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平臺有一個熱議的話題:孩子非要買大櫻桃吃,打罵都不管用怎么辦?題主還特別強調:不是買不起,是不能讓孩子嘴吃太刁。
![]()
這個話題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截至目前已經獲得了8712 人關注,被瀏覽了16607756次,有7474名網友留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實,這個問題平臺很早之前就推送給我了,當時我認為這大概是一個“釣魚貼”,哪有家長這么奇葩,孩子不過是想吃個大櫻桃,就說孩子“嘴太刁”,還對孩子又打又罵的。所以,也并未認真回答這個問題,只是隨手稱贊了一下排在第一位的答主寶媽的做法,簡單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沒想到就是隨手的幾句“點評”,竟然也獲得了260多個網友的贊同。原答主寶媽說我“分析得超棒”,另一位網友說想起了一句話:我們終將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
我雖然一直都沒有正式回答過題主的這個問題,但可能是我的那條點評還挺受歡迎,隔三差五就會收到關于這個話題的相關信息,也經常被其他網友邀請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觀點。于是,我就看到了這個話題至今熱度不減,前兩天還看到該話題前被標注了“飆升”字樣。
![]()
恰逢又有網友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那我就認真地說一說我的觀點吧。我認為這個題主真的很搞笑,很奇葩(這也是一開始我懷疑這是一個“釣魚貼”的原因)。窮就窮了吧,畢竟大部分人都是窮人,沒什么不好意思的。只是窮還不敢承認,還要找一堆那么離譜的借口。
孩子不過是想吃(只是“想”,還沒吃到呢)個大櫻桃,就說孩子“嘴刁”了,又打又罵的,還說不是自己太窮,買不起?可見題主不僅經濟上窮,心更窮!這可比單純的經濟不寬裕更可怕。
![]()
羅翔老師說過:“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有一個經常制造內耗的人,不停地制造矛盾和爭吵。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每個人的神經都很緊繃,生怕犯點小錯誤就會引發家庭戰爭。”。
以前我是不太信的,但看到這個問題之后,我信了。父母“心窮”,簡直就是孩子的“災難”。非常慶幸我有一對非常開明,從不內耗自己,也不制造家庭內耗的父母。
可能是這個題主太讓人生氣了,導致我情緒太過激動,一不小心就扯遠了。我們言歸正傳,繼續回到題主的問題上。
孩子非要買大櫻桃吃,打罵都不管用怎么辦?不是買不起,是不能讓孩子嘴吃太刁。
評論區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位叫@小鼠小鼠的寶媽的回答。她是一位老師,也是2個女孩的媽媽。她沒有直接回答題主的問題,而是先講述了很多年前,她的大女兒也提出了類似的想法,她是如何處理的。
現在她的孩子長大了,并沒有因為吃過“天價食物”,嘴就變刁,也沒有毫無節制地打腫臉充胖子去亂花錢。因為孩子知道媽媽愛她,媽媽會陪她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各種可能和未知。孩子最終在一次次碰壁或者享受美好的過程中,長大成一個明事理的大姑娘。
![]()
這位答主的回答得到了眾網友的一致贊同,獲得了超過3萬個點贊。我也認為這位答主寶媽的做法非常贊。一般情況下,只要不是超出消費能力太多的東西,讓孩子嘗試一下又何妨?
比如題主提到的這個大櫻桃,正常情況下,大不了就是一百多塊錢一斤(現在三十多,五十多就可以買到一斤品質相當不錯的車厘子、大櫻桃)。買不了一斤買半斤,半斤也舍不得那就買一兩,嘗一下,還能把誰給吃窮了嗎?更何況題主自己也說自家“不是買不起”。
前面提到的那位答主寶媽,孩子想嘗一下的牛肉干,需要800元一斤,寶媽覺得這個價格確實太貴了,即便不至于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但還是覺得“不劃算”。
但是,她并沒有拒絕孩子想要嘗一下的要求,就買了一小條,十幾塊錢。用答主寶媽的原話來說,就是“確實貴,也確實有點丟人,但,我滿足了女兒的心愿。”
![]()
還有的網友說,一旦讓孩子嘗試過了,孩子就會停不住嘴了,就會要求大量購買。雖然只購買讓孩子嘗試的那一小份,不至于把誰給吃窮了,但如果孩子真的“吃上癮了”,吃得停不下來,堅持要求大量購買,吃到他滿足為止,普通家庭還真的會有些招架不住呢。與其如此,還不如一開始就拒絕,直接斷了孩子的念想。
我不否認確實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我認為這正說明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如果平時教育到位了,孩子分得清“嘗試”和“無限量供應”的區別。對于暫時超出消費能力范圍的東西,嘗試之后,如果還喜歡,那就努力去爭取。即使一時半會滿足不了,也要讓孩子有期待,有渴望,有追求,才能激發他們的動力。
實際上很多東西,嘗試過了,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好奇心得到了滿足,也就放下了。如果堅決不滿足,才會成為孩子的執念。即便以后能夠滿足了,那個感覺也已經不再了,補不回來了。就像另一位網友在我的點評下面回復的那句話:我們終將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
![]()
每個人都會對更好的東西充滿期待和渴望,這是正常的心理。小孩子對高價水果(比如大櫻桃)的好奇,大部分不過是源于味覺探索,而非故意挑嘴。我家若蘭也曾經在超市讓我給她買過很多種奇奇怪怪的水果,這些水果有便宜的,也有相對來說較貴的。但大部分不論便宜貴賤,她都只是嘗個新鮮,吃過一次之后就不會再要吃第二次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童年被過度壓制的基本需求(如“嘗鮮”),易轉化為長期執念,甚至影響成年后的消費觀。家長過度強調“不能慣壞”(比如題主說的“把嘴養刁了”),可能讓孩子產生“我不配擁有”的自卑感,或對物質產生病態渴望。
如果家長一味的哭窮,把“吃這個太奢侈,我們沒這條件”掛在嘴上,會讓孩子產生羞恥感。長期被打壓消費欲望,會導致孩子社交中不敢表達需求、自我價值感降低。
![]()
當然,這并不是說家長必須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而是不刻意拒絕合理享受,傳遞平衡的消費觀。當孩子第一次提出想吃大櫻桃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個“大櫻桃屬于非必需消費品,但既然孩子想吃,我們可以買一小盒嘗鮮”。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答主寶媽,她說:我對孩子的渴求,并不是無底線地滿足。比如這個牛肉干,如果孩子非要堅持嘗嘗,那我們就買。但是只買一小塊,孩子也得跟媽媽一起承受被人非議的目光,甚至可能多少有點丟人現眼,厚臉皮,窮酸樣(這應該是大多人的心理)。牛肉干,哪怕是一小塊,也是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嘗試的。
![]()
我非常贊同這位寶媽的做法。我不會輕易拒絕孩子對奢侈物品食物的渴望,但我要讓孩子明白,并不是想要什么就能立刻得到什么,需要等價交換,或者付出一定的代價。如果孩子還想要更貴的東西,而且不在我的能力范圍(比如:一雙幾千塊的鞋子,我女兒曾經想要過),那你可以等我有能力(這個等待過程可能一兩年,每個月從她其他東西中克扣下來),或者跟我一起辛勞工作(比如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自己去想辦法做兼職掙錢),去獲得金錢再去購買。
在家庭可承受范圍內,家長可以將“嘗鮮權”逐步移交孩子自主管理。這樣既能避免孩子被“剝奪體驗,形成心結”,又能通過規則讓其理解“欲望需要匹配努力”。家長平時可以每周給孩子固定小額零花錢(如10元),由其自主支配購買零食。若想買大櫻桃(假設50元/斤),需自己儲蓄幾周零花錢湊夠金額。此舉既滿足需求,又培養延遲滿足和理財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