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要寫這個主題的時候,包括老婆在內的身邊人都在勸我,當前預制菜因為網紅老羅和西貝老賈的“大戰”而處在風口浪尖,此時擺明車馬的下場可能會挨罵。所以,當你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已做好了被某些人噴罵的準備,唯一的請求就是希望能心平氣和地看完全文后再罵!
老實說,當老羅吐槽西貝預制菜時,估計誰都不會想到口水戰的后續:西貝老賈會上演一場史詩級的“災難攻關”以及一系列的離譜操作,不僅把自己和西貝餐飲推上了風口浪尖,推動老羅又獲得了一次潑天的流量,同時也讓“預制菜”逐漸走到舞臺中央,成為這場論戰中最無辜的一方。
![]()
其實,認為西貝餐飲有問題,這是消費者的權利;覺得預制菜有問題,這也是消費者的權利。但是,這一問題的根本在于,我們不能打著正常行使權力的角度去“妖魔化預制菜”,更不能因為某些幕后黑手操弄的所謂“科技與狠活”的描述就全盤否定預制菜的作用,這就是我的核心觀點。
當輿論場把預制菜簡單地描述為“科技與狠活”時,他們并沒有講清楚這條橫跨農田與餐桌的產業鏈,不僅讓農民兄弟滯銷的蔬菜走上了餐桌,還消化了廚師們好幾個小時的備菜時間,大大提升了餐桌的上菜效率。預制菜的產業鏈不是黑心作坊,而是打通了現代農業的任督二脈,菜農們依靠它多賺了40%的收入,冷鏈上的司機們依靠它月入過萬元,就連被無數網友嫌棄的料理包,其消毒標準也比自家廚房更嚴格十倍。所以,“妖魔化預制菜”就像因為外賣小哥超時五分鐘而要砸爛美團等外賣平臺一樣,離了大譜!
我作為一個時常在外面吃飯的食客,其實心里也明白,那些在家里動輒需要一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的雞鴨魚肉餐,之所以能在點餐之后半個小時甚至十幾分鐘就端上餐桌,不可能是廚師現宰現殺、在“小火慢燉”,他們肯定是用了預制菜的手段。這個道理不光是我,相信也是絕大多數食客的共識。我們不能一邊享受快速出餐的效率,一邊要求所有菜肴都現吃現做,這叫不講理。對于預制菜,我的態度很明確,酒店不能用現炒菜的價格來賣預制菜,這事關消費者的知情權,也是底線。
![]()
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是,八大菜系的很多經典菜品已經開始“預制”,廣州酒家的蝦餃皮凌晨三點開包,全聚德的烤鴨在流水線走鋼索,重慶火鍋的牛油底料在工廠里玩排列組合。這不是對傳統的褻瀆,而是食品工業升級的降維打擊。當我們在抵制預制菜的時候,可曾想到柳州的螺螄粉靠著預制技術征服全球,難道我們要因為手工粉的匠人精神而拒絕這碗國民美食,進而放棄百億產值的國內市場嗎?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餐飲業的崩潰不是浪漫的革命,而是血淋淋的失業潮。有些人抵制西貝餐飲,但搞垮西貝餐飲的后果,是全國360家門店的倒下,1.7萬名員工的失業,背后還有數萬名供應鏈從業者集體哭暈在莜麥田里。有些人抵制預制菜,殊不知國際餐飲巨頭也正等著我們“自廢武功”,他們好輕而易舉地接手這個龐大的市場帶來的潑天的富貴。劇本早就寫好了:先妖魔化國產預制菜,再讓國內餐飲企業倒閉,讓大批餐飲工人失業,最后帶著“更安全”的標簽收割市場,就像當年大豆產業故事的再次上演!
![]()
我們可以討論預制菜的營養,就像討論奶茶的含糖量;我們也可以質疑預制菜的標準,就像質疑外賣的衛生。對預制菜保持謹慎態度沒有問題,因為這些事關食品安全,但絕不能妖魔化預制菜,妖魔化現代食品工業,就像不能因為汽車尾氣就抵制內燃機一樣,飲食文明的進步,不是退回到刀耕火種,而是尋求標準化與個性化的平衡。
我們應該用更加理性的態度去審視預制菜,規范其發展,讓預制菜在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口味的前提下,繼續為生活帶來便捷,為餐飲行業注入活力。別讓傲慢和偏見“預制”了我們對預制菜的理性判斷,給它一個公平發展的機會,它能為我們創造出更多美食奇跡。
最后我再多講一段,我們的老祖宗說:“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我們傳統中餐的名品,很多是“味出來的”,比如東北的殺豬菜,徽菜中的臭桂魚,朝鮮族的各類腌制食物——作為朝鮮族的老羅你吃嗎?
(此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