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子上初二了,個頭躥得老高,脾氣也見長,典型的青春叛逆期選手。
最近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我們娘倆經常因為寫作業、復習、考試這些事吵得不可開交,四目相對(不對,是八目相對)的時候,簡直像是前世仇人。
這時候,我就是那個“惡人媽媽”,而他爸,則成了幫他說話的“親爹”。
可一旦他看中什么球鞋、玩具車模、限量款文具……他從來不找他爸,只會跑來磨我這個媽。
光這個暑假,他已經接二連三實現好幾個“心愿”了,美滋滋的。
我當然清楚,這會兒他是開心了,可等到一寫作業、一談學習,這小子翻臉的速度比翻書還快。
我偶爾跟老公吐槽:“你兒子又開始作了!”
他爹一臉淡定地回我:“活該,誰讓你那么好說話?”
靜下心來想一想,我也自認是個有原則的媽呀。后來我才慢慢發覺:問題可能出在——我太容易“共情”孩子了。
他抱怨作業多,我就忍不住幫他抱怨老師;
他跟朋友鬧別扭,我比他還耿耿于懷;
他考試考砸了難過,我立刻心軟想安慰“沒關系下次再來”。
我們這一代父母,被各種育兒理念包圍:“要接納情緒”“要理解孩子”“要共情”……一路照做,一路反思。而現在,我倒想說:
共情沒錯,但別過度。否則,孩子真的會“套路”你。
![]()
01
三種“共情”,你屬于哪一種?
所謂共情,說白了,就是讀懂孩子的感受,并陪著他一起面對。
同樣是“共情”,動機不同,效果也完全不同。下面這三種,你對號入座了嗎?
真共情:健康的共情方式。
孩子因為好朋友突然不理自己而情緒低落,你說:“他這樣做確實讓人難受,媽媽明白你為什么傷心。你想聊聊嗎,或者自己靜一靜?”
——你理解了他的社交困境,給了他表達和選擇的余地,而不是直接替他想辦法或否定他的感受。
過度共情:情緒反應比孩子還激烈。
孩子月考沒考好,剛表現出沮喪,你比他還焦慮:“這老師也真是,題出這么難!不行我得問問其他家長怎么回事!”
——這種共情,看似是支持,實則是在替他承擔壓力。孩子可能反而覺得自己更“可憐”,甚至認為“都是別人的錯”。
虛假共情:敷衍了事,只為快速平息情緒。
孩子抱怨周末作業太多根本寫不完,你邊看手機邊回應:“哎呀哪個學生不寫作業,抓緊寫就行啦。”
——孩子會覺得你根本不懂他,以后真實情緒不再愿意向你敞開。
真正要避免的,是后兩種變了味的“共情”。
02
為什么“太共情”反而會害了孩子?
我兒子小學時的班主任特別有共情力。他雖然調皮,但成績還行,老師也總包容他。用老師的話說:“一看他委屈,我就不忍心說重話。”
因此他小學過得挺開心,也非常喜歡這位老師。但進了初中,畫風突變。
初中班主任極其嚴格,說一不二,犯錯必究,從不姑息。我兒子沒少被“修理”。一整個學年過去,他還是沒適應。這不,剛開學第一天,他回家就抱怨:“班主任又找我麻煩了……”
兩位老師其實都是好老師,只是風格不同。但我兒子長時間適應不了,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曾經被“共情”得太多了。
習慣了被理解、被寬容、被輕易原諒,他會誤以為:全世界都該這樣對我。
![]()
太共情,至少會帶來三個問題:
1.偷走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就像總用抗生素,身體反而更脆弱。孩子每次受挫你都立刻安撫,他就沒機會練習處理情緒、解決問題。適度挫折,才是成長最好的疫苗。
2.讓孩子混淆“誰的情緒是誰的”
過度共情的媽媽,容易情緒捆綁。孩子會覺得:“我難過,媽媽也更崩潰”。于是他可能不敢表達真實情緒,變得敏感、討好。這種糾纏型關系,對彼此都是消耗。
3.容易養成“受害者心態”
“都怪老師布置太多!”“都怪同學影響我!”……這種歸因方式,會讓孩子遇到問題就怨天怨地,學不會反思和承擔。
03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
不讓你過度共情,不是叫你變成冷漠的家長。我們要學會的是——“策略性共情”。分成三步,用的是腦子,而不是光用情緒:
第一步:接納情緒,說出感受
看著孩子的眼睛,替他說出心里話:
“好朋友這次沒選你進隊伍,是不是挺失落的?”
“連續幾次考試沒達到目標,確實容易讓人沒信心。”
光是被理解,本身就能安撫情緒。
第二步:劃定邊界,溫柔堅持
共情不等于什么都答應。
“我理解你很想買這雙鞋,但這個月預算已經超了,我們可以把它列入心愿清單。”
“我知道你感覺作業多,但還是要按時完成,需要我們怎么幫你規劃時間?”
愛與規則,從不沖突。
第三步:引導解決,把球傳回去
最關鍵的一步!問他:
“你覺得接下來怎么做會好一點?”
“你打算怎樣和朋友溝通這次誤會?”
“我們是調整學習方法,還是一起看看錯題?”
記住:你是教練,不是替補。得讓孩子自己“射門”。
我知道,這很難。看到孩子難受,咱們心里更煎熬。
但真正的愛,是懂得退一步,給他自己長大的空間。
共情不是為了讓孩子馬上舒服,而是幫他學會自己站起來。
我是諾媽,家有男娃,探討男娃的養育心得,記錄孩子的學習日常,分享學習干貨,一起共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