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后一位狀元劉春霖的試卷真跡,手寫字讓人汗顏,猶如印刷體
1904年,慈禧正在挑選“狀元”。當時她心情糟透了,連年大旱,百姓遭殃,洋人又在門外虎視眈眈,急需一個好兆頭。
很多試卷字跡潦草、內容平庸,慈禧突然看到一份卷子,驚為天人。這份試卷寫得如何?作答者被相中后,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經歷?
![]()
慈禧面對這份試卷,連連感慨,字跡雋秀,看得很是滿意。考生叫“劉春霖”,籍貫“肅寧”,太后眼睛一亮,春霖不就是春雨嗎?肅寧不就是安寧嗎?這不正是老天爺給的暗示嗎?
因為字跡工整、姓名吉祥,劉春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狀元。沒人想得到,這位“天選之子”其實是“冒考”來參加考試的,什么叫“冒考”?就是身家不清白。
劉春霖的父親在府衙當差役,是個非正式員工,相當于現在的“底層勞務派遣”,母親在知府家當保姆,這樣的家庭狀況,子孫后代是不能參加考試的。
劉家父子不認命。為了讓兒子讀書,老父親到處求人,希望找個有身份的人給兒子“擔保”。同鄉的胡光簽是個有資格的廩生,卻一口拒絕,憑什么要我為你們冒險?
沒辦法,劉家只能繼續找關系、托人情,終于找到了一個愿意幫忙的“廩生(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劉春霖這才有了參加考試的“入場券”。
劉春霖一路過關斬將,考中了秀才,進了保定最好的學校蓮池書院,當了狀元后,他先進了翰林院,接著被派到日本留學。
![]()
回國后,劉春霖的仕途應該一帆風順了吧?結果卻差強人意。袁世凱想提拔,慈禧不同意;三個老師聯名推薦他,還是不行;好不容易升了一級,是個空頭官職,沒有什么實權。
為啥混得這么慘?大概是知識分子的清高,他不愛應酬,不會拍馬屁,還動不動就批評這個批評那個,在官場上不怎么受歡迎;跟袁世凱走得近,但袁世凱的敵人太多,連帶著他也被孤立。
原配夫人去世后,有皇族竟看好劉春霖,想把女兒嫁給他。這個姑娘在國外長大,會英語法語,還在慈禧身邊當過女官,對他很有好感。如果答應了,仕途估計能一帆風順,但他卻拒絕了。
為什么放棄這個機會?劉春霖認為,對方是皇族豪門,門不當戶不對,結婚后無法給姑娘應有的生活。
最后,劉春霖選擇了滄州姑娘張氏結婚,雖門第普通,但生活和睦,他追求樸素,哪怕有巨大誘惑,也能守住自己的底線。
1931年,日本人占了東三省,扶植溥儀建立了偽滿洲國,這個所謂的政權急需人才來給自己撐門面,便選中了“末代狀元”劉春霖。
![]()
1935年,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派人拿著溥儀的“詔書”來到北平找人,打算安排“教育部長”一職。劉春霖此時已經63歲,看事情卻也是很透徹,干脆裝病,稱自己年紀大、身體不好,干不了這活兒。
鄭孝胥不死心,決定親自出馬,他打聽到劉春霖愛喝茶,買了幾斤好茶當見面禮,見面后也先從書法聊起,再聊到“滿洲國”正題,卻被退回茶葉、被送客。
1937年,北平淪陷,日本商人在北平開店做生意,想請劉春霖題字。第一個日本商人開自行車行,被拒絕后不死心,三天后帶著四根金條再來,還是被拒絕。
牌樓“東亞樓”的日本老板特意買了上等的筆墨紙硯當禮品,剛說明來意后,就被劉春霖趕了出去。
1942年,這位末代狀元突發心臟病去世,享年70歲。送葬的隊伍綿延幾里,各界人士送來無數挽聯,其中最醒目的是兩塊黑底金字匾額:“義士狀元”“中華脊梁”。
![]()
縱然山河破碎,劉春霖也愿選擇最難走的路,這才是中國文人該有的樣子。
參考資料:《劉春霖,冒考卻成末代狀元》《末代狀元”劉春霖:曾三拒日偽之“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