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作者賦予一個角色名稱時,往往都是帶有巧思的。
比如《俠客行》中的狗哥真名為石破天,他后來的人生經確實只能用石破天驚來形容。
又如《神雕俠侶》中的“錫礦”楊過,這小子當初可是走過不少彎路的,最終他是迷途知返,有過改之,才得以成為“神雕大俠”。
所以金庸筆下的多數角色,都是人如其名的,不過有些角色,則給人一種名不副實之感,他們的名字霸氣無雙,可實力卻不過都是二三流水準。
第一位:卓不凡
《天龍八部》中,萬仙大會上是登場了不少稀奇古怪的高手,其中最亮眼的一位莫過于那“劍神”卓不凡。
![]()
(卓不凡劇照)
多數人注意到這個角色多半是因為他那“劍神”的外號,畢竟金庸在《神雕俠侶》中早已提到過一位“劍魔”,那人是縱橫江湖三十余載未嘗一敗,所以此時這人自詡“劍神”自然也該是實力不俗。
而他這卓不凡的名字似乎也在暗示他的身手不凡。
你還別說,他出手就使出了劍芒,那劍招只驚得在場群雄贊嘆連連,可實際效果如何呢?
虛竹只輕描淡寫間便將他的佩劍給奪走,一個劍客被奪了佩劍,還有什么比這更恥辱的事?
萬仙大會后,這哥們就下落不明了,他這卓不凡,也沒有多“不凡”。
第二位:不平道人
金庸筆下有不少道派高手,比如百損道人、張三豐、王重陽,這些角色的名字一聽就讓人覺得十分霸氣,這“不平道人”亦是如此。
不過不平道人的實力,卻只能用“拉胯”來形容。
這家伙是在雪山被虛竹以一顆松球打死,那甚至都不算是“招式”,所以你也該知道他是什么水平了。
第三位:出塵子
作為丁春秋的弟子,這出塵子的實力自然不會太高,不過他這名字卻難免給人一種“出塵脫俗”之感。
![]()
(出塵子劇照)
起初他追捕阿朱的時候,還算是能夠給阿紫一些壓迫感的,可當他遇上大師兄摘星子時,就顯得十分狼狽了。
最終是被摘星子輕松殺死,絲毫沒看出他這家伙到底哪里“出塵”了。
第四位:靈智上人
當年第一次讀《射雕英雄傳》時,初聞“靈智上人”這名字,只覺得這家伙的實力怕是要堪比五絕了,畢竟又有靈氣,又有智慧,還是上上之人,如何能不強?
![]()
(靈智上人劇照)
可誰能料到這家伙卻淪為搞笑角色,只要開口,就難免挨打,先后被歐陽鋒、黃藥師、周伯通丟進水中,出盡洋相。
后來還被周伯通抓去,關在重陽宮幾十年,還被打瞎雙眼,廢了雙腿,別提有多慘了。
第五位與第六位:武修文與武敦儒
武修文和武敦儒這哥倆常被讀者稱為“武家雙廢”。
其實當初看到他們這名字時,還一度認為他們會是人中龍鳳,畢竟這兩個名字都有深意。
比如修文是指文雅,而他們又是習武之人,那不就是說這小子文武雙全嗎?
至于敦儒,《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也有敦厚儒雅之意,仿佛給人一種這哥們應該是謙謙君子,面對啥事都是一副游刃有余的樣子。
可這哥倆的實力如何?
![]()
(大小武劇照)
讀過原著的人都應該知道了,但凡他們出手,總免不了挨打,甚至多數時候,他們面對強敵的態度都是“走為上策”,當初黃蓉帶著他們與郭芙一同遇上金輪法王時,就連郭芙那草包都有心與金輪法王火拼一場,而這武家雙廢卻只想著如何逃跑。
是郭靖沒傳他們真本領嗎?
倒也不是,英雄大會上,這哥倆一個使出降龍十八掌, 一個使出一陽指,不過都只是虛有其表罷了。
所以“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話是有道理的,這哥倆是不可雕的朽木,郭靖收了他倆,也當真是為難啊,他們著實是白瞎了這兩個好名字。
第七位:過三拳
有人可能要說了,“過三拳”這個外號有何霸氣可言?
那是因為金庸筆下有楊過這號人物,這名字難免讓人想起當年的“神雕大俠”,同時這名字還有另一個梗。
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人就應該知道,那電視劇中是有個角色名為“劉三刀”,那是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登場的角色。
不,嚴格來說,這哥們壓根就沒登場,但他的主公陶謙卻留下了經典臺詞“我部悍將劉三刀,三刀之內必斬呂布于馬下”,三刀斬呂布,這是何等夸張的描述,可笑的是接下來傳來的確實劉三刀被斬殺的噩耗。
而《倚天屠龍記》中登場的“過三拳”這名字也與那劉三刀有異曲同工之妙,仿佛給人一種誰也挨不了他三拳的感覺。
只是過三拳也是個搞笑角色,作為神拳門的掌門,他在王盤山的揚刀立威大會時登場,也要搶那屠龍刀,他跑去偷襲謝遜,反倒被謝遜的內力震死。
第八位與第九位:柯鎮惡與柯辟邪
其實筆者內心是不想提到最后這二位大俠的,因為他們的武功雖差,但人品卻是一等一的好,心中的俠義更是不輸洪七公、郭靖這些絕頂高手。
甚至可以說郭靖能夠成為后來的“北俠”,都離不開柯鎮惡的指點。
不過光論武功水平的花,柯辟邪、柯鎮惡兩兄弟屬實的有些不夠看。
![]()
(柯鎮惡劇照)
柯辟邪就不用多說了,早在正篇故事還未開始之前,他就已經死在黑風雙煞手中,而柯鎮惡呢,雖然一直活到了《神雕俠侶》時代,可他只要出手,就注定要挨打。
出手前總是一句“小賊,納命來”,開打后則多半是“我柯鎮惡今日落到你手上,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不過還是那句話,柯辟邪和柯鎮惡兩兄弟雖沒能做到“辟邪”“鎮惡”,但他們確實付諸行動了,一生都在貫徹“俠義”二字,他們配得上大俠之名,只是他們的實力多少與名字有些不匹配。
名字越狂,實力反而越是不堪,要說金庸筆下最容易讓人誤會的高手,當屬本文提到的這九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