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海濤 畫作/杜艷
中國畫的學習,應該怎么去學習?這個問題很少有人問起,或者提起。因為,都在一個模式學習,養成了認為中國畫的學習就是臨摹,就是拜個老師。當然,現在因為書籍普及,視頻的興起,又加了一些學習的渠道。這種約定俗成,把應該怎么學習的思考掩埋了。所以導致了現在畫畫的諸多,畫家卻無幾人的現狀。也因為這種學習的方式和認知,把中國畫的傳承理解成了單純的繼承古人,把有所出新當作異類。
![]()
杜艷作品
關于中國畫的創作,現在的畫畫的不是畫齊白石,就是畫張大千;不是畫吳昌碩,就是畫徐悲鴻;不是畫黃賓虹,就是畫潘天壽;不是畫李可染,就是畫傅抱石。也都在宣揚自己是畫家,是藝術家。我們的收藏者,以及一些鑒賞家,也是認為這些人是畫家、藝術家,甚至是大畫家。可是,大家可有想過,一個只能畫別人風格作品的人,怎么能算得上是畫家、藝術家,大畫家呢!齊白石、張大千、吳昌碩、徐悲鴻、黃賓虹、潘天壽,他們之所以是大師,是畫家。是因為什么?
![]()
杜艷作品
中國畫的學習,臨摹無可厚非,拜師也是使自己快速成長的最佳選擇。但是,這不是怎么去學習,而是入門學習。怎么學習是一種思考,是一種認知。比如,多看名家、大家、大師之作,你看是為了什么?是學習他們之長,研究他們的筆墨。而不是為了畫的和他們一樣。當然,能夠有高超的模仿能力也是自己創作的一種助力。但是,不是讓自己的創作是畫的和他們一樣。畫的和他們一樣,你只能說是誰的傳承人。和藝術能搭點邊,但是稱藝術家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繼承的是這些大家、大師的思想,筆墨意識,你可以是這個畫風的繼承人、發揚人。但是,前提條件是你為這個畫風豐富了,延續了。
![]()
杜艷作品
為什么中國畫收藏市場如此的蕭條,與缺少真正的畫家有著莫大的關系。試想一下,一個收藏者收藏了一百位畫家作品,當其全部展開欣賞時,發現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他會是什么感想,他會怎么去做。藝術,畫家,原創是基本條件。這個原創可不是自己親手畫的就是原創。原創是,思想是自己的,筆墨是自己的,而且還能有自己的藝術觀點。可是,我們看當下的畫作,基本就是近現代幾位大家的派系傳承。怎么能形成收藏的價值?
![]()
杜艷作品
![]()
杜艷作品
![]()
杜艷作品
![]()
杜艷作品
![]()
杜艷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