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象與課時
對象:初一學生(小組形式,15–25人最佳)
時長:一課時,約45分鐘
- 認知目標
: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初中學習與生活的變化,認識到可能面臨的適應問題。
- 情感目標
:在團體氛圍中增強新集體歸屬感,緩解緊張、不安,收獲支持感。
- 能力目標
:學習并練習基本的適應策略,如時間管理、人際溝通、自我調適。
重點:幫助學生表達適應中的困惑并相互支持。
難點:引導學生在輕松氛圍中敞開心扉,分享真實想法。
大白紙(海報紙)、彩色筆
A4紙、便利貼
小獎品(貼紙、小星星卡片)
投影或板書設計
1. 熱身與破冰(5分鐘)——“名字拍手節奏”
學生圍成一個圓圈,每位同學說出自己的名字并配合一個動作或敲桌子節奏。下一位模仿前一位再加上自己。
目的:活躍氣氛,記名字,形成團隊歸屬感。
材料:無需額外。
2. 導入情境(5分鐘)——“小小心聲”
提問:進入初中,你感覺有哪些地方跟小學不太一樣?
學生在便利貼上寫下一個最讓自己緊張或困惑的問題,投到“心聲箱”。
教師隨機讀出幾個,讓大家看到:原來大家的擔心有相似之處。
目的:增強分享安全感,讓學生知曉“我并不孤單”。
3. 核心活動(20分鐘)
活動一:“適應大比拼”小組討論與繪制海報(10分鐘)
將學生分為3–4組,每組選一個主題:學習、同學關系、老師關系、時間管理、校園環境。
每組畫出“問題樹”:樹根寫“遇到的困難”,樹干寫“具體表現”,樹葉寫“解決策略或經驗”。
小組內頭腦風暴,不必要求完美方案,強調分享與合作。
活動二:“經驗寶盒”分享(10分鐘)
每組派代表介紹海報,重點強調正向策略。
教師總結并補充實用技巧,如:
學習:課前預習,分塊背誦。
人際:真誠打招呼,找到興趣伙伴。
情緒:給自己暗示、做深呼吸。
時間:課余安排先要事后娛樂。
目的:讓學生感受到“解決方法是可以互相借鑒的”。
4. 心理技能小練習(8分鐘)——“呼吸小調節”
教師引導學生閉眼,做3輪深呼吸:吸氣數4秒,停頓2秒,呼氣數6秒。
告訴學生:緊張時,可以用這個簡易方法“重啟內心系統”,像手機卡頓時的重啟一樣。
目的:培養情緒自我調控的小技巧。
5. 總結與心愿簽(5分鐘)
給每人一張紙條:“我給初中生活的一個小心愿”——可以是目標、愿望、期待。寫好后投入“心愿信封”。
教師總結:初中是全新旅程,大家會逐漸找到自己的節奏,這些小心愿就是今日團體的信物。
可以承諾:期末或學期后再打開,看看實現了多少。
結束語要溫暖幽默,例如:“別忘了,初中不是怪獸闖關游戲,它更像一部連續劇——角色逐漸豐滿,劇情慢慢精彩!”
篇幅有限,如需完整方案請按下方獲取
本文分享
![]()
![]()
如果您喜歡內容,請按照以下方式獲取。
方法1:轉發本篇文章到2個200人以上的微信心理教研群+附上走心推薦語,把兩個截圖發到后臺,時間截止至2025年9月30日晚10點。(僅限發送微信群的第一人,第二個無效,24小時內會回復,勿催)可二創
方法2:獲得相關資料,自愿贊賞本公眾號10元,系統自動發送鏈接(長期有效)備注:此版本版權共有,可二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