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來源:車壹條
“問界M7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么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還手之力。”
這是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想置頂的一條微博,發布在2023年6月13日。
![]()
2025年9月5日,全新問界M7開啟預售,10分鐘小訂2萬臺,1小時10萬臺。這次問界M7發布,還會把理想“打殘”嗎?李想這次能應對嗎?
請看來自方得智駕的分析。
問界兩次發布 都沖理想而來?
“HW(華為)的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ONE的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一個季度就虧損了十幾億,團隊都被打殘了”,李想的這條微博這樣說道。
![]()
2023年,問界M7用理想的增程路線,把理想ONE“打殘”了。2年后的2025年,增程路線已經有了更多擁躉:嵐圖、深藍、昊鉑。但全新問界M7,依然比照著理想打。這一點,從問界M7定價比照著理想就可以看出:
![]()
這一次,理想會被全新問界M7,再次打殘嗎?
M7未到 理想銷量已經下降3成
如果說2023年理想汽車是挨了問界M7突然一刀,那么,2025年理想汽車就是連續三下“受刺”——全新的問界M9/M8/M7,依次上市。
2025年3月,2025款M9上市,僅用25天交付破萬臺,創下50萬級車型交付新紀錄;8月25日,問界M8純電版上市,僅2個小時大定訂單就突破了7000臺。
理想汽車的銷量,從5月開始一路下行:5月40856輛,6月36279輛,7月30731輛,8月28529輛。3個月時間,理想銷量跌去3成。
![]()
2025年,除了全新問界“行刺”外,樂道L90、蔚來ES8等新產品的上市,也打擊了理想汽車的銷量。
尤其可怕的是,全新問界對理想最有殺傷力最強的一擊,可能還未到來——全新問界M7,還沒有開始交付。
2025年,李想能帶領理想汽車再次度過難關嗎?
理想汽車會如何應對“危機”?
李想置頂的這條微博,說明了理想汽車如何依靠“學習”,在2023年被問界M7“打殘”之后,又讓理想汽車站起來并且超越了問界。
李想描述了理想汽車如何通過向華為、向BBA以及各新勢力(盛贊了騰勢D9)后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我們作戰的目標就一個:把學習到的知識,通過實戰訓練,獲得成長,變為能力。”
“我們通過實戰,在BBA身上學到了太多東西,很多時候也感慨,二線豪華品牌如果能稍微認真學習一下BBA的基礎能力,而不是天天搞什么生活方式,銷量至少提升30%以上。”
李想提到的學習對象還有問界M7、騰勢D9、智己LS7、蔚來ES7、WEY藍山、蔚來ES6等。 這一系列學習的最終成果,則是“從2022年8月崩盤的4000多輛交付,一路成長到今年6月目標超過30000輛交付。”
2025年形勢比2022年更加嚴峻
李想沿用2023年的方法,可以解決2025年的新問題嗎?可以肯定的是,“學習”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有效。但能不能像2023年一樣涅槃重生,再度攀上更高的高度呢?
這就要看理想現在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
從能力上說,2025年的理想,應該是比2023年的理想更進一步,因為已經有了2023年被問界M7打殘后再度崛起的成功經驗,還有了2024年MEGA“被黑”后的短暫下滑以及快速恢復的經驗。
不過,從態度上來看,似乎這次李想并未覺察到全新問界M9/M8/M7、蔚來的樂道L90以及蔚來ES8,還有其他競品對理想的沖擊。這一點,從李想最近的微博就可以看出。
比如,李想認為,理想i8市場反響好,產品力沒有真正意義的對手。
![]()
再比如,新車市場銷量不太好,那就是“低開高走”,因為它們都很“Think Different”。
![]()
理想汽車的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則是從“局部領先”進入“全面領先”。
如果直接看李想的微博,可能很難想象這是在理想汽車的銷量連續下滑三個月,最大的競品問界M7已經殺到的情況下,發的微博。
![]()
從李想的微博中,看到理想現在的應對方法,也許就是等待,等待理想i8的“低開高走”,等待用戶發現理想汽車的全面領先。
等待,能夠迎來理想的絕地反擊嗎?
3個月銷量下跌3成,全新M7來勢洶洶,而理想汽車似乎正在等待理想i8的“低開高走”。月底即將上市的理想i6會如何定價?能夠應對近來如此密集的新車發布嗎?理想能夠再度占據新勢力榜單首位嗎?
也許答案就在李想的態度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