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就在化龍巷視頻號▲
常州一地嚴查全區物業!
嚴肅查處公職人員
包庇縱容、收受禮品禮金等案件21起!
9月14日,新華日報刊發了題為《金壇專項整治住宅小區物業管理領域突出問題 三方共管,讓公共收益真正用之于民》的文章,介紹了金壇區紀委監委的相關做法,全文如下:
![]()
9月以來,常州市金壇區凱爾尚郡花園小區業主發現,針對高空拋物隱患、兒童健身器材缺失等“老大難”問題,小區公共收益專項更新改造正式啟動。
“從方案怎么定到錢怎么花,我跟物管會主任、社區書記開了好幾次碰頭會,核心就一條:讓公共收益的每一分錢都花在明處。”小區物業經理鄧春玉道出金壇區小區公共收益管理的新變化。如今,由屬地社區、物業公司、業委會(或物管會)共同管理公共收益,在金壇已成新常態。
小區公共收益該由誰管、如何用、花在哪,既關乎業主切身利益,也考驗基層治理能力。曾經金壇區12345政務服務熱線涉物業投訴占比超10%;在常住人口超16萬的東城街道,物業投訴占比更是高達45%。“最多時一周接到40多起投訴,電話、來訪不斷,我們天天被‘追著跑’。”東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鈺記憶猶新。
物管問題出在哪?居民為何住得不舒心?2022年,金壇區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城區133個有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進行滿意度調查,發現居民對住宅小區公共收益的管理最不滿意。金壇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莊月芳回憶,超八成受訪居民表示對小區公共收益“一無所知”,居民知曉率低、權責劃分錯位、知情權難以保障三大問題尤為突出。
整治的突破口,源于一場持續3年、覆蓋全區的公共收益專項審計。在金壇區紀委監委推動下,城管局、市場監管局、審計局組建聯合工作組,但啟動之初就撞上了“硬釘子”。“別說查賬了,剛開始我們連一些小區的大門都進不去,物業抵觸情緒很大。”莊月芳提及當時的窘境。
面對僵局,工作組雙管齊下破局:一邊反復上門宣講法理,把公共收益的歸屬權、管理規范講深講透,爭取理解配合;一邊通過查處典型案例形成震懾,逐步打開工作局面。
隨著審計的不斷深入,一系列損害業主權益的亂象逐漸浮出水面:有的物業公司通過賬目造假隱瞞真實收入,有的違規挪用公共收益,還有的通過瞞報車位數量、少報出租收入等方式,侵占本屬于全體業主的集體財富……根據信訪舉報和審計發現的問題,金壇區紀委監委循線深挖,嚴肅查處公職人員履行監管職責不力、包庇縱容物業公司、收受禮品禮金等案件21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2人。
停車費,是不少小區公共收益的主要來源。整治期間,街道工作人員采取最“笨”但也最有效的辦法:實地逐一對車位進行清點核查,來來回回摸了三輪底,終于厘清了轄區小區車位數量、出租情況及收益明細。更難的是追回已被侵占的小區公共收益,陳鈺曾先后與8個物業公司負責人溝通,一遍遍核對賬目、宣講政策,才將屬于業主的收益“要了回來”。最終,通過全區范圍的審計核查,金壇區摸清了1500多萬元的小區公共收益“家底”。
一體推進“查、改、治”,金壇區紀委監委督促城市管理、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聯合開展物業管理服務提升專項行動,創新探索“三方共管”的小區賬戶資金管理模式。目前,全區已督促成立業主委員會30個、物業管理委員會169個,186個小區開設公共資金共管賬戶,累計挽回小區公共收益578萬元。
為讓公共收益管理有章可循,金壇區對照《江蘇省物業管理條例》《常州市住宅物業管理條例》,在制度層面首次明確公共收益的“八類來源”,包括利用業主共有道路或場地停放車輛所得利益、利用共有場地開展商業活動及投放設施所得收益等,清晰劃清公共收益的邊界;同時規定,業委會或物管會成立后,公共收益由經業主大會授權的業委會或物管會經營管理,通過公示公開、業主表決等流程,將資金精準用于小區設施設備維修更新等業主共同需求上。
凱爾尚郡花園的改變,正是“三方共管”機制成效的生動縮影。此前,小區60多萬元公共收益因缺乏管理標準,長期躺在賬上“睡大覺”,物業“既不敢碰也不敢花”。而隨著“三方共管”機制落地,管理標準明晰了,這筆錢終于“活”了起來。
“住了5年,今年夏天突然發現小區變樣了!”業主許志斌細數身邊的變化:悶熱的電梯里裝上了小電風扇,一樓大廳貼了卡通身高卡,負一樓墻面重新刷得干干凈凈……這些“微更新”的花費全部出自小區公共收益。“每一個流程、每一筆開銷,都在社區、業委會、物業三方監管下進行,我們看得明明白白。”許志斌感受到小區的切實轉變,還主動繳納了物業費。今年,小區物業費收繳率從68%提升至82%。
來源:新華日報
高溫終結!馬上要大降溫 ▲
遇見愛情,就在常州e紅娘▲
![]()
找工作,就選常州招聘網▲
點和支持嚴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