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歲的王先生是個貨車司機,半年前開始便血,他看顏色鮮紅,又常久坐,覺得肯定是痔瘡,自己買了痔瘡膏涂。可便血沒停,還添了腹痛、體重下降的毛病,直到某天疼得直不起腰,才去醫院做腸鏡
醫生告訴他,腸癌和直腸雖然癥狀相似,但是其實略有不同。結果查出腸癌中期,他崩潰地說:“早知道和痔瘡不一樣,我肯定早來查了。”
![]()
出現這 4 種排便異常,可能是腸癌早期信號,建議及時去醫院排查
1、便血
便血若呈現暗紅色,且與大便混合,甚至伴有黏液或膿血,需高度警惕。這可能是因為腸道內腫瘤表面破損出血后,血液在腸道內停留,顏色從鮮紅變為暗紅,并與糞便、腸道分泌物混合。當便血頻繁出現,或者用藥后癥狀也沒有改善,千萬要及時就醫進一步檢查。
2、排便習慣改變
原本規律的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情況,這可能是由于腸道腫瘤持續刺激腸黏膜,導致腸道蠕動異常,或因腫瘤堵塞腸道通路,致使糞便排出受阻。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出現,而且服用止瀉藥等常規處理無效,千萬要重視。
![]()
3、大便形狀變細
正常大便呈香蕉狀,粗細均勻。若發現大便直徑明顯變細,甚至細如鉛筆芯,或表面出現明顯壓痕,可能是腸道內出現占位性病變。隨著腫瘤在腸道內生長,占據一定空間,糞便通過時就會被擠壓變形。沖廁所前看一眼,如果持續出現這些情況,就要了警惕了
4、里急后重還肚子疼
“總感覺有便意,但排便困難,僅能排出少量糞便,且常有未排盡感,同時伴隨下腹部隱痛或脹痛,尤其在飯后癥狀加重”這種情況可能是腸道腫瘤刺激黏膜,引發異常 “排便反射” 導致的。偶爾有一次可能沒啥,但如果頻繁出現,那可要注意了。
![]()
腸癌和痔瘡到底有啥不一樣?3 組對比幫你分清
很多人之所以會 “認錯”,是因為沒搞懂腸癌和痔瘡的核心區別 —— 其實從癥狀細節上看,兩者差異很明顯,記住這 3 組對比,能幫你初步判斷:
1、便血特點不同
痔瘡便血大多是 “鮮紅色滴血”,比如血液滴在大便表面,或滴在馬桶里,不會和大便混合在一起;這是因為痔瘡是肛門周圍的血管曲張,排便時摩擦破損,血液直接流出,沒經過腸道停留。
而腸癌便血多是 “暗紅色混便”,血液會和大便攪在一起,有時還會裹著透明或淡黃色的黏液,甚至出現膿血便;這是因為出血點在腸道內,血液和糞便、腸道分泌物混合后,顏色會變暗,性狀也會改變。
![]()
2、對排便習慣和形狀的影響不同
痔瘡一般不會改變排便習慣和大便形狀,哪怕有痔瘡,只要沒嚴重到堵塞肛門,排便還是規律的,大便也保持香蕉狀。
但腸癌會直接影響這兩點:要么讓腸道蠕動紊亂,導致腹瀉、便秘交替;要么因為腫瘤占據腸道空間,擠壓糞便,讓大便變細、變扁,甚至出現 “壓痕”。
3、伴隨癥狀不同
痔瘡的主要癥狀是便血,偶爾會有肛門瘙癢、異物感,但很少出現腹痛、體重下降;除非是血栓性外痔,可能會有肛門處疼痛,但不會出現下腹部隱痛或脹痛。
而腸癌除了排便異常,還可能伴隨下腹部隱痛、里急后重、體重莫名下降、食欲變差等癥狀;這些是因為腫瘤消耗身體能量,同時刺激腸道引發的全身或局部反應。
![]()
出現異常后別慌也別亂!做好這 3 步,科學應對更安心
很多人發現排便異常后,要么慌得睡不著,要么覺得 “忍忍就好”,其實正確的做法是 “冷靜觀察、及時就醫、科學檢查”,做好這 3 步就夠了:
1、先記錄癥狀,給醫生 “清晰線索”
別光靠記憶跟醫生說 “我便血了”,最好拿個小本子記錄一下:便血的顏色(鮮紅 / 暗紅)、是否和大便混合、有沒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的具體情況,比如從每天 1 次變成每天 3 次腹瀉,持續了多久;大便形狀是否變細、有沒有壓痕;是否伴隨腹痛、里急后重、體重下降。
這些細節能幫醫生快速判斷可能的原因,避免漏診或誤診 —— 比如你說 “暗紅便血混便,伴腹痛 2 周”,醫生會更側重排查腸道問題;若說 “鮮紅滴血,無腹痛”,則會先考慮痔瘡。
![]()
2、掛對科室,做對檢查,別盲目做 “多余治療”
出現上述異常,直接掛 “消化內科”,別先去肛腸科,除非醫生判斷主要是痔瘡問題。醫生一般會先讓你做 “便潛血試驗”,這是初步篩查,若結果陽性,這是提示有消化道出血,再安排 “腸鏡檢查”。
腸鏡是排查腸癌的 “金標準”,能直接看到腸道內的情況,若發現可疑病變,還能取一小塊組織做病理檢查,明確是不是癌癥。
別輕信 “不用做腸鏡,吃點藥就能好” 的說法 —— 如果是腸癌,靠吃藥緩解癥狀,只會讓腫瘤繼續生長,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
3、高危人群別等 “異常”,定期篩查更重要
如果你的年齡超過 40 歲,或有腸癌家族史,比如父母、兄弟姐妹得過腸癌,或之前查出過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哪怕沒出現排便異常,也建議每 2-3 年做一次腸鏡篩查。
很多早期腸癌沒有明顯癥狀,靠篩查才能發現
![]()
可怕的不是腸癌本身,而是把它和痔瘡混淆,硬生生拖到晚期。那些 “便血當痔瘡”“習慣改變當腸胃不好” 的患者,往往等到腫瘤長大、出現轉移,才來醫院就診,這時治愈率會大幅下降,還得承受化療的痛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