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卷俞烈的SLG賽道,最近再現“奇景”。
9月20日,《三國志·戰略版》(以下簡稱《三戰》)正式迎來六周年慶,而同步開啟的打金服暨六周年主題服不僅預創盟數量超過1500、預約玩家數破10萬,以50人為單位的小團體“世家”的數量,也直逼1萬大關,促成了SLG圈首個“萬團大戰”盛況。
![]()
這也直接導致《三戰》升級后的服務器再次被擠爆,出現了部分玩家不得不排隊進服、又“夢回開服”的情況。
![]()
甚至在打金1服的一些落州點,更是開服不到5分鐘就已經顯示爆滿。
![]()
隨著周年慶打金服的爆火,《三戰》也在iOS暢銷榜上升至第三的位置。
![]()
回想行業這兩年的情況,我們能明顯感受到,有越來越多廠商正在入局三國SLG,想從這一經典品類分羹。而《三戰》的強勁表現有目共睹,這款產品一直處于SLG品類的頭部位置,今年也屢次沖進暢銷榜前5。這次六周年取得的成績,無論是熱度還是市場反饋,更是頗具里程碑式的意義。
![]()
已經長跑了六年的《三戰》,為什么能在這條紅海賽道立于不敗之地?
六周年比開服還火,憑什么?
《三戰》這次六周年的火爆,其實得分兩個角度來看。
短期來看,《三戰》點燃玩家熱情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三個月前官方宣布將重磅投入的1億現金,終于開始全面落地。
對核心玩家而言,“官方親自下場發軍費”這種事放眼整個品類,也稱得上是破天荒頭一遭,無疑提供了很強的參與驅動力。甚至很多SLG圈層內其他游戲的知名大盟,例如麒麟闕、滄海、玄天司、大咩王朝,以及寒朝、小字、元氣團、龍驤等等,也都紛紛宣布入局《三戰》,提前開啟搶人模式,為游戲率先拉動了一波重要的玩家流量。
![]()
但需要指出的是,火爆的打金服其實是《三戰》醞釀已久的戰略成果。今年6月,《三戰》先官宣了1億現金的投入,隨后在7月就將長安之亂劇本限時下放到S1賽季,推出了能賺真金白銀的S1打金服。
而今,《三戰》不僅延續了得到驗證的策略,還將周年慶打金服的規模全方位擴大——擴充獎池、提升服務器數量,進一步明晰賞金分配規則——可以說在經歷了三個月的生態測試和方方面面的籌備后,《三戰》在激發玩家GVG熱情、“做透GVG核心樂趣”這條路上,邁進了更為關鍵的新階段。
![]()
不僅如此,在清晰的戰略聚焦前提下,《三戰》依然在嘗試用玩法創新給玩家呈現更多GVG樂趣。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點燃“萬團大戰”的關鍵——世家玩法。
在六周年的打金服,玩家聯盟從過往300人下調至世家的50人,世家之間又可以彼此聯合,至多6家聯合征戰霸業,這種以小團隊為主的結構,不僅降低了回流玩家和新手玩家的門檻、更利于成員之間的溝通管理,同時帶來了更密集的聯合與對抗,讓沙盤戰場風向更刺激、也更難以預料。
![]()
世家爭鋒,戰場更加風云變幻
實際上,《三戰》投入1億現金給“GVG對抗”添的這把火,不只是助燃周年慶的打金服,同時也面向征戰PK賽季的玩家。而為了讓玩家能更清晰地對獎池有一個心理預估,官方還在開服前特地推出了“賞金模擬器”,讓玩家能測算自己的“SLG身價”。
打金服和PK賽季的獎池結算機制,其實會綜合考量玩家的活躍貢獻、霸業情況、賽區強度,以及團隊協作與最終段位等綜合因素,每個玩家時間和策略的投入都會被量化和轉化為獎金份額。
因此從玩家在社區的分享來看,不僅頂級同盟也能分得高額獎金,基本上所有參與的活躍玩家,都有機會分得現金和各種獎勵。
![]()
多個上榜賽區預計將瓜分近百萬獎池,同時平民玩家也有可觀的回報
這種站在玩家角度上考慮的優化設計,不僅讓玩家能夠更好地評估自身優勢,有更強的參與驅動力,還增加了社交話題性,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其實能看到,《三戰》六周年的成功兩個動作很關鍵:一是敢于先行,突破性地推出打金服,不斷攪動游戲的用戶生態;二是在認定方向后敢于持續深耕,以此不斷給玩家帶來新鮮體驗。
但需要注意的是,《三戰》的大膽舉措背后有重要的前提,并非所有產品都能做到。一方面,玩家的熱情本身極為重要;另一方面,官方本身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和底氣,以及靈犀這樣與之匹配的游戲和版本設計水平,去持續支撐和落實這些新想法、大動作。
長期來講,這次全面升級的打金服大受歡迎,其實也是《三戰》一直以來堅持革新GVG體驗的結果。
你會發現,《三戰》在多年迭代過程中,從最初的真實行軍,到軍師技的推出,再到今年具有高低差的立體沙盤,不斷創新的各種玩法體系,都被驗證了是能帶來差異化對抗體驗、喚醒玩家對戰熱情的舉措。

利用高低差地形作戰
說到底,為什么《三戰》如此重視玩家的GVG體驗?
在今天,做SLG體驗已經廣泛被視為一種做長線的手段,但對許多核心玩家來說,真正能把他們留住的,歸根結底還是GVG帶來的游戲激情。特別是在三國SLG中,GVG要好玩,玩法、規則和對手都很重要,《三戰》恰恰是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重新對這些部分進行了打磨。
比如玩法上推出的世家,延展了沙盤戰場的可能性;規則方面進一步打擊團控、細化霸業和獎勵規則,強化玩家驅動力;同時組隊大廳和預落州讓外交更透明化,再加上三戰本身的高端玩家規模,使得玩家彼此的交鋒更有看點。
包括在不久前的發布會上,《三戰》項目組也表示要“做透GVG”、“持續深耕GVG競技體驗”,承諾用更高的投入去激活GVG環境,進一步打擊工作室團控行為,保證游戲環境的公平性。而這些舉措,也在這個過程中一一得到了落實。
![]()
最終,足夠多的參戰玩家和勢力交鋒、足夠豐富多變的戰場策略和變化,滿足了《三戰》玩家的這種GVG體驗需求。
不管是短期動作還是長期策略,在內卷的SLG賽道廝殺,真的沒有什么捷徑,無論是玩法的創新還是運營力度的投入,最終都是要服務于玩家體驗。而《三戰》抓住GVG這一核心體驗,在這方面不遺余力的持續投入,使得他們一直都走在品類的前列,拿到了有力的出牌籌碼。
因此六周年的爆火,與其說是《三戰》的一場勝仗,不如說是他們長此以往“死磕”GVG、厚積薄發的成果,以及玩家對這款產品多年來在體驗迭代上的一次綜合肯定。
“三國頂流”,何以煉成?
SLG是一個以用戶為核心的品類,透過玩家社區的討論其實也看得出來,《三戰》的六年除了在品類體驗上不斷追求變革,在另一片重要的領域——三國游戲品牌——也建立起了自身的護城河,乃至成為許多SLG和三國愛好者心中的“頂流”。
![]()
![]()
這種品牌印象的構建,一方面正是來自于本身持續的產品迭代。
比如之前提到的他們對GVG體驗的關注、不斷更新的創新玩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能為玩家建立起《三戰》“始終有新鮮玩法”“常玩常新”的心智。
并且每次玩法上的迭代,《三戰》十分注重與劇本與玩法的融合設計,從赤壁之戰的水上作戰,到長安之亂的萬人巷戰,都保證了每一次重磅劇本能給玩家在玩法體驗上帶來親臨歷史戰役的沉浸感,強化玩家對官方“真的懂三國”的認知。
這種對玩法樂趣的追求甚至說較真,也成功讓《三戰》收獲了一批高端玩家的持久青睞,包括演員胡歌、李乃文,冬奧會冠軍任子威,導演陸川,網文作家天蠶土豆,還有自媒體人六神磊磊等等名人,其實都是資深的忠實玩家。
![]()
演員李乃文出戰三戰打金服
這些名人玩家,本身就極具話題性和號召力,讓《三戰》能夠把品牌影響力逐漸施加到多個領域的潛在用戶群體當中,為游戲的下一次破圈打好扎實的用戶基礎。
另一方面,游戲之外也處處是賽場。
三國SLG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發展到今天,內容生態已經是一個行業默認的重要板塊,而《三戰》已經在這一領域做了很久的耕耘,并且收獲頗豐。
打開B站這樣的內容社區,你會發現在“三國”關鍵詞下,《三戰》已經產生了多個三國話題的爆款長視頻內容,像是“一夜古法筑萬人冰城”的大型試驗紀錄片,播放量已經超過了430萬。
![]()
而“顯微鏡下的三國”系列視頻,總播放量更是已經突破了1000萬大關。
![]()
并且有趣的是,《三戰》的內容往往是結合當期推出的玩法和武將而打造的,激發大量玩家的討論的同時,主題也十分發散,從歷史人物的評價、到事件背后的人文背景,再到視頻中使用的游戲美術風格、角色在游戲中的表現,滾雪球式的內容探討,不斷加深了游戲對三國文化傳播的意義。
![]()
一期關于法正、劉備的內容
其實這樣長期下來,三國SLG的核心玩家,看到的是制作組對三國文化的熱愛、鉆研和誠心。而一個喜歡三國文化的玩家,即便短期內沒有接觸過SLG游戲,也可能看過《三戰》從三國歷史文化角度挖掘的內容,逐漸對游戲品牌建立起積極的印象。
![]()
《三戰》與新華社在今年合作推出的三國文化爆款內容
總而言之,每一個版本的產品迭代、不斷推陳出新的劇本和玩法設計,對精品三國內容的耕耘......諸如此類的運營動作,不僅反映了《三戰》對長線的追求和思考,同時在潛移默化之中,成功讓游戲真正“懂三國”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為六周年這樣的節點性的市場成績爆發,埋下了關鍵的伏筆。
結語
《三戰》自身來講,這次六周年的成功的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印證了過去多年他們重視玩家GVG體驗、重視玩法創新的迭代方向的正確性,讓外界把目光再次投向這棵難得的常青樹,也讓人對這款產品劍指十年的長線運營充滿了信心。
之于靈犀,《三戰》穩中求進、不斷拓新的表現,無疑會讓這家華南大廠在SLG的布局動作持續受到業界關注,并且讓他們的“三國”品牌更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同時對整個SLG品類來說,《三戰》在六周年的收獲則更像是為行業交出的一份運營范本:無論市場如何風云變幻、競爭如何激烈,對游戲玩法核心體驗的重視、對三國文化的熱愛和耕耘,不忘初心,始終是一款三國SLG產品走向長線的根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