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華為鴻蒙智行秋季新品發布會上,新問界M7(參數丨圖片)正式亮相。僅一天時間,這款增程SUV就宣布大定訂單突破4萬臺,平均每分鐘接近28個訂單。
![]()
而就在三個月前,小米YU7創下 “1小時大定28.9萬臺”的行業紀錄。這兩組數據的背后,折射出華為與小米在汽車領域不同的定位與策略。
戰績對比:不同路徑的銷量奇跡
新問界M7上市后表現強勁。上市1小時內大定突破3萬臺,24小時內突破4萬臺,展現出華為品牌在汽車領域的強大號召力。
![]()
問界M7限時指導價定為27.98-37.98萬元。華為巧妙地將一款中大型SUV的入門價格控制在30萬元以內,精準抓住了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最主力的價格區間。
![]()
對比之下,小米YU7在今年6月底創造了令人瞠目的紀錄。開售僅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輛,1小時達到28.9萬輛。這一數字甚至讓許多傳統車企多年累計銷量都相形見絀。
![]()
不過,“大定”與“鎖單”之間存在本質差異。小米官方數據顯示,YU7開售18小時后鎖單量為24萬臺,這意味著有近5萬大定用戶尚未轉為實際購買。
產品實力:問界M7的全面進化
新問界M7面對強勁對手的時候,在產品力上做了全面升級。車身尺寸方面,新問界M7達到了5080/1999/1780mm,軸距為3030mm,超過了理想L8的3005mm,為車內空間優化提供了基礎。
![]()
動力系統上,新問界M7增程版采用雙電機布局,綜合功率高達392kW,零百加速僅需5.1秒。這一數據優于理想L8的330kW和5.3秒加速能力。
電池與續航方面,新問界M7配備寧德時代53.4kWh電池包,CLTC純電續航達315km,解決了用戶日常通勤的里程焦慮。
![]()
智能駕駛是新問界M7的核心賣點。高階版智駕車型配備艙外192線激光雷達,另一版本則首發艙內激光雷達視覺輔助駕駛。華為乾崑ADS 4.0智駕系統包含30個感知硬件,展現了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全棧自研能力。
![]()
座艙體驗方面,新問界M7搭載鴻蒙操作系統和麒麟9610A車機芯片,實現了與華為生態設備的無縫連接。前排16.1英寸中控屏+10.2英寸副駕屏+后排17.3英寸娛樂屏的三屏設計,滿足了全家出行時的娛樂需求。
用戶群體:華為與小米的差異化定位
華為與小米在手機時代積累的用戶畫像,正延續到汽車領域。
華為用戶群體相對更為成熟、商務,對品牌忠誠度高,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部分消費者注重技術實力與品牌溢價,愿意為感知價值支付更高價格。
![]()
小米則延續了其“性價比”標簽,吸引年輕一代消費者。小米YU7標準版定價25.35萬元,卻提供了長達835km的CLTC續航,精準擊中了追求配置與價格平衡的用戶心理。
![]()
兩者在渠道策略上也存在差異。華為依托現有的高端零售渠道和經驗,能夠快速建立品牌形象;小米則擅長線上營銷和粉絲經濟,通過社交媒體創造話題性和病毒式傳播。
產能挑戰:訂單狂歡后的現實考驗
小米YU7面臨巨大的交付壓力。部分車型交付周期長達56周(近14個月),這對消費者的耐心是極大考驗。雷軍已表態正與14家供應商緊急協商,承諾12月底前完成全部大定交付。
問界M7作為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升級產品,在產能爬坡上有前代車型的經驗積累。但一天4萬臺的訂單量,依然對其供應鏈管理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
![]()
產能不足也會導致訂單流失。面對小米YU7的訂單溢出,蔚來、理想、極氪等車企已推出“定金補償”政策,為退訂用戶補5000元,試圖分一杯羹。
未來一年將是關鍵。問界M5的更新換代,小米YU9與問界M9/8的對位競爭,將進一步揭示這兩大科技巨頭在汽車領域的實力對比。華為與小米的競爭,實則是兩種商業模式、兩種用戶思維、兩種生態體系的較量。
隨著產能爬坡和交付推進,真正的勝負將由用戶體驗和產品可靠性決定。訂單數字只是序幕,汽車行業的競爭終究是一場長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