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社會讓交流變得輕而易舉,我們熟悉評論區與快速轉發,我們習慣了在無數信息浪潮中在線,卻也正在逐漸失去凝視彼此,共享沉默,感受同一個現場呼吸的經驗。
《第三排觀眾》試圖抵抗這種輕盈。它是一次公共性的嘗試,希望把人從加速的流通中抽離出來,我們可以身處同一個空間,分享彼此的存在。同時我們也期待一種可能性的恢復:個體重新開始在場,在現實空間中檢驗見證的意義。
本次《第三排觀眾》將在同一天完成兩期錄制,分別與戲劇編劇、導演曹曦,作家袁凌展開對話。我們邀請你參與節目錄制,一起見證這兩場對話。
![]()
對話曹曦
13:00-15:00
談到青少年成長中抑郁、拒學或自我認知的困惑,許多成年人往往本能地想去控制和干預,甚至用藥物去“解決問題”。曹曦選擇了另一條路:用戲劇,讓孩子自己找到出口。
作為抓馬教育的創意總監,他建立了一個獨特的實驗空間。在這里,青少年既是表演者,也是創造者。他們在戲劇創作、角色演繹、游戲化的練習中,學會觀察生活和自我理解,并在安全的環境中嘗試新的表達方式。戲劇,成為了 TA 們與世界對話的通道,也成為了 TA 們自我探索的練習場。
這樣的教育實驗像一場微觀的社會模擬。舞臺不僅僅是表演的地方,更是認知的場域。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去體驗情緒,重新識別自己和環境的關系。在曹曦看來,戲劇的魅力正在于它幾乎是人生的縮影。在虛構的空間里,孩子們可以說出現實中不敢說、不會說,或不被允許說的話。好的藝術,總能讓觀眾有機會去表達自己,也讓創作者發現新的自我。
曹曦坦言,他的人生軌跡一直帶著邊緣感,靠著對戲劇的熱情和對表達的執著,一步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正因如此,他對每一個被忽略的視角都格外敏感,相信藝術的展現并非依靠天賦,而是存在于被理解、尊重、激活的瞬間。
教育的真正力量,在于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內心深處被喚醒,勇于自由呼吸。《第三排觀眾》與曹曦的對話,將重新審視成長與表達的本質,進入微小卻深刻的世界,穿過表象去感受孩子們尋找自我的隱秘維度。
【錄制時間】
9 月 7 日(周日)
13:00—15:00
【錄制地點】
單向空間·郎園 Station 店
北京市朝陽區東壩鎮半截塔路 53 號
郎園 Station(北京紡織倉庫南門)D3-1 座
【請掃描二維碼報名參與錄制】
【錄制嘉賓介紹】
![]()
曹曦,戲劇編劇、導演,抓馬教育創意總監,見學國際教育文化院執行總監,教育劇場的積極倡導者。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后在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學院攻讀人類表演學,獲哲學碩士學位。導演教育劇場作品《另一面的我》《箱子屋》《巨人的擁抱》《做媽媽》《杰克與豌豆》《棄兒》《灰》等。自 2019 年起帶領直面鴻溝青年劇團完成《麥克白》《我們(或個人問題》《醒醒,該起來了》等作品譯著有《想象真實:邁向教育戲劇新理論》《教育戲劇:實踐指南與課程計劃》。2022 由曹曦導演的舞臺戲劇作品《做媽媽》,榮獲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優秀獎”。
對話袁凌
17:00-19:00
袁凌的前半生,像是在一場盛大的宴席上始終坐在邊角。
清華博士的席簽已經擺好,他卻起身;《新京報》新聞部副主編的座位留著,他又退下;新浪中心的管理席端著高腳杯,他禮貌點頭,把杯口按住。一次次遠離燈火正盛的主桌,他背對華彩,面向幽暗的走廊與風口,袁凌在這里轉身,他的腳步,通向更冷的地方——礦難的黑,皮村的夜,留守兒童的沉默。這種選擇并非浪漫,恰恰相反,它充滿風險。
這種執拗,似乎與他的出身緊密相連。一個來自山村的孩子,對世界的感知往往是雙重的:明白貧窮與困苦的重量,也更為敏銳地捕捉到秩序背后的空洞與殘酷。袁凌顯然不愿接受,他拒絕被安置和馴化,作為寫作者,更拒絕一種“安全的文學”。
從《我的九十九次死亡》到《寂靜的孩子》,從《生死課》到《我的皮村兄妹》,他的個人生活與寫作幾乎都帶著救贖與沖動。他拒絕一切慰藉的語言,以冷峻和克制的注視,將洪流中的個體命運一一寫下。正如他時常提起魯迅先生的那句“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獨立寫作的道路漂泊而漫長,物質困境時常隨之而來,但他仍然義無反顧選擇了自身的文學立場:讓被遮蔽的命運現形。這種堅持,本質上也是他對個體自由的捍衛。
在袁凌看來,文學必須與真正的獨立意志為伍,它該誕生于矛盾和孤獨之中,需要寫作者敢于在失序的環境里暴露自己,而不是在庇護中溫順書寫。袁凌說,我始終保持著這種寫作姿態,拒絕虛假的偽善,當然,這其中必然伴隨著許多艱辛。這種警覺,就像刺入身體的一枚鐵釘,讓他無法在庇護中佯裝沉睡,而是必須向外伸展,哪怕前路滿是荊棘。
與袁凌的對話,是《第三排觀眾》的一次必要相遇。他的寫作與人生,并非通往中心,而是不斷自我逼近,宛如一條從邊緣走向“邊緣”的勇敢旅程,我們的問題也懸置其中,個體如何抵抗結構性的冷酷,尋求獨立,不被豢養,直面現實的刃鋒。
【錄制時間】
9 月 7 日(周日)
17:00—19:00
【錄制地點】
單向空間·郎園 Station 店
北京市朝陽區東壩鎮半截塔路 53 號
郎園 Station(北京紡織倉庫南門)D3-1 座
【請掃描二維碼報名參與錄制】
【錄制嘉賓介紹】
![]()
袁凌,單向街 2019 年度青年作家,《新京報》2017 年度致敬作家,騰訊書院 2015 年度非虛構作家。入選三屆《收獲》文學排行榜,兩屆豆瓣年度作品,單向街年度作品,新浪十大好書,華文十大好書等。出版《我的九十九次死亡》《青苔不會消失》《世界》《寂靜的孩子》《生死課》《記憶之城》《漢水的身世》等書。在《人民文學》《收獲》《花城》《十月》等刊發表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