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宿晉昌亭聞驚禽》一詩中有這么一句話“羈緒鰥鰥夜景侵,高窗不掩見驚禽。”其中“鰥鰥”一詞解釋為因憂愁而張目不眠的樣子。古文中的“鰥”字通常有兩種意思,一指喪妻或無妻的男子,二指鰥魚。劉熙曾在《釋名》提及過這兩種釋義之間的關系。他認為,無妻的男人孤獨無伴,憂愁郁悶睡不著覺,張目不眠,就像總是獨行且不眨眼的鰥魚,故用“鰥”來稱呼無妻的男子。許多古書中的“鰥魚”,指的正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鳡魚。
![]()
并不是所有的魚類都很溫順,有些魚類還是比較兇猛的。有一種淡水魚,則被稱為“水中老虎”,也有中國黃金猛魚之稱。它兇猛無比,堪稱是淡水魚中的“小霸王”,魚塘里只要有一兩條,就能吃光水里面的所有魚類,這種魚就是被漁民視為害魚的鱤魚。
淡水中的“魚霸”——鳡魚
![]()
鱤魚作為一種肉食性魚類,以其他魚類為食,比如一些黑魚、鱖魚、鯰魚等淡水魚類都是它的食物,因此被稱為“魚霸”,且具有強烈的攻擊性和掠食性。
鳡魚屬于廣溫型魚類品種,生存的水溫范圍較廣,比較適宜的生長水溫在16-30℃左右,在我國分布最廣,黑龍江流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紅河及其支流,以及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湖等大水域都有分布,而其中以長江為最多。主要在江河、湖泊和一些水庫、大型的魚塘里面活動。
鳡魚的身體細長如梭,稍側扁,亞圓筒形,鱗細,體色微黃,腹部銀白,背鰭、尾鰭則為青灰色;頭長而尖,口裂也相當大,末端可達眼前緣的下方,吻尖,呈喙狀,吻長遠超過吻寬,齒末端呈鉤狀,下頜前端正中有一堅硬突起與上頜凹陷處相嵌合。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專門捕食各種魚類。它的個頭也很大,有些能長到1.5米以上,體重可以超過100斤。如此大的塊頭,再加上它的力氣大,反應迅速,其他魚類一旦受其追擊就難有逃脫的,在水中是所向無敵的,它有很強的爆發力,能在短時間內加速,追捕其他魚類,追捕到獵物后,會用它那鋒利的牙齒和強大的咀嚼力將獵物撕開吞掉,如此兇猛的天性,跟老虎沒有什么兩樣。
![]()
而且鱤魚的進食量很大,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一條小鱤魚一天就要吃掉3斤左右的食物,而成年的鱤魚,食量會大大增加,其一天食量可達到10斤活魚。所以鱤魚的出現,對于其他淡水魚類來說,簡直是災難。而且這種魚的繁殖能力也很強,生長也很迅速,一年可產卵數千粒,在短短三四年時間,就能跟成年人一樣大,壽命可達二三十年。所以在三峽地區,由于鱤魚極強的掠食性和繁殖能力,對當地的魚類資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過去的幾年中,許多魚類數量明顯減少,甚至面臨滅絕的風險。因此,一些環保組織和生物學家對鱤魚在三峽的出現表示了擔憂,認為這種“水老虎”可能會對當地的生態平衡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
當然了,對于鱤魚的存在和影響,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一些專家認為,鱤魚在長江流域的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認為,鱤魚的強大繁殖力和掠食性可以控制其他魚類的數量,防止某些物種過度繁殖,從而維護生態平衡。
![]()
丹江口鳡魚 圖片來源:十堰晚報
2019年10月,一條重達百斤、體長1.68米的巨型鳡魚在丹江口水庫內被捕獲。如今,它已被收藏到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博物館,面向公眾展出。據了解,它是湖北最大的鳡魚標本。
來源:青島水族館
聲明:文章及圖片用于公益科普,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備注:本網易號"養魚第一線"歡迎您的光臨!本文原創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侵權可刪,歡迎指正和留言討論,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