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吳大爺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長
知識分享 丨生活感悟
學習思考,尋找自我。
大家好,我是滿肚子雞湯的吳大爺,一個天天在鍵盤上敲打心靈,喜歡給人講知識講故事的男人。
如果要用三個詞來描繪古巴,我會選:雪茄、老爺車、冰激凌。
沒錯,就是冰激凌。
很多人知道古巴因為卡斯特羅、切·格瓦拉和冷戰而聞名,卻不知道古巴人對冰激凌的狂熱。甚至這種冷飲背后,還隱藏著一段關于革命、文化、自由與管制的故事。
而打開這段故事的鑰匙是一部電影——《草莓與巧克力》。
![]()
《草莓與巧克力》:一部“越界”的電影
1993年,一部名叫《草莓與巧克力》的電影橫空出世。
它講述了一個同性戀藝術家試圖“掰彎”異性戀大學生的故事。
聽起來很大膽吧?
(至少聽著比老謀子的一鏡到底大膽。)
更大膽的是這樣一部題材敏感的電影,不僅在古巴本土公映,還一路闖進奧斯卡,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古巴電影。
在一個強調集體主義、強調傳統道德的國家,這樣的故事本身就是對“邊界”的挑戰。
但它被允許出現,說明古巴文化政策并非想象中那般鐵板一塊。
它像一扇窗,讓外界看見:古巴并不是完全封閉的“第二個朝鮮”,而是存在著文化自由的縫隙。
![]()
哈瓦那的隊伍
來到古巴的人,常常會被一種奇怪的景象震撼:無論你走到哪里,都有一條長龍隊伍。
公交車前、糧食配給點、冰激凌店門口……
到處是等待。
這種場景和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很像。
耐心排隊的人們,神情平靜,仿佛生活本該如此。
對比之下,我們這些習慣了“外賣十分鐘送達”的人,很難想象這種節奏。
在這種環境里,“等待”已經被內化為一種生活哲學。
它既是無奈,也是堅韌。
![]()
“葛蓓莉婭”:冰激凌里的政治寓言
如果要選出古巴最具象征意義的品牌,那一定是“葛蓓莉婭”冰激凌。
它由菲德爾·卡斯特羅親自創辦,目標是讓古巴人也能吃到世界上最好、最豐富的冰激凌口味。
1966年,“葛蓓莉婭”開張,瞬間成為古巴人心中的甜蜜烏托邦。
價格實惠到驚人!
只需5個“土比索”(約合1元人民幣),就能買到一份五球冰激凌。
于是無論在哈瓦那還是省城,冰激凌店外總是排著長龍。
據說這家冰激凌店每天能賣出16100升冰激凌,接待顧客超過一萬人。
簡直是“國民級甜品”。
(比蜜雪冰城還便宜。)
它甚至開到委內瑞拉,還被《紐約時報》嘲諷:“委內瑞拉送石油給古巴,而古巴以冰激凌回贈。”
典型的美式挖苦,既打擊對手,又不忘貶低文化。
但冰激凌終究不是鐵打的。
2012年,古巴《勞動者報》公開批評葛蓓莉婭質量下降,口味單調,管理混亂。
瞬間讓我想起中國的全聚德、稻香村——那些曾經風光無兩的老字號,也會在時代洪流里褪色。
老字號的衰落,沒有國界。
![]()
電影與政治:自由與管制的拉鋸
冰激凌是甜的,但古巴的電影史,卻是苦樂參半。
革命勝利后,卡斯特羅深知影像的重要性,于是成立了“古巴電影藝術與電影工業局”,試圖通過影像記錄革命、塑造民族精神。
這本是好事,但問題在于:當國際資本介入時,電影往往會被異化。
外國市場喜歡什么?
跳莎莎舞的混血女孩、雪茄、棕櫚樹、朗姆酒、妓女、帶有隱喻的政治劇情。
這些“標簽化的古巴元素”,一旦被濫用,就會淹沒真實的古巴生活。
于是當年輕導演發現這種套路在國際上特別吃香,他們就會迎合,不停重復,逐漸偏離本土初衷。
古巴政府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它擔心票房和獎項的誘惑,會讓本土電影成為西方凝視下的“奇觀秀場”。
于是電影人渴望自由,政府又擔心失控。
這種拉鋸,至今仍在繼續。
![]()
文化的自信與不自信
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為什么古巴會如此擔心“文化入侵”?
或許是因為它長期在封鎖中生存,經濟孱弱,缺乏自信。
一個文化自信的國家,比如盛唐時期的中國,就不怕外來文化——反而海納百川,兼容并蓄,越融合越強盛。
所以我在想,如果古巴足夠強盛,是否還會擔心莎莎舞、雪茄電影會“帶壞”人民?
文化,本不該是被禁錮的,而是流動的。
真正的自信,不是筑起高墻,而是讓百花齊放,最后依然能保有自己的根。
當然弱的時候,也需要高墻保護,防止群眾被鼓動。
![]()
從《草莓與巧克力》到“葛蓓莉婭”:相通的人性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電影和冰激凌,其實有一個共通點:它們都反映了古巴人追求生活滋味的努力。
在冰激凌里,他們想要甜蜜與公平;
在電影里,他們渴望表達與真實。
只是這些渴望總是和政治、經濟、制度發生摩擦,最后打了折扣。
而這恰恰也是古巴的縮影:尊嚴與匱乏并存,理想與現實沖突。
![]()
結語:
讀到這里,我有一種奇怪的感慨:無論是古巴,還是我們,都面對過類似的問題。
老字號如何不落寞?
文化產業如何避免淪為標簽?
個人表達如何在體制里找到出口?
這些問題沒有邊界。
北京的全聚德,哈瓦那的葛蓓莉婭,本質上都在回答同一件事:如何在變動的時代里,保持初心,又不斷自我更新?
或許答案只有一個,去生活,去創造,而不是停留在懷舊與模仿里。
所以如果有機會去古巴旅行,一定要去打卡葛蓓莉婭冰激凌,嘗一嘗卡斯特羅親手打造的甜品。
也許味道不再驚艷,但它背后的故事,比冰激凌更有滋味。
也別忘了,去看一看《草莓與巧克力》,感受一下古巴電影人的勇氣。
生活的滋味,不只是甜的,還有澀與苦。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
我是吳大爺,夜風同學
愿一路陪你共同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