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舍由時,行藏在我。是一句富含中國傳統處世智慧的經典語句,化用自《論語·述而》中孔子的觀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后經蘇軾在《沁園春·孤館燈青》中藝術化為“用舍由時,行藏在我”后廣為人知。
這句話的大意是:一個人是否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不僅取決于個人的能力,同時也受制于時代背景和機遇等不可控因素。但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個人始終可以自主選擇處世態度和行為方式。
用舍由時:“用”指被任用、得到施展機會,“舍”指被放棄、不被重用。“由時”強調外在機遇取決于時勢、環境等客觀因素。
行藏在我:“行”指積極行動、建功立業,“藏”指收斂鋒芒、修養自身。“在我”強調如何面對際遇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
例如,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謫、被舍棄。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沉,在困境中仍然保持豁達樂觀的心態,選擇把更多的精力轉向創作,留下了眾多千古傳頌的詩詞佳作。
而正是他的自主選擇,積極應對他自己無法控制的仕途失意,成就了他不朽的藝術成就。
![]()
孔子周游列國 14 年,渴望在 “有道之邦” 施展他的 “仁政” 理念,但始終未獲真正重用。期間更是屢屢碰壁,一再被舍棄,并被各方譏諷,甚至危及生命。
但他從未放棄,在看清客觀現實后,把 “未竟的政治抱負” 轉化為 “文化傳承的事業”。將全部精力投入 “整理典籍” 與 “興辦私學”,最終實現從“不得志”到“立言立德”的升華,對文化和后世做出了的巨大貢獻。
孔子跌宕起伏的一生,正是對“用舍由時,行藏在我”這一理念最生動、最徹底的注腳。完美地詮釋了:真正的自由,是在認清現實限制后,依然能主宰自己的精神和行動的自由。
![]()
正如費斯汀格法則所強調的:掌控反應,就是掌控人生。生活中10% 的事情,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客觀事件組成的;而另外 90%,則是由你對這些事件的反應所決定的。
我們永遠無法預測或阻止所有不好的事情發生(那10%),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態度和反應,來決定那90%的走向。
情境如何,不在情境本身,而在于我們的解讀和反應。
![]()
而我們的解讀和反應,將最終決定事情后續是變得更糟糕,還是出現轉機。
生活的好壞,從來不是由 “發生了什么” 決定的,而是由 “我們如何應對” 決定的。
大多數的痛苦和失敗,其根源是試圖控制 “自己無法控制的事” (外部情境、結果),而忽略了或沒能專注做好 “自己可以控制的事”(自己的態度、應對和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