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墻內的生活,勞動改造幾乎是人們的固有印象。但你是否知道,在高墻之內,并非一刀切。
監獄會根據服刑人員的情況,按照能者多勞、弱者少勞的原則,對他們免除一定的勞動或者是暫停勞動。
首先,剛入獄的前幾個月,親人是不需要馬上進行勞動生產的。
剛進監獄的服刑人員通常會被安排到入監大隊,這個階段被稱為“入監教育期”,一般維持1-3個月。
對于從看守所轉移過來的他們,剛開始會極為不適應。因為看守所里面是不需要干活的,紀律也不像監獄里那么多。
在入監隊這個階段,核心任務不是勞動,而是幫助他們適應從在押人員到服刑人員的角色轉變。
訓練期間主要是學習《服刑人員行為規范》等規章制度,練習隊列動作、整理內務,熟悉監區作息和管理要求。
雖然不用進車間干活,但是每天都訓練和學習的強度并不低,很多時候服刑人員反而盼著快點結束入監隊訓練,早點分配到具體監區進行勞動。
在進行完入監教育后,被分配到了具體的監區。正常情況下,要去車間踩縫紉機或者是組裝電子零配件,就和外面的工廠一樣流水線式的工作。
監獄里現在實行“5+1+1”制度。就是工作五天,學習教育1天,休息1天。
![]()
聽上去好像和高墻外上班差不多,但是肯定是不一樣的。在里面他們沒有人身自由,隨時都在監控范圍內,沒有任何隱私可言。
高墻外的我們,上完班后就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時間了,想出去胡吃海喝、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都沒問題。
高墻內的他們只能給家人寫寫信,或者看看電視,或者打打籃球、下下棋等,這就是他們的僅有娛樂方式。
話題扯遠了,繼續說回我們的主題。如果是有以下6種情況的罪犯,可以免除勞動的。
第一類,身體有缺陷。
對于入獄前就存在肢體殘疾的服刑人員,監獄會先進行專業評估,根據殘疾程度和勞動能力安排合適的改造方式。
比如下肢不便的服刑人員,可能會被安排做些坐著就能完成的手工活(如包裝、簡單組裝等)。
![]()
若上肢有嚴重殘疾,完全無法勝任任何勞動,監獄會免除其勞動任務,轉為以學習、思想改造為主的管理模式。
第二類,患上了重大疾病的情況。
如果服刑人員患上需要住院治療或長期臥床休養的重大疾病(如心臟病急性期、嚴重骨折、惡性腫瘤等),監獄會立即暫停其勞動任務,優先保障治療。
監獄醫院會制定專門的治療方案,必要時還會聯系社會醫院協助診治。等病情穩定或康復后,服刑人員會根據身體恢復情況,重新安排合適的勞動任務。
但如果是普通感冒、輕微扭傷這種,一般是不會免除勞動的。
第三類,當上了監獄的管事犯。
有些服刑人員會被安排擔任監區里的輔助性工作,比如協助民警管理一些日常事務、整理內務、擔任小組長或者負責伙房工作等。
這些崗位被稱為勤雜工或事務犯。但是這類的崗位選拔嚴格,通常是改造表現良好、責任心強的人才能勝任。
第四類,上了年紀的人。對于年紀很大的老年犯,特別是70歲以上的,監獄通常會給予照顧。一般不會再讓他們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任務。
![]()
如果服刑人員身體條件還允許,并且自己愿意活動活動,監獄可能會安排一些極其輕微、力所能及的事情。
尤其是家里無人過問、或者是親人已經不在的三無人員,只要還有行動能力,都不愿意躺在床上等死,畢竟勞動還能賺取一點生活費,用來買點日用品都好。
第五類,嚴重違反監規記錄被關禁閉處罰。
這是比較特殊的一種情況。在關禁閉期間,在禁閉期間(通常7-15天),所有正常活動都會暫停。
這段時間的核心是讓服刑人員在單獨環境中深刻反省錯誤,認識到行為后果。待禁閉結束、寫出合格的反省材料后,才會重新回到原監區,根據表現安排勞動。
有人可能會疑惑,監獄安排勞動是為了改造,為什么要設置這么多“免勞動”情況?
其實,監獄勞動的核心目的是通過勞動培養責任感、紀律性和生存技能,而非單純追求勞動量。對特殊群體適當免除勞動,恰恰是為了讓改造更精準。
說到底,監獄的勞動安排從來不是懲罰的工具,而是幫助服刑人員重塑自我的途徑。這些看似特殊的例外情況,恰恰證明了改造的本質,是讓每個生命都能在合適的軌道上,慢慢走向新生。
溫暖的家書,是照亮前路的光。云牽寄小編溫馨提示,多寫信,多交流,陪伴親人走過這段特殊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