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籍《格古要論》中,它只有寥寥幾句記載。
但近幾年,考古學家終于在山西霍州陳村,找到了這座被遺忘的“白瓷傳奇窯口”——霍州窯。
結果一出,震驚文博圈:它不僅是北方細白瓷最后的巔峰,更是從金代一直火到清代的“宮廷御用級”窯場!
發掘的歷史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故宮博物院就在臨汾當地文化部門的幫助下,進行了初步田野調查,并初步認定遺址。 ?
![]()
窯址藏在山西省霍州市白龍鎮陳村的現代村落之下,是一處典型的“古今疊壓型”遺址。
2021年開始,考古人員動用“最小地塊調查法”,完成40萬平方米地毯式排查。精細到每一個院落、廟宇和地塊,最終發現28處窯業堆積、12座古窯爐,甚至找到了當年的瓷土礦源!
發掘僅600平方米,卻清理出金元明時期窯爐9座、作坊9座、灰坑40個,出土大量瓷片和窯具。
考古人員從而拼接出了,一部從北宋末到清代的霍州窯“造瓷史”。
在唐代,瓷器開始成為社會日常用具,進入尋常百姓家。
![]()
中國燒制瓷器歷史悠久,瓷器的生產,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生產地點也會轉移。
有一類窯址,因為生產歷史較為連續,人們也在周邊生活,于是形成了窯業堆積,層層疊疊被埋在地下。
之后人們又在地面之上,又蓋了房屋院落,形成了“古今重疊型”的瓷窯址形態。今天的霍州窯就是這種形態。
金代:個性鮮明的“品牌瓷器”
霍州窯從北宋末年起步,在金代大放異彩。
![]()
它主打的產品是胎白釉潤的細白瓷,器型小巧、紋飾生動,常見水波禽鳥、纏枝花卉、蓮花童子等題材,甚至還有可愛的小兔子!
最讓人驚訝的是,這些瓷器上發現了“郭窯”“廉家”“李一造”等標記。
說明早在金代,霍州窯就已經出現“家族品牌”,以作坊為單位激烈競爭!
元代:全國唯一的細白瓷窯場,宮廷專用!
元代是霍州窯的“高光時代”:全國只剩它還在持續生產高質量細白瓷!
![]()
其產品修坯極精、支釘痕極小,折沿盤、高足杯等造型規整、素雅大氣。
紋飾也從細線印花升級為淺浮雕,常見魚藻、并蒂牡丹等精美圖案。
更有利的是,霍州窯瓷器出土于元大都、中都、甚至遠至哈剌和林古城——妥妥的皇家御用、跨境貿易高端貨!
“五粒泥漿支燒法”是它的獨門絕技
霍州窯沿用北宋汝窯“芝麻釘”工藝,并進化成更先進的“五粒泥漿支燒法”,釘痕細如米粒,兼顧美觀與穩固,代表中國古代支燒技術的最高水平!
明代:轉型重生,竟燒出“五爪龍”
![]()
很多人以為霍州窯到明就衰落了,但考古發現:它仍持續生產!
產品主打化妝白瓷,白地褐彩、黑彩寫意紋樣瀟灑生動。更震撼的是,它憑借技術老底,為明代山西藩王燒制了“五爪龍紋”礬紅彩瓷器!此外還生產“文廟祭盤”等禮器。
一方順治十三年紀年殘器證實:霍州窯的窯火,直至清初仍未熄滅!
總結:為何霍州窯如此重要?
它填補了北方細白瓷發展的歷史空白;
![]()
它是元代唯一專攻細白瓷的窯場,技術頂尖;
它清晰展現從家庭作坊到官窯定制的完整產業鏈;
其產品涵蓋民間日用、宮廷御用、宗教禮器,影響極大!
霍州窯,不是一個普通窯口,它是中國陶瓷史中被低估的技術派、經營大師,更是中華瓷藝多元一體化的活化石!入選2023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
![]()
它的發現告訴我們:歷史,總有未被寫盡的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