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的西安,桂花飄香,秋意初濃。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產數字化論壇在這座千年古都啟幕,全球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數字技術如何為人類文明傳承開啟新篇章。作為世界級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正以創新實踐向世界展示:在數字時代,那些塵封于地下的遺產、屹立于地面的古跡、書寫于典籍的文字,能夠真正“活”起來,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為何是西安?
對西安而言,文化遺產數字化遠非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承載著文明傳承使命的時代必答題,更是一道彰顯古都優勢的壓軸題。這座有著三千余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正以數字化為筆墨,為人類文明續寫永恒篇章。
![]()
西安鐘樓圖源:西安文旅官方微信
立足文明傳承的永恒命題,西安肩負著守護人類文明瑰寶的神圣使命。坐擁舉世無雙的文化遺產寶庫:秦始皇陵、大明宮、大雁塔、明城墻等歷史遺跡如星辰般散布,159座博物館中珍藏的202萬件文物,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這些承載著千年文明記憶的瑰寶,正經受著風化、氧化與人為破壞的多重考驗。數字化保護已超越技術范疇,成為文明延續的必然選擇——它既是為文明基因編碼,更是為歷史記憶尋求數字永生。
![]()
秦始皇帝陵兵馬俑圖源:西安文旅官方微信
站位國家戰略的宏大格局,西安依托“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和國家級中心城市定位,積極承擔以數字技術弘揚中華文明、促進文明對話的時代使命。在《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等政策指引下,這座千年古都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富集的創新優勢,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及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等機構在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等領域構建起強大的技術支撐體系。歷史底蘊與創新動能的完美融合,使西安既能深刻理解文明內涵,又能嫻熟運用數字技術,通過數字化手段創新講述中國故事,成為推動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在數字時空深度對話的重要樞紐。
西安的數字化“答卷”
![]()
西安城墻數字方艙管理可視平臺 圖源:西安曲江新區
面對時代課題,西安在文化遺產數字化采集與保存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采用毫米級三維掃描技術,全面采集兵馬俑信息并建立高精度三維數據庫;大雁塔通過無人機遙感與地面三維激光掃描相結合,生成了毫米級誤差的實景三維模型;明城墻則通過持續監測與數字化記錄,實現了對墻體病害的精準感知與預警。這些實踐不僅為文物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更創建了文物的“數字孿生體”,為文化遺產的永久保存和傳播奠定了堅實基礎。
![]()
市民體驗XR技術 圖源:陜文投集團
在沉浸式體驗領域,西安打造了一批標桿性項目。《帝國密碼——秦始皇陵》全真XR體驗空間基于科學勘探數據,對秦始皇陵地宮進行了全景數字化復原,借助5K超高清視界和空間追蹤技術,讓游客親歷兩千多年前秦朝王宮磅礴之景。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的“AI大唐”數字穿越項目,通過AI換臉技術生成游客專屬的唐風寫真。
在文物修復領域,兵馬俑到“陜歷博”,科技賦能文物“重生”,從納米修復到云端存檔,從修復文物的巧手良醫到全天候值守的數字方艙,最前沿的科技力量已深度融入陜西考古勘探、文物修復、活化展示的全鏈條。
在文化IP數字化開發領域,西安不斷創新內容形態。西安博物院推出數字藏品(NFT),將館藏文物轉化為數字藝術品,首批上線即售罄。“唐潮”系列文創產品融合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成為爆款網紅產品。這些創新實踐有效推動了傳統文化IP的現代轉化與傳播。
在國際文化交流領域,西安積極推動文物“走出”國門。通過數字化展陳方式,西安文物先后亮相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通過沉浸式技術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魅力,成為文化外交的亮麗名片。
如今,西安積極參與文化遺產數字化國際規則建設,正在為全球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中國方案”和“西安經驗”。
數字西安的下一站
![]()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智慧化服務平臺”
盡管取得顯著成果,西安的文化遺產數字化仍面臨技術、人才和資金方面的挑戰。海量數據的存儲、處理與分析對算力提出更高要求;既懂文物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仍顯不足;數字化項目需要建立可持續的投入機制。
![]()
陜西師范大學AI修復古籍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完整修復結果(紅框為復原出的內容)
面對挑戰,西安已明確未來發展路徑:人工智能技術將被用于文物修復、虛擬復原;區塊鏈技術為文物數字版權保護提供支撐;云計算能力幫助處理海量文物數據。“數字絲路”項目將連接沿線國家文化遺產;智慧博物館建設將實現個性化推薦和交互式體驗。
西安還將積極參與全球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計劃,共享技術成果與實踐經驗;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制定文化遺產數字化國際標準;培養更多國際化專業人才。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產數字化論壇在西安舉辦,本身就是對西安實踐的肯定。通過數字化手段,古都文明正轉變為全人類可共同觸摸、共享、傳承的寶貴財富。站在古今交匯點,西安正以科技之力架設文明互鑒新橋梁,讓千年古都煥發數字新韻,為全球文化遺產的永續傳承貢獻西安智慧與力量。
來源 | 華商網
編輯 | 小樹苗 責編 | 阮固 審核 | 劉永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