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的雁棲湖畔,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合了露水清涼與腎上腺素激增的獨特氣息。2025年9月21日,北京懷柔,來自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5萬名跑者一同,佇立在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前,等待那一聲注定響徹山谷的發(fā)令槍響。當7點30分的槍聲劃破長空,一場屬于奔跑、屬于堅持、更屬于人類共通精神的盛宴,正式開跑。
人流如潮水般涌過起點線。我的身旁,是身著傳統(tǒng)白色長袍、目光堅定的阿聯(lián)酋跑者;前方,是步頻輕快、身形矯健的肯尼亞選手;身后傳來法語和德語的交談聲,夾雜著鼓勵的微笑。從16歲的少年到75歲的長者,年齡的鴻溝在奔跑中被悄然抹平。我們膚色不同,語言各異,但此刻,腳下相同的節(jié)奏和胸前躍動的號碼布,讓我們成為了一個整體——一群被同一種信念召喚至此的朝圣者。這不僅僅是42.195公里的競賽,更是一場跨越國界與年齡的盛大對話。
我放慢腳步,用手輕撫斑駁的城墻。它靜默地矗立了數(shù)百年,見證過金戈鐵馬,也迎送過似水流年。而今天,它見證的是另一種“征服”——不是武力,而是人類對自我極限的挑戰(zhàn),對健康與和平的追求。那位73歲的全馬跑者和75歲的半馬跑者從我身邊沉穩(wěn)地超過,他們的白發(fā)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他們的步伐是對“年齡只是數(shù)字”最有力的詮釋。在這古老的文明坐標上,每一位跑者都在用腳步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充滿活力的現(xiàn)代篇章。
馬拉松的魅力,從來不在起跑時的興奮,而在途中那個想要放棄的瞬間,你如何選擇。30公里后,所謂的“撞墻期”如期而至。雙腿如灌鉛般沉重,陽光變得灼熱,每前進一步都是與意志力的殊死搏斗。
就在這時,我看到路邊志愿者——大多是當?shù)鼐用瘛麄冇昧Φ毓恼疲貌惶炀毜挠⒄Z喊著“加油!Go! Go!”,孩子們伸出小手等待擊掌。一位來自埃塞俄比亞的跑者在我放緩時,對我豎起了大拇指,說了一句“Together!”。這些微小的善意,如同暗夜中的燈塔,重新點燃了我內心的火焰。我意識到,這場以“扎耶德慈善跑”為名的賽事,其精神內核早已超越了奔跑本身。每一步的堅持,不僅是為了個人的完賽獎牌,也仿佛在為某種更宏大、更溫暖的事業(yè)貢獻著一份微薄的力量。
![]()
2025年的懷柔長城馬拉松結束了,但它留給我的感悟卻深深烙印在生命里。它讓我看到,當不同國度、不同年齡的人們?yōu)榱艘粋€純粹的目標匯聚在一起時,所能迸發(fā)出的巨大能量。它讓我體會到,人類最樸素的情感——堅持、互助、尊重與超越——是無需翻譯的通用語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