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磨一劍,豆瓣高分紀錄片《生門》《城市夢》原班出品團隊,這次將視角對準了湖北恩施,鏡頭深入4所城區與鄉鎮派出所,多機位不間斷拍攝13個月,從2600 余小時素材中精心打磨,耗時7年打造出36集大型警務紀實紀錄片《小城警事》。
沒有宏大的配樂,沒有渲染的傳奇,《小城警事》全面客觀地探視警察如何堅守崗位保一方平安,如何抽絲剝繭偵破案情,如何勤懇智慧服務人民……近距離觀察形形色色的人,法、理、情不斷碰撞,人性復雜多變,生活萬般無奈,人生狀態百出,平安祥和下暗流涌動,各種活報劇精彩上演。
凹凸鏡DOC邀請到導演程春霖,共同聊了聊,社會類紀錄片如何讓警察形象從抽象的符號變為有血有肉的人,真正“落地生根”。
以下為采訪正文:
???????
![]()
硬核新片!跟拍13個月,他們用7年制作了《小城警事》
作者:段昕彤
編輯:張勞動
凹凸鏡DOC:從2019年到現在,《小城警事》用了七年的時間來到觀眾面前,能否和我們聊聊這個項目的緣起?為什么選擇關注這個領域?
程春霖:這個片子真正拍的話還是蠻偶然的,當時我們剛做完了《生門》,然后《城市夢》還在后期制作中,我們就繼續尋找新的題材,因為我們的團隊能夠提供一個足夠大的舞臺,也對能夠展現豐富切面的題材較為感興趣。
在持續留心觀察之后,我們想到了公安派出所這樣的拍攝場景;之后很偶然地在跟一位做警察的同學吃飯的時候聊起來這個話題,由于《生門》的整體關注度還不錯,我就想看看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派出所讓我們去做拍攝,機緣巧合,他告訴我們領導也比較重視宣傳,可以試一下,就這樣開了一個頭。
凹凸鏡DOC:我們對傳統的警務工作者紀錄片的認知可能是以搬演和訪談為主的專題紀錄片。《小城警事》用13個月跟隨著警察同志們客觀地記錄,為什么選擇用這么辛苦的方式?
程春霖:這可能是我們團隊一直以來的創作方法。我從入行起就一直跟著陳為軍老師在學習拍紀錄片,他的作品的話大家都很熟悉,都是沉浸式的、跟隨的拍攝方式,所以我學習的也就是這一套方法。我認可這套方法,我覺得這是一個真正把紀錄片能拍得好看,又能夠拍出深度的方法,所以后面就基本上都延續著這個模式在創作。
凹凸鏡DOC:在前四集中,我們看到基本上沒有長段或正襟危坐的采訪,在您的導演的過程,哪一種情況下才會選擇去采訪被拍攝者?
程春霖:從采訪模式來講的話,一種是固定面對面的座談式的采訪,像咱們這樣,另外一種是隨機的采訪,《小城警事》比較多的就是這種隨機的采訪。我們盡量把采訪安排在拍攝的過程當中,拍攝時團隊也都會帶著一定的導演和剪輯思維,當事情發生到某一個時刻,我們自己產生了好奇或我們考慮到觀眾理解可能存在難度時,我們就會隨機地去進行提問。
但是我們就盡量避免那種坐下來談的那種方式,因為人一旦抽離出他那時具體的事件,之后再去組織語言回答問題,就可能存在一些糾正意識,和當下的想法是不相同的。
凹凸鏡DOC:我們在紀錄片中看到了一些比較驚險的時刻,那些時刻拍攝團隊會不會感到害怕?
程春霖:其實還好,因為我們接觸的主要就是派出所的民警,而且中國的治安,刑事案件的發生率相對較低,所以一般來講的話,我們拍攝團隊的安全肯定是有保障的。
當然,我們和警察同志們聊天的時候也經常能聽到,像緝毒警這一類的警種,他們的工作就是非常危險的,這是我們無法涉及到的;我們曾考慮過能不能也去跟拍緝毒大隊,得到的答復是:那邊的情況跟我們拍其他的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會對我們的安全也有一定的隱患。所以我們的安全其實也是一直被考慮到的。
![]()
《小城警事》劇照
凹凸鏡DOC:在跟拍的過程中,有和警察同志做一些交流和溝通嗎?或者他們通常會交代拍攝團隊什么嗎?
程春霖:一般來講他們是不干預的,在有可能會暴露他們偵查的情況下,他們才會給我們提一些建議。我們的拍攝模式,不僅這一次的警察,包括之前的醫生、城管,我們都是跟他們一起上下班、一起生活的,基本上就是他們的整個的團隊中的一份力量。
凹凸鏡DOC:在第四集里,兩方因為丟錢包產生了一些誤會,誤會最后丟錢包方的態度轉好,您覺得攝影機的參與是否有功勞?
程春霖:我個人覺得,攝影機的介入永遠都會影響現實,沒有辦法避免不去干擾他們。但是我們可以在現場判斷這個影響的程度。在剛剛所說的游客丟錢包案子里,現場除了警察和當事人以外,只有我一個機位。在拍攝的最開始,我們會跟雙方有一個簡短的溝通;然后在事件的過程中,就盡量不要去干涉到具體真正發生的事情,攝影機也不做評論或判斷。
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你要讓被拍攝對象信任你,接受你的拍攝,但又不至于有侵略性導致他們的真實的狀態變形。
![]()
《小城警事》劇照
凹凸鏡DOC:在您看來,社會類型紀錄片的攝影應當是盡可能客觀的,或是要有一個主觀傾向?
程春霖:我覺得在一個開放的空間里面,怎么去選擇機位,怎么去想這個故事在每一個人的判斷里還是非常不一樣的。
我們拍出來的作品,基本上是能夠反映我們團隊面對現實的一個態度,我們團隊有四個攝影師,除了我跟趙驊老師是老搭檔,合作了十幾年之外。另外有兩位新的攝影師,我們會考慮如何統一攝影師的風格,合理地去找到主客觀之間的平衡,從前期的一對一帶拍,到后面他們獨立拍攝,然后獨立剪輯,我們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會聊,基本上做了比較好的磨合。
凹凸鏡DOC:緊接著剛剛說的,每位攝影師每天都會拍到不同的故事,有沒有哪一個故事在拍攝前期對您來說最震撼或是最有意思?
程春霖:我們當時經常會碰到很震撼、很有意思的故事,自己的情緒也會帶入。我記得比較印象深的一個故事是兩個小朋友自己去城里看病,結果住在賓館的時候中毒了,其中一個孩子當晚就去世了。
當時拍這個確實是非常的煎熬,因為是在整個過程中第一次接觸到有人死亡,整個公安局都是當作天大的事來辦,因為在沒有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性之前都很緊張,雖然最后確認不是刑事案件,但是家屬來的時候,我們也都感受到了很強烈的痛苦。
![]()
《小城警事》劇照
凹凸鏡DOC:在整個劇集中,有沒有比較遺憾的時刻或者片段?
程春霖:基本上在這36集中我們看重的故事都講出來了,我們剪輯也都是拍攝整體同步的,沒有特別遺憾的部分。當然其中有一個掃黑除惡的大案,由于其體量過大,所以目前暫時還沒有做出來,其他的民生案件除去一些特殊情況我們盡可能都講清楚了。
凹凸鏡DOC:在拍攝素材量這么大的情況下,后期團隊是如何進行選擇的,尤其比較緊張和輕松的節奏是如何串聯的?
程春霖:我們后期團隊是由過去合作過的剪輯師蕭汝冠帶隊,在最初拍攝時我們就預定了30集的目標,想用純粹紀錄片的方式拍攝一部劇集出來,在確定了體量和模式后我們后期就有了比較清晰的思路。
蕭老師他們在北京組成了剪輯團隊,然后我們前期拍攝基本上每個星期或者兩個星期就會把做好場記的素材往北京寄一次;然后他們就同步查看,在非常小的時差中判斷哪些案子適合,哪些類型可以繼續跟,然后我們也會溝通拍攝組覺得比較好的內容,后期組根據此做不同素材的分類和單個案件的剪輯。整個的素材都處理完,開始要搭結構的時候,我們就會做很大量的討論,跟著更有經驗的蕭老師搭建同主題、同情感的框架。
比如第四集《當你老了》,是幾個老人的小案子。這些單個的故事可能沒有那么大的沖擊力,但是當我們把幾個故事放在一起,它們就產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們也會根據人物、空間來搭建框架,做另一種結合;另外我們也會按照時令就是節氣,用高考這樣清晰的時間節點作為開頭,從夏天的故事開始講述,到春天結束。
凹凸鏡DOC:延伸出來討論,無論是《生門》《城市夢》或是《小城警事》,都是在講述平凡的小人物的真實故事,被拍攝和登上熒屏,是否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了影響?
程春霖:這個肯定會被影響到的。我跟很多的拍攝對象,其實到現在也是蠻好的朋友,然后他們其中很多人的人生軌跡或者職業方向真的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生門》中的李主任,他的影響力在播出之后就從省內擴散到了全國范圍內,我們《城市夢》的胡中隊長,在播出后也獲得了很多關注,到各地進行了科普和演講,他的工作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整體來講都還是比較積極的一個改變!
![]()
《小城警事》劇照
凹凸鏡DOC:從日常瑣事到重大警情,無論是群眾的感激或誤解,或是疑犯的恐懼和愧疚,在派出所發生的事情和拍攝的這些面孔,是否也構成了一個社會的折疊面?
程春霖:當然。這就是我們整個團隊就是在選題時會特別關注的一個點,也是拍攝紀錄片一個很好的切口,因為你切進去了之后,你能夠獲得最廣泛的中國現實的狀態。所以我覺得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創作方法。
凹凸鏡DOC:您覺得這一次的社會折疊面和過往所呈現的社會折疊面是否有一些不同?
程春霖:會不一樣的。例如《生門》,我們拍攝到的其實是同一大類型群體,臨產的夫妻,然后在這一大類型里做更深入的挖掘,但是它畢竟是有限的一面。而在警察題材中,我們每天都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物,很多都會超出你的想象,這就會比其他的場所更具有濃縮性和豐富性,拍攝出更復雜、更殘酷也更溫情的社會面。
包括觀眾在觀看時能看到不同派出所的時候我們會寫上該片區的常住人口和外來人口數,這是基于我們開拍前調研的樣本量設計的一個小點,我們觀察各個片區的出警率、警情類型等等,希望給予故事更多的可能性,建立起一個事實的場域。
凹凸鏡DOC:回歸到您個人,在從業的十多年生涯中,人們的生活是否也透過攝影機填補了創作者的生命?
程春霖:做這個行業來講是肯定的,因為我們每次拍攝一個題材都會花費很長的時間去接觸一個跟自己完全沒有關系的職業。很幸運能夠因為拍攝去結緣更多不同領域的人們,從不同的職業擴展出新的空間,也是非常難得的一些機會吧!
當然,在拍攝結束的一段時間我其實會完全地放空,純粹地把自己從這個場域里完全地摘出來,而那些經歷過的事情,會內化成我生命的一部分。
凹凸鏡DOC:從《出路》到《生門》到《城市夢》您和陳為軍導演一起合作了這些優秀紀錄片,現在獨當一面,是否也是一種紀錄片創作的傳承?
程春霖:我覺得,無論是制作模式還是傳承態度,我們團隊一直以來都算是非常少見的“小作坊”形式,我們一直都是很少的幾個人在創作、在搭檔,然后一直這么傳承下來,我也很幸運的一點就是我入行的時候碰到陳老師,然后能夠一直做這個行業,做社會題材的紀錄片,也因此才能夠把團隊一直延續下去。
凹凸鏡DOC:最后關于《小城警事》,如果在您的導演手記上只能寫一句話,您會寫什么?
程春霖:我覺得這句話對于我們之前的和現在的每一部紀錄片都適用,“希望從這部劇里面你們能看到人間百態。滾滾紅塵。”謝謝。
![]()
影片介紹:?
鏡頭深入湖北恩施公安系統,2個城區和2個鄉鎮派出所,全面客觀地探視警察如何堅守崗位保一方平安,如何抽絲剝繭偵破案情,如何勤懇智慧服務人民……近距離觀察形形色色的人,法、理、情不斷碰撞,人性復雜多變,生活萬般無奈,人生狀態百出,平安祥和下暗流涌動,各種活報劇精彩上演。
![]()
![]()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