上億,自己賺得盆滿缽滿。監管層不是沒給過規矩,基金經理要申報個人重大事項,要定期接受合規培訓,可這些制度到了基層,常常成了擺設。
股市一熱,妖風就容易刮起來。有人把牛市當自己的能力,把投資者的信任當放肆的資本,忘了潮水退去時,誰在裸泳。
但有件事不用等也清楚。金融圈的信任,從來不是靠頭銜堆出來的,是靠每個交易日的謹慎,靠每次決策的透明,靠對法律底線的敬畏。
要是連這點都做不到,再牛的學歷,再高的職位,終究會栽在自己的 “作妖” 里。
而那些被辜負的信任,可能要等下一個熊市,才能讓所有人真正記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