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糖尿病,不少人先想到 “老年病”“遺傳病”,卻忽略了日常飲食才是影響血糖的關鍵。糖尿病的癥結在于機體處理血糖的能力降低。長期不合理飲食更是雪上加霜,如慢性侵蝕般,逐漸將身體逼近患病的危險邊緣,危害不容小覷。
身體這三種癥狀,或是血糖“警報”,飲食習慣該調整了!
當身體浮現這三種癥狀時,切不可掉以輕心。這實則是血糖發出的信號,警示你需及時調整飲食習慣,切不可對其置若罔聞。
![]()
總口渴、尿多:沒怎么運動卻總覺得嗓子干,喝水后沒多久又要上廁所。這是由于血糖過高,腎臟在排出多余糖分時,常裹挾大量水分一同排出體外。如此一來,身體缺水便會引發口渴之感,同時排尿量也會相應增多。
吃得多還餓,體重卻降:飯量沒減甚至變多,可不到飯點就餓,體重還慢慢下降。原因是胰島素沒法正常工作,細胞得不到血糖供能,大腦發 “餓” 信號讓你多吃;但細胞沒吸收到營養,身體會分解脂肪和蛋白質供能,進而導致體重下降。
手腳發麻、沒力氣:走路、拿東西時,手腳總麻得像有螞蟻爬,稍微動一動就累。此癥狀系長期高血糖所致惡果。高血糖易損血管與神經,干擾手腳血液供應及神經信號傳導,令血液循環與神經功能受限,進而引發這般癥狀。
![]()
別被“健康飲食”誤區坑了,這些做法反而傷血糖
很多人想通過飲食控血糖,卻容易走進誤區,讓血糖更不穩。比如有人為了少吃糖,把米飯、面條全停了,只吃菜和肉,沒幾天就頭暈心慌,血糖還波動。其實碳水是身體必需的能量來源,完全不吃會讓代謝紊亂,正確做法是把部分白米白面換成糙米、燕麥、蕎麥面 —— 這類雜糧消化慢,血糖上升更平緩。
還有人覺得 “無糖食品” 能隨便吃,比如無糖餅干、無糖酸奶一次吃好幾包。但很多 “無糖食品” 雖沒加蔗糖,卻含大量淀粉,吃了還是會變血糖;有些為了口感還加很多油,吃多了同樣影響血糖和血脂。所以選無糖食品要先看配料表,優先選雜糧多、油少的,還要控制分量,不能像吃零食一樣隨意。
![]()
不同人群控血糖,飲食調整要 “因人而異”
控血糖的飲食方案不是 “一刀切”,要根據年齡、身體狀況調整。老年人消化功能較弱、牙齒欠佳,若盲目效仿年輕人的飲食習慣,過量攝入粗糙雜糧,極易引發消化不良,甚至導致便秘等問題。此類人群可將雜糧煮至軟爛,像把燕麥與小米熬成粥,亦或把雜糧打成糊。如此既能有效控制血糖,又便于消化吸收,不失為調養之良法。
上班族日常事務繁雜,忙碌于工作之間,鮮有閑暇操持炊爨。故而,他們常常選擇訂購外賣以解決飲食問題,這也成了快節奏生活下的無奈之選。點外賣時盡量選清蒸、水煮的菜,比如清蒸魚、水煮菜,少選紅燒、油炸的;主食讓商家多放蔬菜、少放米飯,或自帶一小份雜糧飯;喝湯選清淡的蔬菜湯、豆腐湯,別喝油膩肉湯,減少脂肪和鹽分攝入。另外,辦公室可備點無糖堅果、小番茄、黃瓜,餓了當加餐,避免過度饑餓導致下一餐吃太多、血糖飆升。
![]()
飲食控糖,無需如“苦行僧”般嚴苛忌口。只需在確保營養均衡的基礎上,探尋契合自身的飲食習慣,如此,方能在健康之路上行穩致遠。比如喜歡吃甜的人,可用蘋果、梨、柚子這類升糖慢的水果代替甜點,在兩餐之間吃;喜歡吃辣的人,炒菜用辣椒、醋、蒜調味,少用醬油、蠔油減鹽分。循序漸進地調整,養成規律且健康的飲食習慣,如此一來,便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維持身體內環境的穩定,讓健康常伴左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