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兒想吃番茄燉牛尾,小孫子要吃滑蛋蝦仁,還要補充一點時令蔬菜……”一大早,家住青羊區長順街的李大姐便來到街尾的益民菜市,為全家人采購當天的新鮮食材。“現在的菜市品種特別豐富,各種蔬菜肉蛋海鮮都能一站式購齊,價格也實惠!”
![]()
滿滿當當的菜籃子,裝的是滿滿的幸福感。自“十四五”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小菜籃”作為“大民生”來抓,持續擴大“菜籃子”建設投入力度,構建起市政府一把手直接負責、14個市級部門(單位)協同發力的系統工程,全市蔬菜(含食用菌)播面及產量分別穩定在260萬畝/年、660萬噸/年左右,水產品產量16萬噸/年左右,“十四五”期間全市果蔬類冷藏保鮮設施庫容量增長約20萬噸,為這座擁有2140余萬人口的城市,托起了“煙火成都”的幸福美好生活。
規模基地+科技賦能
市民“菜籃子”更好更豐富
![]()
“加把勁,這批花菜今天要收完!”深秋川西平原已有涼意,可金堂縣官倉街道的蔬菜基地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6800畝花菜成熟了,農戶們穿梭在田埂間,解開專用套袋,一個個潔白緊實、圓潤飽滿的花球隨即展露出來,采摘、裝箱、稱重、打包、裝車……幾個小時后,它們便可通過成都市區的各大市場,進入千家萬戶的餐桌。
這片基地不遠處,金堂縣金蔬滿倉農業公司育苗中心智能育苗大棚內同樣忙碌。排列整齊的育苗盤中,花菜、辣椒、番茄、甘藍等各類蔬菜的幼苗已長得郁郁蔥蔥——這便是6800畝花菜的“源頭”。
![]()
作為成都市首批常年蔬菜育苗基地,金蔬滿倉公司總經理鄭賢根也是新質生產力“武裝”成都“菜籃子”的見證者。
“通過工廠化培育集中育苗,出苗率能達90%,比種植戶自育的出苗率高出了20%左右,每畝地綜合成本可節約200元。”據鄭賢根介紹,基地已建成聯棟育苗大棚超6萬平方米、高標準恒溫育苗大棚1.6萬平方米,2個綜合型農資服務中心,公司設有種子加工廠車間,檢驗室、催芽(暗化)房、愈合室等,被納入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成果轉化基地、四川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農場,目前每年育苗量已達約2億株,覆蓋成都及周邊、重慶等地8萬畝蔬菜種植基地。
規模化生產+科技賦能,這正是成都市大力發展多元化保供型現代農業的縮影。圍繞2100萬人口的生活需求,成都市構建形成肉蛋奶、果蔬魚等品類豐富多元、產能穩步提升的現代農業生產供給體系,同時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大力推動種業振興、發展農業新設施裝備,與中國農科院共建成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形成數智糧油、作物監測、農技在線、智慧農服等數十類生產應用場景,2025年上半年全市蔬菜(含食用菌)、水果、肉類、禽蛋、水產品產量分別達332.1萬噸、52.3萬噸、21萬噸、8.1萬噸、7萬噸。
集散樞紐+現代物流
成都農產品買全球賣全球
凌晨四點,位于彭州濛陽的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已是車水馬龍。從周邊基地剛采摘的辣椒、萵筍等新鮮蔬菜在這里匯集,一輛輛滿載著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川流不息,運送到全國各地。
![]()
市場內燈火通明,3000余個商戶已經開工。進口水果區的商家鄭天祥正在攤位上擺出樣品——剛從冷鏈車上卸下來的泰國青柚和榴蓮。“現在已經開通了成都國際班列‘東南亞—濛陽’專線,從泰國產地到成都市場,最快只要9天。”鄭天祥告訴記者,從事水果批發生意多年,他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近幾年的變化,“現在我們不僅銷量更大,范圍也更廣了。”
作為西南最大的農產品集散市場,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日交易量超2萬噸,帶動周邊50萬畝標準化種植基地,為成都市民“菜籃子”提供了最堅實的保障。這里還是國家一級蔬菜批發市場和西南區域最大的果品一級批發市場,聚焦“買全球賣全球”,已成為我國西部當之無愧的農產品物流中心樞紐。
![]()
同一時間,位于青白江區的玉湖冷鏈(成都)交易中心也正迎來新一天的運轉高峰。在這座擁有28萬噸級容量的國際高標數智化冷鏈園區里,一輛輛集裝箱卡車有序穿梭,將搭乘國際班列而來的俄羅斯牛肉、泰國黑虎蝦等全球優質冷鏈食材分撥至各地二三級批發市場。“我們的倉儲產品涵蓋海鮮、牛羊肉、禽類、火鍋食材等,其中30%為進口商品。”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去年11月投運以來,園區已吸引600余家優質企業入駐,日均交易量近3000噸。
![]()
從本地田間的新鮮蔬菜,到遠渡重洋的進口食材,市民豐富的“菜籃子”背后,是一張高效協同的流通網絡。目前成都市已構建形成的以濛陽、白家、三聯家禽3個大型批發市場為樞紐,20余個區域節點市場及產地特色市場為支撐,800余家農貿市場、7100余個各類商超零售網點和5100余家生鮮便民菜店、社區網點、線上直配點為節點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同時拓展“國際航空+國際班列+國際鐵海公聯運”多元通道,國際貨運航線數量增至23條,首開“東南亞—濛陽”水果班列。
![]()
終端零售的“最后一公里”同樣充滿創新。盒馬鮮生與成都周邊基地建立的“5小時鮮達”機制,使葉菜類損耗率下降了超過10%;社區智慧微菜場的“共享冷柜”模式,讓上班族下班后仍能買到帶著露水的蔬菜;“農商”“農超”“農社”直采直銷、社區團購、社區定制等成為常態化,全市每年舉辦各類農產品對接活動100場次以上。今年上半年,成都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98.8億元,同比增長1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