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秋分一到,谷場見稻”,天高云淡,金風颯颯的秋分時節,正是稻谷飄香、蟹肥菊黃的成熟之季。無論是平原沃野,還是山地丘陵,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祖國大地滿是收獲的景象。中國天氣推出2025豐收的田野主題,一起看看秋天的步伐,秋收的進程。
天高散云輕 萬里裁秋色
秋分時節,北方冷空氣開始活躍,南方暑熱逐漸消退。隨著氣溫持續走低,祖國眾多地區加入入秋競賽當中。
![]()
按照氣候學標準,常年秋分時節,我國秋季的前沿已經跨過淮河,我國北方大部和西南的一些地方已經入秋,天高云淡、秋高氣爽。江南大部入秋稍晚一點。秋分期間這一帶的氣溫往往在波動中逐步下滑,從而帶來夏到秋的轉換。大城市中武漢、長沙、南昌、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常年入秋的平均日期都集中在秋分。
由于我國地域廣闊,秋分時廣東、廣西以及海南島、臺灣島等地還是夏季版圖,它們的秋天往往要到11月以后才會到來。
秋收爭分秒 豐收萬家忙
秋分給祖國大地帶來風清氣爽,也帶來了另一場規模龐大而緊張的比賽——秋收。這不僅是因為秋分這一天是中國農民豐收節,更是因為在秋分前后人們需要和天地爭農時,讓顆粒歸倉。
![]()
秋分前后,水稻、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紅薯、高粱等主要秋收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收獲階段。這些作物種植范圍廣、品種豐富,尤其是以水稻、玉米、大豆等為代表的秋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三,更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組成。
一般長江中下游、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一季稻以及江南和華南地區的晚稻,是秋收水稻的重頭戲。其中西南地區一季稻在9月成熟,東北地區一季稻在9月中下旬收獲,長江中下游一季稻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豐收,而最晚的區域是江南和華南地區,晚稻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開始收割。
![]()
△北京三山五園京西稻收獲在望
春播玉米一般在8月到9月下旬成熟,其中南方春播玉米成熟較早,東北、內蒙古、西北和華北春玉米一般在9月中下旬成熟。
秋收作物中大豆的收獲時間是比較嚴格的。收獲過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蛋白質和油分含量均低;收獲太晚,會造成大量炸莢掉粒。因此一般是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收獲。
![]()
△重慶豐收的田野
目前我國秋收向北向東陸續推進。截至9月19日,四川秋糧收獲過7成,其中一季稻收獲過8成;貴州秋糧收獲過4成;湖北一季稻收獲過3成,玉米收獲過8成,大豆收獲過7成;湖南一季稻收獲過7成;新疆秋糧收獲300余萬畝。
稻花香里說豐年 秋糧大戶谷滿倉
我國的秋糧主要來自哪?
在廣袤的平原、在大江大河的沿岸,一些秋糧大戶們支撐起了秋收版圖的基本盤。
![]()
東北黑土地 富饒的北大倉
![]()
△黑龍江稻田畫
在糧食生產上,東北絕對是繞不開的“重量級選手”。這片橫跨黑、吉、遼三省及內蒙古東部的廣袤土地,河流縱橫、平原廣布。這里有世界聞名的黑土地,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就像給莊稼鋪了一層“營養厚墊”,種出的糧食顆粒飽滿、品質優良。從前的歌曲《松花江上》就唱著這里“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如今這里也是水稻、玉米、大豆的重要產地。根據農業農村部網站2022年的數據顯示,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占據了秋糧產量的前三名,可以說是秋糧生產的絕對主力,尤其是黑龍江,秋糧產量達到7763.1萬噸,占到當年全國秋糧的15%,可謂一騎絕塵。
華北黃淮平原 撐起一片中原糧倉
![]()
△河北金秋農事忙
華北、黃淮一帶是人口密集的區域之一,也是秋糧生產的重要產區。河南、山東、河北在全國秋糧生產中名列前茅。而有這樣的能力和底氣與這一帶地區優越的自然環境不無關系。作為中國三大平原之一,華北平原沃野千里、光熱資源充足,適宜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規模化種植。特別是如今華北平原,擺脫了過去“靠天吃飯”的局限,防滲灌溉渠道縱橫田野,大規模機械化種植和收割,讓這片土地的糧食生產持續穩定。
安徽江蘇 江淮河畔的希望田野
![]()
△安徽金榜鄉村稻谷飄香
江蘇和安徽是秋糧大戶中的南方代表。安徽有長江、淮河、新安江川流而過,為它的糧食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而當地四季分明,夏季光照足、雨熱同期的氣候條件也滿足作物的生長需求,使之擁有“江淮糧倉”的美譽。江蘇則地形以平原為主,河網密布、良田千頃,在充足水源與溫和氣候加持下,自古就有“蘇湖熟 天下足”的說法。
西南寶地 四川“天府糧倉”
![]()
△四川廣安稻谷熟
四川是西南地區的產糧大戶,也有“天府糧倉”的稱號。四川橫跨我國第一、第二級階梯,地勢自西向東急劇下降,因此這里既有群山環抱、又有江河滋養,物產豐富。四川的核心區域成都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加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千年不息的灌溉,讓這片土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是西南地區秋糧安全的堅實保障。
除了剛才說的地方,廣闊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歷史悠遠的關中平原、支撐起粵港澳大灣區的珠三角平原、“塞外江南”河套平原,以及云貴高原上散落如珍珠的梯田、壩子……它們共同繪就了我們豐收的田野。這個秋天,人們用忙碌與喜悅丈量著每一寸土地。在這個秋分,我們也用心感受秋天的美麗和富饒。
來源:中國天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