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知名人士羅永浩在微博上批評西貝莜面村:全是預制食品,價格卻高得離譜,令人反感。
這話確實無可厚非。
畢竟,西北菜的“貴”早已聲名遠播。
![]()
一個饅頭售價21元,小花卷33元,一碗豆腐湯甚至標價69元,被不少網友戲稱為“月薪兩萬都吃不起的餐廳”。
但令人費解的是,盡管批評聲不斷,前來就餐的人卻越來越多。
這樣一家被稱作“普通消費者止步”的餐廳,為何能長期保持火爆狀態?
西貝,究竟靠什么維持人氣?
![]()
西貝的爭議與熱度
圍繞西貝的爭議幾乎從未停止。
21元的饅頭、33元的花卷,確實讓不少顧客感到難以接受。
有食客在社交平臺吐槽:“點了一份160多元的牛大骨,結果150元是骨頭,肉不到10元。”
![]()
在外賣平臺上,一份蔥油生菜(小份)售價16.9元,西貝面筋29.9元,這樣的價格確實遠高于普通餐廳。
更讓消費者不滿的是宣傳與實際體驗的落差。
西貝常以“昆侖山小麥、傳統發酵工藝”來包裝高價菜品,然而不少顧客吃過之后表示“還不如小區門口的饅頭”。
有網友直言,西貝的普通菜品“價格堪比五星級”,但味道和服務卻難以匹配。
![]()
2020年,深圳某門店收取5元茶水費,還引發了“不尊重顧客”的質疑。
但有意思的是,盡管吐槽不斷,西貝門店的客流量卻絲毫未減。
![]()
2024年五一假期,一線城市西貝門店等位時間超過30分鐘,熱門門店甚至需要排隊3小時以上。
2023年集團總收入超過62億元,單店平均年銷售額達1500萬元,這樣的成績在中餐行業極為亮眼。
到了2025年暑期,西貝家庭帶娃就餐人數突破230萬人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25%。
這種“越批評越火爆”的現象,在2025年9月的預制菜爭議中更加明顯。
![]()
羅永浩指責西貝“全是預制菜”后,公司股價一度下跌,但隨后推出的“羅永浩定制菜單”和開放后廚參觀的舉措,使訂單量激增210%。
抖音上“我在西貝抓預制菜”挑戰賽吸引5.2萬人參與,最高單條視頻點贊數達230萬。
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其實暗藏西貝成功的秘訣。
![]()
西貝的吸引力機制
如今人們外出請客,最怕的就是“選的餐廳沒檔次”或者“菜品不合口味丟面子”,西貝正好抓住了這一心理。
以它家的“草原奶香饅頭”為例,不只是普通的饅頭,包裝上特別強調“選用昆侖山當年新麥,搭配草原牛奶發酵”,還做成圓潤的云朵形狀,端上桌時用木質托盤盛放,連熱氣都透著“精致感”。
![]()
這種將普通食品與“消費升級儀式”結合的方式,使西貝成為許多人請客、家庭聚餐的“穩妥選擇”。
試想一下,請朋友或長輩吃飯,說“去嘗嘗西北風味的精致菜”,對方會覺得被重視。
作為請客的人,也不用擔心選的餐廳沒名氣、口味不佳,畢竟西貝的品牌影響力擺在那兒。
![]()
西貝2025年發布的消費報告中提到,68%的顧客選擇西貝聚餐,是因為“不用擔心出錯,還能體現對客人的尊重”。
這種精準契合中產階層“身份認同”的設計,比單純打“高端牌”更有效。
不是要多貴,而是要讓雙方都覺得“有面子、無壓力”。
![]()
此外,西貝還精準把握了當代人吃飯的兩大“核心需求”:媽媽群體追求“吃得放心”,上班族追求“吃得舒心”。
西貝幾乎每次宣傳都會強調“西北有機蔬菜直供”“內蒙古草原散養牛羊肉”。
甚至在門店顯眼位置貼出食材溯源二維碼,掃碼即可查看小麥從播種到收割、牛羊肉從牧場到屠宰的全過程。
![]()
對于每天被工作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上班族來說,西貝的用餐環境就是一個“情緒釋放口”。
走進門店你會發現,燈光是柔和的暖黃色,不會太亮也不會太暗;服務員說話輕聲細語,如果你是一個人用餐,他們還會主動遞上一本雜志。
這種“被尊重、不被打擾”的感覺,是很多快餐店難以提供的。
![]()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貝對帶娃家庭而言,簡直就是“帶娃吃飯的福音”。
店內不僅設有兒童區播放動畫片,還提供免費小份冰淇淋;更貼心的是,孩子弄臟的圍兜,服務員也會主動拿去清洗。
![]()
而且,西貝的兒童餐多達30款,不僅有簡單的蛋羹、面條,還有原切牛排、蔬菜小餅,連調味都減少了鹽和糖的使用。
餐具也采用符合安全標準的硅膠材質,不怕摔。
![]()
不僅如此,西貝還推出全年不重樣的特色活動,讓消費者總是惦記著“該去西貝打卡了”。
這些活動并非隨意安排,西貝2024年《營銷年報》中明確指出,“通過季節性和節日性活動,培養消費者‘特定時間吃特定菜品’的習慣”。
雖然西貝憑借精準策略吸引了不少忠實顧客,愿意為“穩定口味、舒適體驗”買單,但有一個問題始終無法回避,那就是性價比。
![]()
如果長期忽視這些質疑,未來可能會面臨不小的風險。
畢竟餐飲行業選擇眾多,如果消費者長期覺得“不值”,就會逐漸轉向其他品牌。
尤其是對價格敏感的大眾客群,一旦流失,西貝的“客流奇跡”可能就難以維系。
![]()
更關鍵的是,這種負面輿論還會影響品牌聲譽,例如2024年上半年,微博上關于西貝價格過高的負面討論高達12萬條,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5萬條。
面對這些難以回避的挑戰,西貝其實早已開始調整,2024年便啟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試圖在“高端定位”和“大眾接受度”之間尋找平衡。
實際上,西貝的現象不僅是一家餐廳的經營問題,背后反映的是當前消費市場的大趨勢。
![]()
“實惠導向”與“體驗導向”兩種消費理念的碰撞。
你看網上關于西貝的討論,總能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吃飯就是填飽肚子,超市2元饅頭比21元的香,西貝就是在收割智商稅”。
另一派則認為“花點錢買個安心環境、健康食材,不用自己做飯收拾,值了”。
![]()
![]()
兩種觀點都有其合理性,本質上是人們對“用餐價值”的定義發生了變化。
因此,爭論“西貝值不值”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當前消費市場的分層現象,也促使整個餐飲行業進行思考。
![]()
如何在“盈利”與“大眾接受度”之間找到平衡?如何讓每位消費者都能感受到“用餐的尊嚴”?
若能思考清楚這些問題,才是西貝現象帶來的最大啟示。
所以,一個愿花,一個愿收,這就是當下市場的真實寫照。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