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標病死后,朱元璋可謂萬分痛苦,這不僅僅是父親對兒子愛子之心,也不僅僅是老年喪子白發人送黑發人,更重要的是他一手培養近30年的帝國接班人卻突然離世而導致的國本動搖。
此后,作為一代雄主,老朱也一直在思考誰可以作為接班人,燕王及其他9位王爺,他不是沒有考慮過,他甚至曾當面考察過朱棣和朱允炆,為此他還出了一份對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炆對答為:“雨打羊毛一片氈”,而朱棣則對為:“日照龍鱗萬點金”,可見朱允炆的的羸弱和朱棣的雄才。
![]()
但是有一個現實的問題老朱不得不考慮,那就是如果讓邊塞藩王繼承大統,朱標這一脈將會被即位皇帝所誅殺,作為父親,老朱不希望自家人兵戎相見,最后他接受了大臣的意見,按照中國古代宗法思想:“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立朱標的第二個兒子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那么擁有全國資源的朱允炆為何在靖難之役中丟掉皇位呢?
性格懦弱
朱標生前原配常氏為太子妃,生育朱標長子朱雄英,后來朱標原配常氏及其長子朱雄英先后死去,而朱允炆則是朱標的妾室呂氏所生,是朱標的第二個兒子,朱允炆和他爹一樣,文弱多虛禮,完全沒有老朱的剛毅,果斷,善謀善斷,比如他有三次完整的機會可以抓住朱棣。
![]()
第一次,朱元璋死后,朱棣不顧老朱的遺詔諸王不得離開封地,以奔喪為名前往南京,其實就是想奪皇位,走到半路上朱允炆的謀臣建議立即囚禁朱棣,以絕后患,但是朱允炆偏偏沒有去做,哪怕隨便找個名義就可以將其困住。
第二次是李景隆在征伐燕王朱棣時,要求不能傷害朱棣,導致士兵放不開手腳,結果錯失良機,如果不是這樣的婦人之仁,朱棣肯定會死在戰場上,就沒有后來什么永樂皇帝了。
第三次是朱棣被軟禁,進而朱棣裝瘋賣傻,然后朱允炆因為心軟,放松了警惕,導致朱棣逃過這一劫,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殺掉,何故還有什么后來的靖難之役。
![]()
用人失敗
朱元璋死后,其實無論是誰登基后都會削藩的,因為新皇帝面對的是與朝廷平分天下,尾大不掉的藩王,朱允炆登基后,著手削藩,為了綁住朱棣,捆住其手腳,命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暗中監察燕王府中事。
結果朱允炆真的太天真了,竟然不調查所用人的背景和人脈關系網,結果他派去的張信不但沒有起到作用,反而在關鍵時候把朱允炆賣了,因為這個張信以前是朱棣的親信,張信把朝廷的軍事機密全部告知給朱棣。
![]()
另外他選用耿炳文伐燕,結果致使9000多人喪命,這個耿炳文他擅長守城,根本無法進攻軍力強大的燕軍騎兵,還有他選用的李景隆其實就是一個草包,李景隆累計帶領100多萬朝廷軍隊,結果要么投降朱棣,要么死掉,要逃散,而且李景隆還是一個墻頭草,1402年6月13日,李景隆背叛了對他無限信任的朱允炆,打開金川門,迎接朱棣燕軍,朱允炆把身家性命都給了他,把能給都給李景隆了,結果這個草包還是背主投降。
缺乏經驗
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即位,當時他年僅21歲,按現在來說他還是一個毛頭小伙子,俗話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他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削藩,首先削藩是正確的,但是他事先沒有任何準備,就開始下令逮捕了周王等藩王,其中湘王自焚而死,這就導致了其它藩王像是驚弓之鳥。
![]()
準確地說朱允炆削藩是柿子檢軟的捏,最后才輪到朱棣,在此之前朱棣有了充足的時間和準備。現在有的歷史學家就認為如果先從燕王開始削藩,可能結果就不一樣了,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從朱棣登基后削藩的一系列動作看,朱允炆還是太年輕,身邊的齊泰和黃子澄更是書生之氣,正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誤國。
可悲可憐
開國太祖老朱在他親自定下的《祖訓錄》其中有一條規定:在新皇帝登基以后的三年內藩王們無詔不得進京,只能留守藩封。但是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如果有“奸臣”當道,諸王可以靖難進京勤王,而在除掉奸佞以后,他們仍應返回封地。這就給燕王朱棣等其它藩王留下了造反的隱患,朱允炆尚未登基前。曾憂心忡忡地對爺爺朱元璋說:“胡虜不安定,讓諸王防御,可若是諸王不安分,誰去抵御呢?”。
朱元璋默不作聲地看著朱允炆,意有所問地,結果朱允炆說到“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朱元璋是同意他的看法的。這就矛盾出來了,當皇帝弱,藩王強時,很容易給藩王留下造反的機會,朱棣就是打著《祖訓錄》清君側的。
![]()
當燕王朱棣率軍打到揚州時,手中無兵無人無錢的時候,可憐的朱允炆只好下罪己詔,訴說自己的得失,然后哀求南京周邊地區的老百姓齊心抵擋燕王軍隊的進攻,然而此時誰也救了他了,絕望之際,他只好派姑姑慶陽公主去勸說朱棣退兵,意料之中的事,遭到朱棣的嚴詞拒絕,李景隆背叛后,打開金川門,迎接朱棣的軍隊。
最后孤家寡人的朱允炆在皇宮一片火海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人說他去當和尚了,有人說他躲到那個偏僻的地方茍且偷生了。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古以來就是成王敗寇。
作為一個合法登基的皇帝朱允炆掌握當時全國人口,輿論,龐大的軍事實力,以及東南江蘇,浙江源源不斷的經濟支撐,卻敗給了邊塞軍事武裝,舉全國之力敵一隅,還是失敗了,占據當時天時地利人和,還是失敗了,老朱為了這個孫子,不惜在歷史上留下惡名,殺奸臣,誅功勛。就是為了給他的這個孫子鋪平道路,然而,他沒有守住這份囑托,不能不說朱允炆可悲可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