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嘗試做過哪些發酵食物?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發酵是微生物的游戲:酵種“高興”時,你會得到香氣四溢的黑麥面包;“生氣”時,給你的也許只是一團面糊。它從不按計劃發展,你可能懷疑自己,但正是這種不可復制的獨特性,構成了發酵的魅力。
發酵不僅是烹飪工藝,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同的發酵方法和風味背后,隱藏著不同的風土人情。它是科學,也是藝術;是微生物作用的結果,也是人與人、人與地方的連接。你在發酵過程中向誰請教?參考了哪本書?這些經驗能否被傳承?
無論是成功的美味,還是失敗的教訓,都是寶貴經驗。康普茶、酸菜、酵素、面包、香腸、臭豆腐……發酵食物一直在生活中默默延續。每一次嘗試,都是對工業化飲食的一次抗爭,也是對食物生成過程的重新認識。
你愿意分享你的發酵故事嗎?讓更多人感受發酵的樂趣,也更少踩坑。
本期“吃點好的”,食通社想向各位讀者征集你們和發酵之間的故事:
·你成功發酵過哪些食物?你的獨家秘方是什么?
·你有哪些失敗的發酵經歷?結果有多糟糕?酵素毀了天花板,還是面團改做蔥油餅?
·在發酵過程中,有哪些有趣或難忘的事情?
·發酵是否為你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改變?比如改變飲食習慣,或者找到了發酵社群。
·你吃過哪些特色的發酵食物,你的家鄉有什么發酵食物嗎?
歡迎大家掃海報上的二維碼填寫問卷!你的發酵經驗有機會收錄在食通社文章中。歡迎各位康普茶/面包/育種大神給我們投稿,我們會從中選擇五位讀者,送出禮物,并邀請一位讀者來辦公室和食通社同事一起吃飯/做飯/刷碗。
由 食通社聯禾創作計劃支持的 《發酵中國·云南貴州》介紹了云南和貴州兩地的發酵文化。在少數民族眾多、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的云貴地區,許多傳統的發酵制作技藝和飲食習慣得以保留,成為地方獨特的生活智慧,亦是在地文化的延續載體。從發酵原理開始,到介紹兩地傳統發酵食物、采訪發酵手工藝人,本書通過回望過去、記錄往昔,去探討發酵食物在生活中的未來。微生物作用下的發酵,曾激發著人們的創造性,今天,它該如何保持活力?
圖3和 圖4為本書作者在云貴采風時拍攝的當地發酵食物,大家猜猜是什么?愛吃的人一定不陌生。
?食通社過去曾介紹康普茶、馬蘇里拉等發酵食物的做法,點擊 此處了解更多發酵方法。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